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测定及质量控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测定及质量控制太钢疾控中心商惠珍2011年5月主要内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及质量控制•工作场所有害物理因素监测及质量控制主要引用的规范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测定标准(GBZ/T16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92)•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T189)•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概念•职业接触限值(OELs)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最高容许浓度(MAC):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工作场所: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采样点:指根据监测需要和工作场所状况,选定具有代表性的、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测定的工作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类型•评价监测•日常监测•监督监测•事故监测评价监测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日常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和监控。监督监测•适用于政府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事故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或进行事故的模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监测监测使用的仪器设备•空气收集器:指用于采集空气中气态、蒸气态和气溶胶态有害物质的器具。如大注射器、采气袋、各类气体吸收管及吸收液、固体吸附剂管、无泵型采样器、滤料及采样夹和采样头等。•空气采样器:指以一定的流量采集空气样品的仪器,通常由抽气动力和流量调节装置等组成。•无泵型采样器:指利用有毒物质分子扩散、渗透作用为原理设计制作的、不需要抽气动力的空气采样器。采样类型•按采样的方式分:个体采样定点采样•按采样的时间分:短时间采样长时间采样个体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定点采样•指将空气收集器放置在选定的采样点、劳动者的呼吸带进行采样。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采样对象:指选定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个体采样的劳动者。•采样时段:指在一个监测周期(如工作日、周或年)中,选定的采样时刻。•采样时间:指每次采样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采样流量:指在采集空气样品时,每分钟通过空气收集器的空气体积。与采样有关的概念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1、根据监测目的及类型,满足要求:•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足监测类型所规定的采样要求。•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等对采样的要求。2、采集空白对照•在采样的同时应作对照试验,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3、仪器使用注意事项•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无泵型采样器采样时应避免风扇等直吹。•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4、采样过程注意事项:•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的流量,计算时用流量均值。•部分毒物采样时应随时观察吸收液等的变化,并随时终止采样,如氮氧化合物采样。•采样时,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边采样边记录。•粉尘采样时,要根据现场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使用采样夹的大小和采样流量及采样时间,估算滤膜上总粉尘的增量(∆m)。∆m不得小于0.1mg,使用直径≤37mm的滤膜时,∆m不得大于5mg;直径为40mm的滤膜时,∆m不得大于10mg;直径为75mm的滤膜时,∆m不限。•粉尘采样时,要通过调节使用的采样流量和采样时间,防止滤膜上粉尘增量超过上述要求(即过载)。采样过程中,若有过载可能,应及时更换采样夹或预分离器。•石棉纤维在采样时,每张滤膜的采样时间应根据空气中石棉纤维的浓度及采样流量来确定,要求在每100个视野中,石棉纤维应不低于20根,每个视野中不高于10根。当工作场所石棉纤维浓度高时,可缩短每张滤膜的采样时间或及时更换滤膜。•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采集的样品量一般应大于0.1g,可用直径75mm滤膜大流量采集空气中的粉尘(滤膜做成漏斗状安装在全尘预捕集器内,并使滤膜绒面朝向进气口方向);也可在采样点采集呼吸带高度的新鲜沉降尘,并如实记录样品的采样方法和样品来源。5、样品的运输和储存注意事项•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的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污染。•6、采样人员注意事项•采样人员应合理配备个人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帽等和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等,以便保护采样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采样人员在采样监测时应听从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或其他陪同人员的安排。7、空气样品采样体积的换算•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时,应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工作场所空气样品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现场调查全面•采样前准备充分•现场采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样品的运输储存严格•样品交接到位一、现场调查•现场调查的目的:•正确选择定点采样的采样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附件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测试点设置原则及本规范)•正确选择个体采样的采样对象•正确选择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必要时可进行预采样现场调查的主要内容•1、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纯度、杂质及其理化性质等。•2、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的完好程度等。•3、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程度、频度及持续时间等。•4、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5、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二、采样前的准备工作•制定采样计划或采样方案•采样前仪器设备的准备•采样前实验室的前期准备•监测人员的准备1、采样计划的制定•采样计划是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对本次监测采样行为涉及到的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的工作范围和内容进行规范,并决定在危害一定时期内关于监测行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等进行合理安排的一种管理形式。采样计划的主要内容•监测采样的时间期限、采样点的详细设置情况、采样人、采样仪器设备、采样注意事项等等内容。2、采样前仪器的准备•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的性能和规格,应符合GB/T17061要求。•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的空白、采样效率和解吸效率或洗脱效率。•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在校正时,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流量计的流量误差不能大于5%。•使用定时装置控制采样时间的采样,应校正定时装置。•对采样所使用的仪器进行充电和必要的维护。•采样效率:•采样效率是衡量采样方法的主要性能指标。采样效率指能够被采样仪器采集到的待测物的量,占通过该采样仪器空气中待测物总量的百分数。通常一个采样方法的采样效率应在90%以上。采样前其他设备的准备•电源线、充电器、插线板等•必要的采样耗材•采样箱、采样夹、采样架等•其他必要的物品3、实验室的前期准备•滤膜干燥处理及称重•标准液、吸收液等试剂的配制•实验室分析仪器的准备、校准等4、现场监测人员的准备•采样监测人员的确定:采样人员必须经过定期的培训教育,使其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责任,能够熟练掌握各项采样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使用技术,熟悉现场监测程序以及原始记录填写程序。•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如安全帽、工作衣、工作鞋、手套等•监测人员的职业病个人防护,如防尘口罩、护耳器、防毒口罩、便携式一氧化碳报警仪等。三、现场采样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现场采样方式:•定点采样•个体采样1、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总原则•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试点的选择原则•测试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毒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人收集器内。•选择的测试点必须包括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作为重点测试点。•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工作场所测尘点选择原则•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应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工作场所按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个采样点。•劳动者工作是流动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1个采样点。•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采样时段的选择•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样季节。•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2、个体采样个体采样方法的采样•一般采用长时间采样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接触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劳动者作为重点采样对象。•确定采样对象的数目。•将个体采样仪器的空气收集器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个体采样对象的选定•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个体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采样对象的数量: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个体采样对象数小于3人全部人员3~5人2人6~10人3人104以上人员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采样对象的数量: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个体采样对象数不足6名全部人员6人5人7~9人6人10~1

1 / 1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