清华大学《商务管理学》本科教材(DOC 76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管理资源吧(),海量企业管理资料免费下载!更多免费下载,敬请登陆:清华大学《商务管理学》第1章商务管理概论商务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的基本活动。如亲身经历的购买和出售活动,耳濡目染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销售(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知识)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补偿自己所费并获得盈余。这种获取物质、能量和信息,转让产品或服务的交换活动,就称之为商务活动。那么,什么叫商务?有没有规律可循?如何进行工作,展开活动?应由哪些部分构成?将来又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呢?这是本课程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为此,本章要阐述的是商务及其管理的基本问题。1.1商务概述商务管理,商务是前提、是对管理的限定,而要准确地把握商务管理的实质和意义,首先有必要弄清并掌握商务的概念。1.1.1商务的概念1.商务的由来商务实践活动先于商业,早在我国远古时代的四、五万年前就存在。不过,“商务”一词在我国相当长时期里没有得到广泛使用,其由来和广泛接受,不仅与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直接相关,而且与我国对外开放后大量引进西方经济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有直接关系。但释义存在多种语义上的差别。在国内权威性的辞书中,“商务”一词比较少见。在众多的辞书中,唯有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商务”一词。①1978年后的改革开放①1983年1月第2版第1000页解释为“商业上的事务”。同时把“商业”定义为“以买卖方式使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商务管理2以来,“商务”一词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开始广泛使用。为与生产活动相对应,人们开始把生产企业直接从事的商业活动称为“商务活动”。在国内的经济管理学著作中,“商务”一词出现的频率也明显增多。但对“商务”如何定义则有很大分歧。在国内翻译的大量西方经济管理学著作中,人们通常将“Business”译为“商务”(而将“Marketing”译为“营销”)。“Business”在英文中是一个多义词,与商务相关的解释就有三种:①买卖、商业、贸易;②商店、工商企业;③营销性的事业。其中,第一种解释,可以理解为“商业”或“贸易”,即买卖商品;第二种解释,可以理解为“以交换方式实现生产经营目的的厂商行为”;第三种解释,可以理解为“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这些不同的解释及“Business”在不同场合的使用,使中文中“商务”的含义产生明显差异。2.商务的定义商务,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微观经济主体出售和购买经济资源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国内经济管理学论著和译著以及实际工作中,对“商务”概念的理解大体有四种。(1)商务就是买卖商品的事务。他们认为,一切买卖商品和直接为买卖商品服务的活动都是商务;一切旨在达成商品交易的行为都是商务行为。(2)商务即市场营销。他们认为,一切买卖商品的活动都是市场活动,都要以销售为中心。市场销售活动就是以销售为中心的市场活动,也就是商务活动营销与商务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述。(3)商务指各种经济资源有偿转让的活动(包括物质产品、劳动、土地、资本、信息等的有偿转让)。他们认为,只要这种资源通过交换方式实现所有权的转移,那么,这种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就是商务活动。(4)商务泛指一切盈利性的事业。他们认为,只要人们从事的活动是以盈利为目的,那这种活动就是商务活动,它包括了商业活动、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上述四种定义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主要分歧在于其定义的边界有宽窄之分。但各自都有其自身的缺陷。第一种定义,虽然抓住了商务的核心内容,是一个简洁而实用的定义,具有很高的理论抽象,但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买卖对象不具体,二是买卖主体不明确。第二种定义,虽然有利于我们明确商务主体,将消费主体明确地排斥在商务主体之外,但把商务与营销混为一谈。英文中的“Business”和“Marketing”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第三种定义,虽然表述得较全面、具体,但同样没有明确界定商务的主体。企业在市场上购买用于进一步转售的商品才是商务行为。第四种定义,虽然抓住了商务的直接目的是盈利,但将商务的外延扩大到一切营利性行为,把生产和全部服务行为都纳入其定义之中,范围过于宽泛。因此,“商务是指以盈利为目的的微观经济主体出售和购买经济资源的各3种活动的总称”的表述有利于我们明确商务活动的主体、客体、本质和范围,是一个概括性较强的定义。(1)商务的主体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为主体被排斥在商务概念之外,如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自己消费,不是商务主体;政府是行政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其行为也不是商务行为。(2)商务的客体是可供买卖的所有经济资源,不仅包括有形商品和资产,而且包括无形商品和资产,如商品、服务性劳务、知识产权等。(3)商务的实质是通过买卖方式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它反映微观经济主体为获得收效力的各种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行为。一切不通过买卖方式而实现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行为都不是商务行为。如国家征税、企业捐赠现金和实物等。(4)商务的范围包括直接买卖经济资源和为买卖经济资源服务的全部活动。如寻找货源与市场、筹集资金与人才、交易磋商、购销运存、风险防范、对外投资等。3.商务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对商务概念的界定,可以使我们完整地把握商务的定义。但在使用这一术语时,常会与一些相关术语发生碰撞,如商业、贸易、服务、营销、经营、商事、国际商务等。弄清商务与这些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我们准确使用商务这一术语。1)商务与商业、贸易、服务(1)商业,通常指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独立的经济部门。它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从生产部门中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商品交换中介的流通行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这一概念范畴表示:第一,商业是一种商品交换行为,其职能是“专门对商品交换起中介作用”;①第二,商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它是从生产部门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行业,没有从生产部门独立出来的商品交换活动不是一种商业行为;第三,商业是产销矛盾发展到商品生产者自身不能有效协调时的结果。可见,商业是一个特定的概念范畴,它不是指一切商品交换行为和活动,而是特指独立的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部门或部门行为。可见,商务与商业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商务概念的外延比商业宽得多,它泛指一切贸易形式和贸易行为。我国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商业分为国内商业(即通常所讲的商业)和对外商业(即通常所讲的贸易)。国内商业活动又分为生活资料交换活动(即为商业)和生产资料交换活动(即为物资)。这样,商业仅剩下国内生活资料交换活动了,使商业的概念范畴窄了又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化,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交换的界限打破,对内对外商品交换的界限模糊,人们对商业概念的认识也开始深化。为了区别于传统商业的概念,还产生了“社会商业”②这一概念,这才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363页②这一概念范围包括从事生活资料交换的国有商业、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形式,从事生产资料交换活动的商业形式,商务管理4使商业概念的外延拓宽为:泛指一切贸易形式和贸易行为。所以,从这一层面来理解,商业和商务又是一个含义相同的概念。(2)贸易,泛指一切商品买卖活动,是各种商品买卖行为的总称。分货物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对外贸易);专业商业部门组织的贸易和生产企业组织的贸易等。可见,贸易与商务是一个相近的概念。但是,贸易通常指各种买卖行为,而商务不仅包括组织商品买卖活动的直接事务,还包括为商品买卖活动服务的相关活动。如市场的调查研究,商业机会的寻找和创造,交易活动的磋商,商务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商务冲突的调解与仲裁,外部关系的协调与优化,市场的开拓与选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商务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经营风险的防范等。所以说,商务是以贸易为中心的各种相关活动的总和,其涵盖的范围比贸易要宽泛。(3)服务与商务是密切相关的概念范畴。但从经济学范畴看服务,通常指以提供劳务来满足人们某种特殊需要的经济行为。马克思指出:“服务这个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的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①西方经济学则认为,服务是能够用于出售或连同产品一起出售的具有无形特征的活动。也就是说,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能够用于出售,具有价值(耗费了人类劳动)和使用价值(能为消费或用户提供满足感)。事实上,服务和产品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创造服务的劳动是一种生产性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的特定概念是指可以用来交换的无形商品,包括了一切以非物质形态体现出来的、能够满足消费需要的有偿劳动。从总体上看,服务可以分为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服务性劳动(如保姆劳动、演员劳动、提供信息等)和与有形商品交易结合在一起的服务性劳动(如产品或商品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等)。商务活动就是媒介产品(有形产品)和服务(无形商品)交易的服务性劳动。如下图所示:产品(有形产品)商务活动服务(无形商品)从这个意义上看,商务是服务概念范畴的组成部分,服务活动包含了商务活动。不过,我们在讨论有形商品的交易时,商务表示为有形商品交易服务的活动;在讨论无形商品的交易(包括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时,商务则表示为服务品交易服务的活动。2)商务与营销、经营②营销是市场营销的简称,是从国外引进的一个术语,英文为“Marketing”,是指供给主体实现市场销售的各种活动,包括需求市场分析、以扩大销售为目的的产品、价格、分销渠道策略与促销手段的选择、售后服务、满足消费需求程度评价等。简单地说,营销就是整体销售活动,它是以市场(需求市场)为中心,生产部门自销形式,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业形式,还包括从事图书文化交换的商业形式。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6卷,第435页②缪兴锋等.现代商务管理与实务.中山大学出版社,P4~55以实现销售目标为任务的综合销售活动。营销与商务有许多共同点:二者都是面向市场的活动;都要从企业整体出发思考问题;都面临市场风险;都要重视消费者需要的满足等。不同之处在于:商务活动面对的是双向市场;扮演的是双重角色;决策面临双重环境。它把再生产的起点和终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是个比营销更能综合反映企业经营特征的概念。经营与商务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概念。经营的本意是筹划和组织某项事务,如经营农业、经营商业、经营银行、经营慈善事业等。这是一个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得到广泛使用的概念范畴。经营作为特定的经济范畴,在我国是1979年由第一机械工业部首先提出的,他们要求企业领导干部要树立市场观点、竞争观点和经营观点。所谓经营观点就是企业要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面向市场和用户,充分挖掘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要求和消费者的需要。提出这一概念范畴是与改革开放紧密相随的。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存在经营问题,因为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活动都是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的,也可以说是由政府统一经营的,企业只要按计划要求完成生产和配送任务就实现了其使命。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引入,企业的利益机制开始形成,市场的竞争机制开始建立,企业单纯按计划组织生产和配送产品已经不能实现其经济价值,企业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的呼声日益提高,经营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3)商务与商事商务与商事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商务与商事又是两个区别的概念。商事是指一切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即通常指自然人和法人所从事的全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包括以盈利为目的的一切生产、服务和交易活动。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生产、服务活动都是面对市场的活动,都需要经过买卖方式才能实现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从而体现经济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是说,一切生产和服务活动都离不开“商”,都要依靠交换媒介实现其经济使命。因此,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服务和交易活动都是商事活动。其活动的主体包括工厂、矿山、企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建筑施工公司、交通

1 / 7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