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赞扬了红军长征不畏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情景导入时间敌我领导人战略战术结果第一至四次1930年至1933年10万4万20万3万30万3万50万7万毛泽东(前三次)胜利博古李德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失利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1933年10月至1934年红军的五次反“围剿”周恩来朱德(第四次)50万第五次8万军队人数(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原因: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强大。结果: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二、自主预习博古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共8万人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5、1?1、长征的开始背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损失惨重;毛泽东提出正确建议;红军向贵州前进,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遵义会议(1935年)14年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14年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二)长征的胜利艰难的长征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两年的长征,红军行程25000里翻越十八座大山,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突破十八道封锁线,攻占了六十二座城市,经过六个少数民族地区和十一个省区。三、合作探究1、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移?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3、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4、通过红军长征一课的学习,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想?原因经过红军反“围剿”失败第五次1934、10---1936、10爬雪山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陕北吴起镇会师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湘江渡过乌江解放遵义突破四道封锁线过草地四渡赤水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三大主力红军甘肃会师1936年10月七律·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瑞金出发原因结果经过四、小结提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简图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江西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ECABD乌江金沙江湖南大渡河五、巩固练习1.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围剿”开始于()A.1928年B.1929年C.1930年D.1931年2.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A.“八七”会议B.长征的胜利结束C.第五次反“围剿”失利D.遵义会议3.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遵义会议的召开C.红军长征的胜利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2)“三军”指的是哪三军?(3)从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