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认识摘要: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距今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他所提倡的科学管理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至今仍被人们广应用和不断地研究,奉为经典。然而学术界对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一些认识却有失公允。本文通过研究泰勒的重要文献,重新认识了科学管理原理的内涵,并结合时代特征,对其内容和现代意义予以中肯的评价,希望能对全面、准确认识泰勒科学管理原理做一次探索。关键词:泰勒;科学管理理论;认识一、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基本观点(一)谋求最高生产率是其根本目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生产率。为实现这一根本目的,泰勒发明了差别计件工资制、任务管理和工厂管理等卓越的管理方法。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工人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也是泰罗确定科学管理的原理、方法的基础。正是由于传统的、旧的管理方法有着这样那样的诸多缺陷,导致了工人磨洋工等现象并进而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因此泰勒将科学管理的直接目标界定为提高效率。在泰勒看来,既然劳资双方利益一致,不需要改变传统的资本主义分配方式,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就只能是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了。而泰勒进一步提出的科学管理的任务、具体措施、方法等等,实际上都是由提高效率这一直接目的决定了的。(二)用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代替经验管理作业标准化、制度化是提高管理效能、谋求最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长时间研究发现作业的规律,找到最有效的作业方法,将最快的动作和最佳的工具定义为长期不变的标准,直到有一系列更快更佳的动作取代它,即时间和动作研究;第二,为特定的作业选择和改造工具;第三,通过对工人的选择和培训将最佳的标准和规范固化并运用到工人的日常作业中,使工人掌握前辈们知识的结晶,接受标准的工具和方法,并有机会和更多的时间站在巨人肩膀上向前看,发明更好的方法。实际上,泰勒不仅提出了标准化原理,而且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实验来检验其原理,从中找到某些工作的标准。在搬运生铁的实验中,泰勒得出了一个合适的工人在正常情况下一天至少可以搬运47.5吨铁块的结论。在切削金属的实验中,他得出了影响切割速度的12个变数及反映它们之间相关关系的数学公式等。这些实验充分说明了标准化原理在现实的管理实践中的巨大作用,它也由此成为资本主义劳动优化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后世产生了时至今日的深远影响。(三)劳资双方的最高利益一致“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案,如果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不能使劳资双方都满意,如果不能表明他们的最高利益是彼此一致的,如果不能给双方带来彻底而又真挚的合作,使他们同心协力而不是分道扬镳,那么这种管理制度就不值一顾。”因此,泰勒认为劳资双方的最高利益彼此一致。在泰勒看来,传统管理模式的首要问题就在于它依赖于单纯的经验积累,没有为工人规定科学化的工作方法。在搬运生铁等实验中,他对这些通常的或单凭经验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指出这些工作方法没有可靠的科学指导,因此效率低下。而要使工人的工作方法科学化,则不能仅仅于工人的自觉自发的活动,而应当成为管理人员、经理们或资方的明确任务。二、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勒(F.W.Taylor,1856-1915),他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其主要内容是:a.使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标准化;b.确定合理的工作量;c.挑选和培训工人,使其掌握标准工作方法;d.实行差别工资制;e.实行职能工长制。其主要代表有亚当·斯密,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劳动分工学说和大卫·李嘉图,他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了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管理的中心问题和剥削本质等。(一)工作定额要制定出有科学依据的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就必须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方法是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所需的时间。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将最后得出的最有效的操作方法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理。(二)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化原理。(三)能力与工作适应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是指: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要根据人的能力把他们分配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鼓励他们努力工作,并进行培训,教会他们科学的工作方法,使他们成为第一流的工人。(四)差别计件工资制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劳动的数量。计件工资虽能体现劳动的数量,但工人担心劳动效率提高后雇主会降低工资率,这样等同于劳动强度的加大。针对这些情况,泰勒提出了一种新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其内容包括:①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②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所谓“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如果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则定额内的部分连同超额部分都按比正常单价高25%;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20%计酬。③工资支付的对象是工人而不是职位,即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五)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经验工作方法是指每个工人采用什么操作方法、使用什么工具等,都根据试验和研究的结果来决定。为了采用科学的工作方法,泰勒主张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计划部门承担计划职能,由所有的工人和部分工长承担执行职能。计划部门的具体工作包括:①进行时间和动作研究:②制定科学的工作定额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选用标准化的工具;③拟定计划,发布指示和命令;④对照标准,对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等。三、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哲学意蕴我们说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哲学意蕴时,并不是要从哲学的角度,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等层面来界定管理及其中的问题从而建立起一套管理哲学,而是要从哲学的角度去发挥泰勒科学管理理论背后所隐藏的一些基本的哲学假定、哲学预设、哲学信念,看他是基于哪些哲学假设、并以哪些方式来建立起理论的大厦的。(一)工具理性的统治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最引人注目的特色就包含在其名称中,也就是对科学的强调和推崇。无论是其整个理论、还是其方法、措施与精神实质都莫不在强调科学方法的应用及自身的科学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科学性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多层次的问题,它后面隐藏着层层深入的假定、预设或信念。首先,泰勒强调科学相对于经验的优先性、强调管理理论必须要科学化。其次,泰勒所说的科学实际上主要指的是实证科学,并且他将实证科学的方法和精神放到了绝对的地位上。再次,泰勒所强调的科学或实证科学背后更深层次的精神则是对于工具理性的信仰与推崇。这里我们就从这三个层层深入的层次出发来逐步剖析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中所包含的科学精神。(二)实证科学的绝对化仅仅强调科学相对于经验的优先性、强调管理理论的科学化,这还不足以阐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科学性,我们还必须看到的是,泰勒所强调的科学性、科学精神、优先于经验的科学,并不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科学,它有着严格的指称。实际上,它所指称的就是近代以来以自然科学为突出代表的实证科学,而且,泰勒在建立其科学管理理论的过程中将这种实证科学视为一种绝对的、毋庸置疑的精神与方法来加以运用。泰勒对实证科学在科学管理理论建立过程中的作用的绝对化,在其理论体系本身的特色中有着极为鲜明的体现。上一节所说的泰勒对管理理论本身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规律的发掘,尤其是他力图通过几条简单而又根本性的原理来演绎出整个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的做法,就是非常典型的实证科学的做法。而在他看来,真正科学的管理理论只能是这样一种系统的、逻辑的科学体系,它应该力图效仿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实证科学,以有限的原理来囊括和解释无限的管理实践。此外,他对实证科学的实验方法的极度推崇与刻意效仿,无疑也是这种绝对化的又一重要体现。(三)科学的工具理性化之所以在将科学理解为实证科学、并将实证科学绝对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忽视价值问题与人的多方面需求的后果,还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原因,即近代以来理性与科学的技术化、工具理性化,它们体现的是人们控制、支配、征服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强调欲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于实证科学的绝对化的推崇,实际上背后也隐藏着一种工具理性的意图。泰勒虽然也承诺了其科学管理理论是为了实现劳资双方最大限度的共同富裕,但是他所理解的共同富裕,一方面本身成了一个终极目的,也就是将财富的最大化预设为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的,而忽略了人类的其他追求;另一方面他又否定了分配正义的问题,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与分配制度绝对化。因此当他将其管理理论科学化的过程中,他对于其目标本身的合理性是不进行进一步的追问的。虽然他声称自己的目的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甚至实现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兄弟般的友谊,但实际结果却仅仅局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四、泰勒的管理控制理论对当今中国管理的意义(一)科学管理理论对中国企业的借鉴意义由于种种因素,早期科学管理在中国企业界的一点星星之火渐渐熄灭了。但是,在现代管理理论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我国管理学界,古典管理理论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者甚至提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的论断。呼唤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有的是来自对中小企业管理的考察,有的是来自对管理职业化的理性分析,也有的是来自对古典管理理论自身的评判。一种观点的形成绝不是空穴来风,必然有其深刻的原因和背景,分析这些原因,回望并深思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繁荣基础的古典管理理论,对推进管理理论中国化,促进企业管理科学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企业处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转轨期间,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系统的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理论,很多管理思想和方法都是舶来品,如何借鉴这些西方的理论,探索中国式的管理,同时面对已经迫在眉睫的来自于外资企业的竞争,成为所有中国企业最大的课题。中国的企业本身是存在很大问题的,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资料显示:首先,企业的寿命很短,其次资源利用率也很低,表明管理方面跟西方相比,差距甚大。管理理论不是“屠龙术”,它必须见诸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一切不能为实践所用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管理理论的实践价值并不在于管理理论本身,而在于它的指导对象,在于它与指导对象的吻合性。因此,管理理论应用是有边界约束条件的,在发达国家有用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未必有用;在大企业奏效的理论,在小企业未必奏效。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理论更好,更不能说时髦的理论就是最好的理论。(二)运用科学管理思想来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那么在今天这样一个动态而复杂的环境中,面对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面对利益相关者们多层次的需要,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运用古典管理思想提升效率,同时又尽量避免其负面影响,实现“宽严并济”,使企业健康发展呢?可以说,现实经济社会条件也为古典管理理论回归提供了适宜的土壤,两者是优势互补的。1、加强企业的规范性古典管理理论认为,规范性可以提升效率,中国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这种规范性。2、加强员工培训选拔合适的员工,加强员工的培训是中国企业提升效率的关键因素。培训的目标在于转变员工的观念、增进其知识和技能。现代的管理者应该也是一个合格的教练人才。培训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3、建立和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如同泰勒和法约尔所倡导的一样,企业的薪酬体系应该注重贡献,和绩效挂钩,体现公平,员工在组织内部的工作积极性很大程度受其公平感的影响,薪酬是激励员工最基本的手段,因此薪酬要体现公平,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4、建立尊重制度和规则的企业文化中国数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