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无线点滴输液报警系统作者:张新朝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1期[摘要]点滴输液是临床医疗和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在的点滴输液方式需要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实时监护,因输液时间长,医护人员相对较少,易导致患者的药物拿错、药物来不及更换或者针头来不及拔下,轻则给病人造成痛苦,重则发生事故。目前,医院是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实时监测输液情况,造成人力的浪费、效率底下。为此,本文结合光电感应原理、无线传输以及无线终端的应用,设计出一款无线点滴输液报警系统,具有简单高效,准确率高的优点。[关键词]光电感应;无线传输;APP;报警中图分类号:TP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009-011.概述临床医学中常常需要输液,而输液的液位的监测往往是病人家属或者医护人员实时进行监测。然而,输液时间较长,易导致疲劳,并且一个医护人员需要照顾很多病人,忘记看点滴液位不可避免。近年来,市面上虽然出现了一些输液报警装置,张春昕[1]基于电磁场原理制作输液报警装置。许新建[2]采用单片机为处理芯片,利用光电转换原理对输液器输出液体进行监测,液面异常或输液完毕时,通过阻断输液齿条对输液进行阻断,并通过声光报警指示医用输液状态。麦毅源[3]使用探测头感知输液液面低于指定位置时透射率的变化,光电转换器将这一光学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发射器发射至蜂鸣报警器而发生报警。陈炀[4]提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输液监控系统。然而,这些装置可靠性相对较低,稳定性较差。本文提出无线点滴输液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光电感应装置、Zigbee无线组网,通过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手机端或者手环,从而实现输液报警的目的。2.系统设计本文提出的无线点滴输液报警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所用到的光电感应装置、无线收发装置,软件包括手机APP端与手环端的设计,一般而言,手机端是医护人员使用,手环是病人家属使用。2.1系统工作原理本系统对点滴液位实现实时监测,当点滴液位高度低于所设置的高度时,手机端以及手环会实现报警,并且输液报警装置也会发生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龙源期刊网数据中心处理经光电检测装置发送的数据,判断有无液体及滴速信息,当有液体时,经控制中心经Zigbee网络传送滴速信息到无线终端。当无液体时,会经控制中心控制声光报警装置进行报警,另一方面,将报警信号经Zigbee网络传递到无线终端进行报警。2.2红外传感器监测装置根据红外线对水和空气的不同感应管理,液位监测电路的设计采用红外光电式传感器,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该监测电路是由红外发射管和高灵敏度的光敏晶体管组成,可根据接收到的光强的强弱判断是否有液体,光电检测电路的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把监测装置放置在输液管或输液瓶的某个位置,监测系统会每隔1S监测一次数据,并传给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判断该位置是否有液体,假如没有液体,就启动报警装置,并通过无线传送报警信息给医护人员的手机或病人家属的手环上,实现双重报警。2.3无线传输与接收无线通信传输迅速,可以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或病人家属。本文使用的是2.4GHZ无线模块Zigbee,可以实时传输点滴的滴速信息,通过无线组网,可以及时发送报警信息到医护人员的手机或家属的手环上。2.4系统流程图经过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点滴输液报警系统由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传输和接收模块组成。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如图3所示。在图3中,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发出红外线,当红外光经过莫非氏管,由光敏三极管接收光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经数据处理中心处理后,可判断莫非氏管内有无液体,当红外光经过滴斗时,可判断液滴的滴速。当没有液体时,控制器驱动蜂鸣器报警。另一方面,数据处理中心可将滴速信息和有无液体的信息传递给控制器,经Zigbee网络传输到医护人员的手机App端和病人家属的手环上。3.总结本文提出了一种点滴输液报警装置,该装置采用红外二极管作为光源,光敏三极管接受红外光,当该装置放在莫非氏管上,可以判断有无液体,当放置在滴斗上,可以计算液滴滴速。当液面未下降至预警液面时,控制中心可驱动声光报警电路实现报警,同时经Zigbee网络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将报警信息传递到医护人员的手机App端和病人家属的手环上。本装置可以大大提高医院护理的效率,节省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的时间。本装置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龙源期刊网参考文献[1]张春昕.吴桐.陈燕雅.金昌德.护理学杂志[J].2013.28(15):57-57.[2]许新建.魏培德.孔悦.周文光.医疗卫生装备[J].2015.36(5):23-26.[3]麦毅源.吴伟斌.史晓裕.张凯.医疗装备[J].2015(18):48-48.[4]陈炀.张雅琪.王福顺.刘小利.福建电脑[J].2015(12):23-23.作者简介张新朝(2000-),男,17岁,郑州外国语学校高中三年级九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