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附件一:“移动学习技术在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附件1“移动学习技术在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移动学习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研究”课题经广东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号:0922110821)。为确保该科研课题在中小学的顺利实施,有效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总课题组拟制定本课程实施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当今,新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师生关系等各个层面带来深刻的影响。移动学习技术是伴随无线通信技术、普适计算机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而形成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主题。在服务个性化、需求多元化的教育时代,“移动学习技术”以创设符合学习者需要、兴趣和特点的学习环境、提供学生主动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媒体等以满足不同层次个体的学习和发展等优势,成为学术界、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成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研究的新热点。国际远程教育专家戴斯蒙德·基更博士将远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远程学习、电子学习、移动学习,指出移动2学习是远程学习的未来。2008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提出了构建“数字广东”的宏伟愿景;随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进一步提出“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一是突破区划、部门、行业界限和体制性障碍,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部署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分区域、按步骤推进无线宽带城市群建设,构建“随时随地随需”的珠江三角洲信息网络;二是到2012年,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90%和65%以上,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60%左右;三是到202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入全球信息化先进水平行列。广东政府出台的系列战略决策给广东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向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探索基于“随时随地随需”网络体系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抢占教育信息化发展制高点。“移动学习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前沿课题。如何发挥移动学习技术的优势,构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广东省教育信息化新的增长点,是广东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中一个极具现实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课题。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为一个教育技术研究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海内外已展开了对移动学习技术在教3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00年启动“MobileEducation”项目,引发了全世界教育界和企业界对此的研究和实践。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来看,不仅学术界对移动学习的概念和理论模型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不少高校、教育部门也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性探索,启动移动教育研究项目,如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HandheldAndrew项目、英国英格兰工艺大学Ultralab实验中心项目、新加坡的MobiSKoolz项目、维也纳技术大学的Pocket-WI项目、德国Campus-Mobil项目、中国教育部的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项目、北京大学的移动教育实验项目、南京大学多媒体移动教学CALUMET项目、中央电教馆的手持设备教学项目、香港培正中学的手机教学试验等。然而,纵观国内外已有研究,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移动学习体系、模型等)、技术可行性研究、学习终端(手机、PDA、无线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与支持系统开发和移动学习模式(如基于短消息的学习、基于浏览连接的学习、基于校园无线网的准移动学习)研究;从研究群体和对象多为大学,主要集中在远程学习中,中小学应用研究不多。为数不多的中小学项目,如新加坡的MobiSKoolz项目、香港培正中学的手机教学试验等,主要在作业、短消息服务等试验性应用上,中央电教馆的手持式教学项目虽将研究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但由于资源和支持等各种原因,尚未形成具推广性的研究成果。如何有效利用移动学习技术在时间、空间上的优势,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4等深度融合,形成一套适合中小学生、可操作性较强的策略框架和模式,为实现人人都能“上好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服务,是移动学习技术从研究试验走向普及应用需要深入研究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本课题立足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和学习发展的需求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发展的新趋势,致力于构建适合于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要求的应用模式与策略。也就是说,本研究定位于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其目标具体包含:◆探索出一套移动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包括课堂环境下、家校协同条件下的不同学科移动学习模式、移动技术支持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协同学习模式等。◆构建移动学习内容与资源的设计、分析框架,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的原则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规范。◆构建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效果评价模型,设计出一套学习评价的工具和方法。(二)主要研究内容1.移动技术支持的新型教与学的模式和策略研究移动环境下的学习是泛在的、随时随地随需的,移动学习不是一种孤立的学习方式,应和课堂教学及其他学习方式有机融合,如何将移动学习完完全全融入到日常学习中?移动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会使课堂教学发生哪些革新性的变化?这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将从课堂环境下、家校协同5条件下的移动学习模式以及移动学习技术支持的策略性学习和协同学习模式等不同视角研究移动学习技术支持的新型教与学的方式。2.移动学习环境与资源的设计策略研究移动环境下,人的注意力是高度分散的,将对中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何设计促进学习的活动和资源?这是该研究的难点。本研究将以上述新型学习模式的实践为重点,探讨移动学习内容与资源的设计、分析框架,提出移动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的原则和资源共建共享的规范。3.移动学习的评价策略研究移动学习的实现,不仅是学习环境、学习终端设备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学习观和学习方式,即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学习、自我监控学习,充分利用移动学习技术和新型学习方式,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本研究的目标,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4.移动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的支持与保障体系研究这是机制性研究,侧重于支持系统与保障体系的研究。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详见附件(《“移动学习技术在中小学应用研究”课题指南》)。四、研究思路与方法本课题面向移动技术进入中小学教学的实践问题,以“专业引领、应用为主、绩效导向、协同研究”为研究思路,采用专家、教师、企业合作研究的方式组建子课题研究组(资6源、教学模式、学生评价、学习支持等),以及不同移动环境下的校际协作联盟(如无线电脑、WAP等),对移动技术支持下的教与学问题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形成一套面向实践、具较强操作性的理论与方法。(一)专业引领。以课题的要求和学校的需求为出发点,组建专家指导下的研究和实践,按照理论研究←→建立模型←→形成工具、策略←→实践应用思路,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专业性、规范性。对试验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专业素质。(二)应用为主。课题定位于移动技术在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而非纯粹的理论研究或技术开发,强调三个重点:教学应用为重点、课堂教学为重点、学生应用为重点。确立研究个案(班级群体、师生个体)。建立教师和学生成长档案,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年的跟踪,对其成长情况作横向(参照班级)和纵向(自身)的比较分析。(三)绩效导向。课题将着力于建立有效的移动教学评价指标、高投入的移动学习绩效评价指标、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模型与指标、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评价指标,以及开发绩效导向的策略指南,便于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开展实践研究。(四)协同研究。本课题将由电教部门、学校和企业开展共同研究,设立专家指导组、技术服务组、校际协作群等,开通“移动学习研究联盟”网站,开展专题研讨和校际交流。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具体的方法有:文献调研、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法,理论演绎和经验总结相结合。7五、课题的组织实施(一)课题组织架构本课题根据研究的需要,由省电教馆、高校和各市电教、教研部门的专家共同组成研究团队,发挥各自优势,从理论、技术和教学实践等不同视角深入研究移动学习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规律、模式和方法,并聘请教育领域特别是教育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为课题研究把脉指导。总课题组顾问专家: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钟继东(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局长)等总课题组主要成员:彭红光(广东省电化教育馆馆长,课题组长)程五一(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课题副组长)林君芬(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学校科、课题办副主任,博士)张文兰(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胡小勇(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王光(深圳益旺佳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根据总课题研究的需要,将酌情考虑增加成员名单)总课题组其他成员:陈文红(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学校科副科长,高级教师)8欧阳慧玲(广东省电化教育馆课题办,高级教师)胡天素(惠州市电教站站长,高级教师)岑健林(佛山市教育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主任,高级教师)黄国洪(肇庆市电教站站长,特级教师)文玉英(惠州市惠阳区教育局副局长,高级教师)(根据总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和各地参与的情况,再酌情增加成员名单)总课题下设机构:研究指导组:负责总课题的研究和日常管理,负责子课题的管理与指导工作。校际协作联盟:负责组织联盟单位的研究实践,开展联盟的研讨,参与总课题的活动。资源开发组:负责资源的开发和资源网的管理。技术服务组:负责总课题网站的日常维护和子课题单位在开展研究实践中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二)研究进度安排本课题分为论证准备阶段、研究实践阶段和总结提炼阶段。总课题组和试验单位在各个阶段的具体研究任务如下:1.论证准备阶段:2009年5月-8月(1)总课题组◆开题启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成立总课题组、下设机构、任务分工9◆设计移动教学、移动学习绩效的评价量表◆开发资源◆开通总课题网站(2)试验单位◆试验条件准备:终端与环境、试验对象、试验教师◆申报子课题◆成立协作研究联盟◆建立协作研究联盟网2.研究实践阶段:2009年9月-2011年12月(1)总课题组◆理论研究◆构建模式、开发工具和策略◆协助试验单位建立师生研究档案◆教师培训◆常态化研究课、子课题研究的指导◆发表研究成果◆组织总课题交流与经验推广◆组织子课题年度检查◆组织子课题中期评估◆完善资源网(2)试验单位◆建立师生研究档案(试验班、参照班)◆开展常态化教学实践◆组织教师培训10◆开展校际研讨◆积累研究案例◆开展子课题研究和年度自查、中期评估3.总结提炼阶段:2012年1月-6月(1)总课题组◆组织子课题结题验收◆总课题提炼结题◆组织成果推广会◆结集出版成果(2)试验单位◆进行子课题结题◆推荐提交优秀成果11附件“移动学习技术在中小学的教学应用研究”课题指南说明: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分属四大专题,现分列如下,所列题目仅供参考。申报单位应根据本校情况,在四个专题范围内自行命题。题目的选取切记突出“小、精、深、实、新”,不要超出自身的研究能力。一、移动技术支持的新型教与学的模式和策略研究1.移动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最好分学科、年段开展研究)2.移动技术支持的策略性学习研究(模式与策略)3.移动技术支持的策略性教学设计研究4.移动技术支持的补救式教学研究5.移动技术支持下的情境性学习研究(如问题解决式、实验探究、游戏教学等)6.移动技术支持下的协同学习研究7.移动环境下的学生认知投入激励策略研究8.WAP技术支持下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9.移动技术融入日常教学的策略研究二、移动学习环境与资源的设计策略研究1.移动环境下的“碎片式”学习对中小学生认知投入的影响研究2.移动学习环境设计的策略研究123.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资源设计规范与策略研究4.移动学习资源中的元认知植入策略研究5.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价指标研究6.基于校际协作的再生性资源共享机制与策略研究三、移动学习的评价策略研究1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