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著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一)面临的机遇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最佳路径。例如钢结构建筑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按照测算,钢结构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为100~120千克,相当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2倍,能够有效串联钢铁业和建筑业,为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提供难得的战略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地产开发商和建筑企业纷纷转型升级,新型建材商和设备企业伺机而动,为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产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带来新动力。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8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国每年房屋竣工面积40亿平方米左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占七成左右。现行住宅建造模式仍属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产业化比例不足10%,说明未来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巨大的商机和空间。机遇之三:“新经济”元素,为建筑产业化发展集聚能量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生产经营放缓的局面,采取“新模式”、引入“新技术”成为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一是PPP投融资建设模式、“互联网+”等家装电商模式,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汇聚了新动能。二是技术创新驱动加力,为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研发能力。通过对生产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提高建筑生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二)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还处在起步与成长阶段,存在着技术标准不完善,装配成本高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产业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挑战之一: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建筑业产业化发展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甚完善,尤其是在标准图集和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存在短板。近几年虽然补充和优化了一些标准和流程,但还不能全面满足设计、生产、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等方面的需求。例如,目前国内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风生水起,但各自为政、互相排斥,出现了诸多的派别体系,虽各有特长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做法,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给装配式建筑推广带来一定的障碍。挑战之二:经营成本过高,增加装配式建筑推广难度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线投资过千万,一般规模的产业园投资在亿元以上,前期投入资金较大。从运营成本看,目前装配式建筑每平米施工成本要比传统施工高出10~20%左右,主要原因是:装配式建筑社会认知度不高,市场有效需求有限,造成部分生产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开工不足;还有生产构件的规格、尺寸标准化程度低,无法形成标准构件的批量生产,造成资源浪费,对推广装配式建筑带来一定困难。挑战之三:专业人才缺乏,无法满足建筑产业化发展需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下,专业人才短缺始终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据资料显现,我国建筑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近100万人,装配式建筑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年增速12.6%。从目前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人员更是一才难求,传统建筑工人多为45~50岁以上的中年人,专业知识层次普遍不高。另外,我国高校的土建工程专业,大都以传统建筑学理论知识为主,装配式建筑专业没有及时跟进,建筑产业化后备人才匮乏也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四、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拉动建材、钢铁、森工、化工、石油、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一)政府层面1、建立建筑产业化推进工作机制建议成立由市级分管领导挂帅、市建委具体负责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建委、发改、经信、财政、规划、国土、税收等部门及金融机构参加的工作联席会议,并将建筑产业化推进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推进计划,力争在2020年完成装配式建筑占比30%的目标任务。2、强化监督机制,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建议加强对建筑产业化生产企业的管理与指导,实行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完善质量追溯机制,推行产品质量终身负责制。制定建筑产业化项目的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建设监理、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明确工程预决算方法,编制配套定额,逐步建立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的管理机制;细化和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加快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技术规程的研究编制和发布,为建筑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搭建客观、规范的监督管理平台。3、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建筑产业化发展集群效应建议设立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把设计、生产、施工、物流、房地产、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展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绿色、环保、安全、适用等方面的宣传和推介;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加快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对迁入企业在土地、供水、电、气、税费、融资、技术转让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通过示范基地与产业园区“双轮”驱动,形成集聚发展效应。(二)企业层面1、顺应产业化发展新方向,转变生产运营理念,迎接建筑业划时代的新变革据分析,未来3~5年将是我国建筑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5~10年左右将是建筑产化业发展的成熟阶段。预期2030年左右,六成以上的建筑业总产值将通过装配式生产模式所完成。建议建筑企业紧抓行业新一轮变革趋势顺势而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革创新为经营理念,厚植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2、顺应产业化经营新趋势,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构建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建筑企业借助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鼓励实力强、规模大、资质高的大型建筑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渗入相关行业,加快推动“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最终实现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经济综合体。3、顺应产业化生产新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打造人力资本的“新优势”建议建筑企业以人才、科技为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充分发挥人才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保障企业顺利迈入产业化;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和办学的力度,提高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效率,为建筑产业化储备源源不绝的人才队伍。4、顺应产业化发展新科技,紧跟行业前沿技术,迸发传统行业发展“新动能”建议优势建筑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技术前沿的龙头建筑企业强强联合,成立研究院或技术中心,加快行业高端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驱动力,为加快建筑产业化推进积蓄新动能。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