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是多个版本的政治学教材组成的,但基础框架是孙关宏的政治学概论的笔记。A.政治与政治学1.政治的内涵:狭义:当代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时间上,只涉及国家;空间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当代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时间上,全部人类历史;空间上,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GLp132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狭义: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广义: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GLp163.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政治观(解释历史运动的基本动力和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从社会政治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并以经验的观察来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政治辩证法(把社会政治生活看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来从社会政治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中去发现政治活动的规律)具体的: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GLpp18-19【具体方法】传统政治哲学的:先验设定与逻辑推演,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准则及其相应的政体设计。现代政治科学的:早期,制度研究、历史比较;行为主义,去除价值,数理运用;理性选择理论:个体出发,经济人假设;新制度主义,从制度的动态运作中探求对政治活动的影响。【跨学科的】政治社会学(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生物政治学(人的政治行为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政治动机与政治、个性与政治、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etc.拉斯韦尔)GLpp18-274.中西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详见GLpp27-435.政治学概念体系:结构层次应用层面主要概念基本功能5政治环境分析性概念:市场、全球化、区域化、国际组织、国际法等;综合性概念: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区域主义、分离主义等。说明一个政治体系所面临的外部环境4政治行为分析性概念:统治、管理、政策、政治参与、选举、独裁、治理、阶级斗争等;综合性概念:法治/人治、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描述政治的实际过程3政治组织结构和制度层面分析性概念:政治体系、民族、国家、政府、政党、社团、公民、阶级、阶层、主权、权力、权威、政治合法性、集权与分权、三权分立、宪法、两院制、官僚、内阁、行政、司法、立法、大众传媒、政党、君主、总统、总理、压力集团、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等;具体说明政治体系的内部构成和制度安排3综合性概念:民主制、共和制、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总统制、极权主义、权威主义、联邦主义等。2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层面分析性概念:人性、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等;综合性概念:无政府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共产主义、保守主义、生态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原教旨主义、社群主义、自由意志主义、新左派、新右派等。阐释政治体系精神方面的构成要素1政治哲学层面价值性概念:正义、自由、民主、平等、权利、宽容、福利、自治等。构成政治价值坐标系15Jpp43-44B.政治关系6.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包含三层递进关系:由需求引起的利益关系;为了实现利益而结成的政治权力关系;由政治权力关系决定的政治权利关系。JCHp37C.利益7.利益及其内在矛盾:利益: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的内在矛盾: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这促使不同的人们结成特定的相互作用关系,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激发和促使人们去从事积极的谋划活动,以实现利益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的统一;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利益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又是控制社会生活和政治关系,认识和完善自身,推动社会前进的手段;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而斗争,使得利益的内容有无限发展的前景。JCHpp41-458.利益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利益是社会成员结成政治关系,做出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和动因。人们之所以从事政治活动,其根本4动因在于人们实现自己利益的要求;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社会组织及其制度围绕特定利益而建立,同时为那个利益服务;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但是实际中,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往往并不采取直接与利益相联系的形式,而是通过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态度、看法、论述来表达;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JCHpp52-54D.政治权力9.权力、政治权力及其性质权力:人际关系中的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权力的性质:指向性:权力主体对他人实施控制以贯彻自己意志的能力强制性:双方关系不对等,一方拥有强制对方遵从的优势(权力资源的非均衡分布)内在性:权力作为一种内在化的社会关系,在行使之前已被合法化目的性:以一定利益差别关系为基础,总是出于为某种利益考虑而有意为之的结果(一种利益交换关系)GLp45政治权力: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狭义地说是指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15Jp125政治权力的性质:公共性:作用范围的普遍性、指向的公共性;强制性:“有组织的暴力”,对暴力的合法独占(所有权力的效果最终都取决于政治权力的强制性);工具性:权力本身不是目的;扩张性:自我扩张和膨胀的意愿和能力,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排他性:掌握权力的人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专权既是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持久性:政治权力与政治暴力的根本区别所在。GLp51+15Jp12610.政治权力的构成:主客角度:客观构成要素主观构成要素(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1)能力素质:主体最基本的要素,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保证;(2)物质财富:物质财富可以提供政治活动的手段,满足人的实际需要;(2)身份资格:人的社会政治角色;(3)暴力:包括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3)理论与策略:理论是对于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策略是具体情境下如何强化自身、弱化对方的方式;(4)其他:自然资源与环境、文化传统、客观形式、人的心理等。(4)组织。要素本身角度:5物质要素(刚性的)精神要素(柔性的)(1)物质财富(1)意识形态:思想的支配力量(2)组织和规则(2)社会舆论:道义力量,“第四种权力”(3)社会地位(3)专业知识(4)暴力(4)道德:通过道德评价起作用15Jpp127-13111.政治权力的实施:权威交换说服特点强力胁迫多重互惠式交换形成一体关系服从的动机畏惧获利义务制度体现军事的经济的社会的→“推”(惩罚)与“拉”(奖励)结合→三种基本手段:培养政治忠诚,形成政治核心力量;利益拉动,形成政治合作;威胁惩罚,矫正不服从行为。15Jpp131-13312.社会阶级与政治权力的关系:阶级:【列宁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他们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些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领导自己索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LJp76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的政治性决定了社会阶级与政治阶级的关系。政治权力的本质是一种阶级统治关系,阶级关系的本质是经济关系。政治权力不得不受制与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的普遍性与社会阶级的特殊利益以一种隐秘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社会对立阶级的利益冲突必然会上升为政治权力斗争。经济权力产生和决定了政治权力,但是政治权力也反过来会对经济权力产生影响。政治权力的干预不断巩固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优势地位,更使得阶级统治的支配关系合理化了。→政治权力必然成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斗争的核心。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在形式上与政治权力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国家政权以公共权威的形式来统制社会。在国家自主性条件下,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达到了辩证统一,统治阶级越是要借助政治权力维护其经济权力,越要提高政治权力的自主性和统治经济权力的水平。GLpp67-6913.“新阶级”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新阶级:指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既是劳动者又是非劳动者的新兴阶层,他们既完成总体工人的职能,又承担资本的职能,一般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被概称为“中产阶级”、“新工人阶级”、“专业-管理阶级”等。对社会结构的影响:在资源控制权上,新阶级由于掌握了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在控制生产和管理流程上与旧统治阶级展开了竞争,使得旧统治阶级对政治权力的控制弱化,政治权力服从于行政官僚阶层的偏好和特殊利益。意识形态上,新阶级形成了区别于旧阶级的自我认同,成为特殊的地位群体。他们往往借助大众传6媒等文化力量强化这些认同方式,并向全社会进行灌输,争夺意识形态阵地。新阶级在争夺社会控制权的同时实际上强化了既有的政治经济秩序,使资产阶级的统治进一步牢固化。在他们的斗争中,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变得高度同质化,形成了单一化的社会认同。GLpp69-7114.政治权力分配的不同模式:1.精英主义Elitism单个的精英集团统治所有的政策领域,精英和大众明显分化。可能导致对民主价值的怀疑。2.多元主义Pluralism不同的精英集团统治不同的政策领域,精英和大众之间没有明显分化,在这个政策领域是精英,在另外的政策领域可能又是大众。3.法团主义Corporatism社会中一些群体(主要是经济性的)组合为社团并进入决策程序是实现权力分配的有效途径。国家在与社团的合作中获得好处。社团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代表,在承认国家垄断权力的同时也分享了政治权力。群体社团化是决策过程在许多方面得到了非政治化的处理。4.马克思主义Marxism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政治权力也必然集中在处于少数的统治阶级手中。15Jpp135-13815.权力、权威、暴力的区别与联系权力&权威:权威是一种决定性力量,具有自然正当性;权力是有条件的,需借助一定的资源来达成。权威是非暴力的,其实现乃扎根于人的本性;权力以强制力为后盾,通常为暴力的。权威是权力正当性的源泉,使权力合法化;权力正是通过对权威的运用而具有强制性。权力&暴力:权力依赖与权威获得正当性;暴力不以权威为基础,其达成手段与权威是对立的。权力为一种社会关系,其实现前提为社会关系的保全;而暴力要彻底摧毁这种关系。权力是经过合法化了的社会关系,即使无法获得持久性,至少以持久性为目标,依赖相对固定的持久关系来保持其效力;暴力的运用恰恰意味着打破既有的秩序,单纯依靠暴力不可能建立一种持久的秩序。→暴力与持久性无关,任何国家都不能单纯依赖暴力手段来维持,必须以权力来组建。GLpp49-5016.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合法性:正当性,正统性,公证性,合理性。合法性的层次:共同体层次:国家政权力图唤起公民对民族情感、传统文化和共同加之符号的认同;典则层次:国家政权必须努力证明普遍适用于政治共同体的法律规范,是符合共同体的政体价值观的,从而使公民对典则产生认同;当局层次:国家政权试图让公民相信,当局统治有利于共同体的维持和发展,当局统治符合普遍的法律规范。GLpp60政治合法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