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品·导读•《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从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治理朝政的历史借鉴)人物·导读•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造者。•吕蒙——(179—220),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击败蜀汉名将关羽。•鲁肃——(172—217),字子敬,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课文·朗读疏通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对……说说现在掌管管事难道想研究儒学经典句末语气词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说与……相比,谁……认为用疏通文意•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和我相比,谁的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疏通文意•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开始等到经过讨论议事才干和谋略不再是立即重新为什么现在非常知晓事情于是拜见表承接离开疏通文意•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123鲁肃学孙权劝学梳理文章吕蒙学【活动】根据“孙权劝学”这一模板完成下面几个空格!就赞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学习的目的、方法揭示学习的必要性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1、找到“孙权劝学”的句子。2、分析孙权是通过什么方面来劝学的?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孙权劝学时是怎样的语气?——问题探究①“卿今当涂掌柜,不可不学!”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双重否定,语气坚决、不容推辞,严厉中可见关心、厚望。“邪”后用感叹号表示一种强烈的反问语气,实际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隐隐的有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后半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吕蒙的关心、爱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言辞恳切,语重心长。鲁肃赞学03【总结】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感叹。(心情)这两句话通过鲁肃所见所语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手法)1.请在文中找出有关“鲁肃赞学”的语句。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语言行为2.请你对两句进行赏析。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与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两人情投意合。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提出目标:涉猎见往事现身说法:多务孰若孤先:辞—军中多务后:就—学有小成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吕蒙鲁肃劝赞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孤常读书”知错就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各自的语气。1、不可不学。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不悦、责备→语重心长,言辞恳切颇为自得、当之无愧的坦然←调侃←→吃惊、赞叹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1、读书对人大有好处。(开卷有益);2、知识可改变人塑造人;3、一个人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4、虚心听取别人的好建议。吕蒙鲁肃1、不要老眼光看待变化的人或事。孙权1、运用好方法才会有好收获。总结启示1、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2、学习要趁早;3、知识让人自信,自信赢得尊重;4、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5、以能力显实力,用行动来证明;6、待人真诚,友谊常在;7、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总结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并努力学习并有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课外拓展23伤仲永①金溪②民方仲永,世隶③耕。仲永生④五年,未尝识⑤书具,忽啼求⑥之。父异⑦焉,借旁近⑧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⑨,传一⑩乡秀才观之。①伤:哀伤,叹息。②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是王安石外祖父吴玫的家乡。③隶:属于。④生:生长到。⑤识:认识。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⑥求:要。⑦异:对……感到诧异。⑧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与:给。⑨养:奉养,赡养。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⑩一:全。24伤仲永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①,其文理②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③,稍稍宾客其父④。仲永生五年,或以钱币乞⑤之,父利其然⑥也。日扳仲永环谒⑦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⑧中,从先人还家⑨,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⑩。①指:指定。就:完成。②文:文采。理:道理。③邑人:同(乡)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奇怪)。④乞:求取⑤识:认识。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⑥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⑦日:每天。扳(pān):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拜访。⑧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⑨从:跟随。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⑩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25伤仲永又七年,还自扬州,复①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②。”①复:又,再。②泯(mǐn)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26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27你觉得方仲永“泯然于众人”的原因是什么?他的泯然众人的原因不止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1.父亲“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邑人“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3.仲永自己亦不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吕蒙方仲永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