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茂简介:坂茂1957年8月5日出生于东京,父亲是丰田公司的业务人员,母亲是“高级定制”女装设计师。坂茂的父亲非常喜欢古典音乐,在坂茂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学小提琴。坂茂的母亲每年都前往欧洲参加巴黎和米兰的时装周,这激起了坂茂到海外旅行的渴望。坂茂的儿时家里住的是木屋,常常雇请木匠们前来修缮。坂茂对传统木匠活儿很着迷,喜欢自己挑选木块搭建小玩意儿。那时的坂茂希望成为一名木匠。坂茂生平:坂茂(日本建筑师)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7年至1980年就读于南加州建筑学院,1980年至1982年就读于库柏联盟建筑学院,1982年至1983年在东京为著名建筑师矶崎新工作室工作,1984年获库柏联盟建筑学院建筑学士学位,1985年在东京建立私人企业,1995年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顾问,1995年至1999年任横滨国立大学建筑学助理教授,1996年至2000年任日本文化唐纳·基尼中心助理会员200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201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主要作品:1993年双顶屋(HouseofDoubleRoof)1994年MDS画廊1995年窗帘墙屋(CurtainWallHouse)1995年家具屋(FurnitureHouse)1996年纸屋(PaperHouse)2000年汉诺威建筑展日本馆“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坂茂设计理念:对于坂茂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使用一些建筑材料,像硬纸管、竹子、泥砖和橡胶树(rubbertrees)。这些材料不仅容易得到,而且便宜,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在建筑界,坂茂也以敢大胆使用最廉价、最脆弱的材料而闻名。2006年,他用中国竹编帽子设计的法国蓬皮杜中心新馆,从其他153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日本神户大地震时,他仅用一天时间,为失去家园的灾民盖起了一座纸筒教堂;他还提出用传真纸筒芯代替钢筋水泥的想法,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有参加国际灾后重建……正如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所说的那样,坂茂博士通过他高超的建筑技艺为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了志愿服务,他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同时,坂茂也很重视和行业内的同行交流经验,2013年底,他参加在清华组织的ECGB亚洲建筑论坛时已经向中国的建筑界同仁们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在当时的论坛上,坂茂博士作为主讲嘉宾,以“走向建筑设计与社会贡献的共存”为题,向现场的近500名国内建筑界人士讲述了他的建筑理念与经典案例,受到了听众们如潮的掌声和高度的评价。坂茂催生了世界首例的「纸的建築」,坂茂还將其应用在阪神地震后搭建的临时建筑及恆久建築物上。坂茂于1984年获得了建筑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坂茂陪同摄影师深川由纪夫去欧洲旅行,在那里,他首次参观了阿尔瓦·阿尔托位于芬兰的建筑设计。坂茂惊叹于阿尔托建筑对区域环境和材料的重视。1985年,坂茂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赴东京开设了自己的公司。1985年至1986年,他组织并设计了埃米利奥·安巴斯展览、阿尔瓦·阿尔托展览和朱迪思·特纳展览,并担任东京轴心画廊的馆长。在阿尔托展览期间,他开发了纸管结构,并并将其付诸实施,作为系列研究案例,坂茂还设计了“PC桩宅”、“双顶宅”、“家具宅”、“幕墙宅”、“2/5宅”、“无壁宅”和“裸宅”。1986年,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坂茂,在AlvarAalto(阿尔瓦·阿尔托)特展的会场设计,因为经费有限,无法使用芬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阿尔托爱用的木材,他以纸管作为展馆的內墙、天花板及展示台,這次的经验,让坂茂意外发现纸管的强度远超过想像,进而孕育「纸建筑」的创作原点。1989年,名古屋设计博览会馆,展馆虽不大,但却让坂茂首次实现纸建筑的梦想,他以四十八支外径三十三公分、厚度十五公厘、長度四公尺,表面经过蜡纸防水加工的紙管,重现江戶時代造园名家所设计用來欣赏水琴窟的东屋。这座纸建筑,白天里,一束束屋外的光线透过纸管间的空隙照射屋內,入夜之后,建筑物本身就像一座大型灯具,朝向四面八方射出四十八条灿烂的光束。朝向四面八方射出四十八条灿烂的光束。名古屋设计博览会馆1995年,坂茂的纸管结构开发获得了日本建设大臣颁发的永久性建筑认证,并完成了“纸宅”的建设。2000年,坂茂与德国建筑师兼结构工程师弗雷·奥托合作,为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日本馆构建了一个巨大的纸管网格薄壳结构。这种结构因其可回收利用的建筑特性而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坂茂采用纸建筑,让世人重新评价我们身旁熟悉的素材,发挥纸柔软的特性,创造出美观、坚固而低环境负担的新可能性。1994年,坂茂得知卢旺达内战导致200万难民被迫在极其悲惨的条件下生活,他向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了纸管避难所的想法,随即被聘为顾问。1995年阪神(或称神户)大地震后,一些前越南难民不能入住由日本政府提供的临时住房,坂茂就为他们建造了“纸木宅”。他还与学生志愿者一道建造了高鸟“纸教堂”。这一事件促使了非政府组织—建筑志愿者师网络(VAN)的筹建以及此后救灾活动的实施。VAN分别在土耳其(1999年)、印度西部(2001年)、斯里兰卡(2004年)建造临时房屋。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建造临时学校,在意大利拉奎拉建造音乐厅,又在2010年海地大地震后建造避难所。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VAN在50多个避难所内建立了1800个纸质隔间,使居住其中的家庭有了更多的隐私。VAN还在日本宫城县的女川市建造了临时房屋。这些努力大大改善了避难所的生活质量和临时居住环境,而这些问题一度被政府所忽视。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产生的剧烈破坏后,坂茂建造了纸板教堂,作为克莱斯特彻奇市重建的象征。坂茂不仅在建筑上有杰出的表现,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曾任联合国难民高等委员会(UNHCR)顾问的他曾说过:「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数人服务,例如种族冲突的受害者和无家可归的人。」表现在行动上,他运用纸建材轻巧、组装迅速的特质,为阪神大地震的災民设计纸教堂及临时房屋,也为非洲庐安达难民搭蓋避难所及住家;「纸建筑」在他的理念中,已不单纯是一种结合高科技的创作,更深含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与责任。坂茂以其温和谦逊的处事风格闻名于设计界。他的温和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他喜欢用环保的纸作为建筑材料,这种很多人以为柔软的材料一旦经过建筑师的设计用于建筑中时,能表现出惊人的强度;第二,虽然坂茂的作品遍布全球——他曾设计了很多博物馆、工厂和住房,但一旦灾害来临,他会毅然放下手头一切事务,投入为地震受害者建造避难所的工作。20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及海啸过后,坂茂立即投入为灾民建造避难所的工作中——用硬纸板做成纸管,用白帆布做建筑隔墙,制成4米长、4米宽的单元隔间,简称PPS(PaperParti-tionSystem)。每个家庭住在不同的小隔间中,从而得到一点隐私和自由。坂茂自1995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全球范围内的赈灾设计工作。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后,他利用纸建材轻巧、组装迅速的特质,用填满沙袋的啤酒箱作为房屋基础,用纸筒紧密排列作为墙壁,为阪神大地震的灾民设计了纸教堂及临时房屋。1999年,他用纸管为卢旺达大屠杀幸存者建造了避难帐篷。“我们总以为灾民只要有个地方避难就已经很好了,但连续十几天呆在没有隐私的公共空间,他们精神上是很紧张的。有了小隔间后,女人们就可以每天换衣服,并给婴儿哺乳了。”坂茂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说,他所用的建材是在建筑中表现惊人强度的环保纸,每个独立空间制作时间仅需10分钟,花费2000元人民币。小隔间的制作非常简便,只需4个志愿者帮忙,10分钟左右便能完成,“不需要任何木质接头和支柱,简单灵活,并能快速组装和拆卸。”坂茂告诉《外滩画报》,“而且非常便宜,制作一个大约花费2.5万日元(约合2000人民币)。”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一星期后,坂茂和他的团队迅速赶赴四川成都参加灾后重建。在一个多月内,来自日本的120名志愿者和四川当地的志愿者一起,用相同的低成本、可回收再利用的纸质材料建起了一座临时小学——成都市华林小学。这座临时建筑共3幢房屋,9个教室,占地500多平方米,成为地震灾区第一个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荣获了“日本项目国际奖”,也成为融合诗意和实用的完美之作。“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在坂茂的理念中,“纸建筑”已不单纯是一种结合高科技的创作,更深含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与责任。8月初,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一座新教堂落成开放,用以临时替代在2011年2月大地震中被毁坏的标志性建筑——有100多年历史的天主教大教堂。尽管外形和构造已足以引人瞩目,但这座全新三角形教堂最令人惊叹的,却是它的材质——由98根圆形纸管做梁柱,用特殊加工的纸管做墙面和屋顶,纸管每根直径60厘米,长16.5米。纸管教堂跟旧教堂一样大小,可同时容纳700人集会,设计使用年限长达50年。教堂神父称,这座纸管教堂具有标志性意义,它代表了基督城的重建。“紧急建筑”领域的先锋,坂茂开始建造一个万众瞩目的独特替代品:一个框架简单的,用等长纸管和20英尺集装箱搭建而成。那些管子将被防水聚氨酯和阻燃剂包裹。自从1986年起,使用廉价可再生材料就成为建筑领域关注的问题。坂茂只是不能得到足够的硬纸管。这为日本建筑师因为其建筑能被快速而低造价地在灾害地区树立起来而闻名,这次是在新西兰基督城,这个前年二月被地震重击的地方。里氏6.3级的地震使超过200人遇难,并且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城市标志性的有132年历史的哥特式教堂被损毁。这座教堂是英格兰牛津地区的一个翻版,是基督城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明信片,纪念品,茶杯都印有它。设计方法坂茂的简单构筑是建立在很深的水泥地基上的,8个海运集装箱放在顶部,4个一侧,用于稳定教堂倾斜的外墙。这些墙在一起组成一个70英尺高的祭司场所,而他们是由96个硬纸管构成的。教堂官方希望坂茂使用他标志性的硬纸管,而建筑师自己决定用当地生产的硬纸管更加重要,尽管他们用作结构支撑有点太小了。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本地产的木梁间隔的支撑硬纸管。最后,管子之间两英寸的空隙使阳光得以透过纸板教堂进入室内,因造出室内宁静轻快地气氛。“人们不是直接因地震而丧命,他们是被倒塌的建筑夺去生命,”坂茂说到。“这是建筑师的责任,但是当人们需要一些临时建筑时,建筑师又忙于为特权阶层工作。就算是一个临时构筑也可以成为一个家。”基督城大教堂的主教VictoriaMatthews在亲身体验了地震和其带来的邻人心碎的后果以后非常同意坂茂的观点。“在这个时刻,基督城需要的是去歌颂一些事情,”她说,“已经承受了太多的损失,太多的悲伤,我们需要向许多事情说再见。能让大教堂快速有效地建立起来,让人们可以在这里祈愿一定是很美妙的事情。”这座纸板大教堂将是坂茂目前为止生涯中最大的纸管结构建筑。教堂将可以容纳700人,而且不仅仅是用作礼拜使用,它也将是一开办活动和音乐会的空间。坂茂计划纸板教堂能在2013年4月完成,同时他的其他类似的纸质结构作品在俄罗斯,印度,瑞士和其他地方进行着。教堂方面计划这个设计只是临时解决方案,十年内,原先的教堂就能被重建,但是日本建筑师希望这座已经在基督城民众心中产生强烈反响的能让这座建筑永久保留。“只要人们喜欢,就算他是硬纸板做的也能永久存在”坂茂说道。2008年5月12日泣川大地震后的第四个月,成都华林小学纸管过渡校舍落成成为日本著名建筑师坂茂在中国实现的第一座纸管建筑。这三座九间全纸管屋架结构的教室取代了原有的两栋危房教学楼,为这个学校灾后校园重建解决了名小学生几年内过渡性学习场地的问题。在这三座纸管过渡校舍的建造期间,多家媒体不断造访业内人士也纷纷给予点评褒贬不一热闹一时。赞赏者说这座纸管过渡建筑体现了清晰的结构逻辑,在解决灾后的过渡需求的同时没有放弃形式美,在完善建造体系的易行性情况下还满足了对美好的心理追求。异议者说这不过是坂茂个人的又一个作品,它在经济性和批化上都不能满足在灾区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