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企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构成图第一节企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环境分析)一、政治环境“十二五”期间是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煤炭工业总体发展目标是:开发布局明显优化,资源配置及勘查规范有序;煤炭生产以大型煤炭企业、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现代化煤矿为主,基本形成稳定供应格局,到2015年,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煤炭工业面貌进一步改善,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75%以上,千万吨级煤矿达到60处;重特大事故大幅度减少,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较快发展,采煤沉陷区治理取得较大进展,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职工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目标的指引下,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注重保障民生,不断增强保障能力。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开发、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严格限制新建小煤矿。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有12个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28亿吨。二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成效。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46号),明确要求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限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进行兼并重组。山西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内蒙古和宁夏联手打造宁东—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河南、贵州、山东等省推进煤矿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了神华、中煤、同煤、山西焦煤和陕西煤化5家亿吨级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淮南矿业等9家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超过50家,产量达到17.3亿吨。三是加大力度关闭小煤矿。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淘汰煤矿落后产能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2010年,全国关闭小煤矿1693处,淘汰落后产能1.55亿吨。目前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已减少到1万处以内。四是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2010年关停小火电11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7210万千瓦。全国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提高到70%以上,其中60万千瓦及以上清洁机组占33%,年底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达到33台,在建11台。2010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35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克/千瓦时。二、经济环境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迎峰度夏期间,水电满发,重点发电企业库存充裕,煤炭消费“旺季不旺”,价格回落至720元/吨左右。10月下旬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我国冬储煤在即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11月底达到807元/吨,恢复至年初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平稳发展对于我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受宏观经济拉动,2011年我国能源需求将稳中有升,但增速趋降。2011年山西、内蒙古等主要产煤省区将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包西、太中银等多条铁路运输通道的投运和改造,将加快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煤炭产能的释放。国际市场上,澳大利亚、印尼、南非、哥伦比亚、俄罗斯等产煤国家产量增加,将继续增加对我出口份额。全年煤炭消费仍将保持适度增长,但受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分工影响,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全年煤炭供需总体平衡趋于宽松。一季度受持续大范围低温天气影响,全社会取暖用煤将保持旺盛需求,煤炭价格大体维持2010年底水平。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水电重点流域开发力度继续加大,预计开工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亿千瓦。核电机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岭澳核电站二期二号机组实现投产,核电总装机将达1174万千瓦。新疆哈密、内蒙古开鲁、吉林通榆、甘肃酒泉、江苏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风电装机超过1400万千瓦。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继续开展,预计2011年将新增装机50万千瓦。生物质能产业将更趋多元化,产业创新模式和产业链加快培育,利用规模继续扩大,综合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三、技术环境技术环境变化对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活动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面临原料、能源短缺的今天,技术往往成为决定人类命运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技术水平及其产业化程度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煤炭产业的技术发展主要在开采工艺、安全管理、煤炭加工、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物控制和再资源化、煤矸石综合利用、粉煤灰综合利用、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等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方面。我国煤炭工业近年来在技术方面得到重大进展。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中型煤矿达到60%以上。在高效、安全、集约化生产技术方面,成功开发出年产600万吨的综采放顶煤自动化工作面开采技术和装备,开发成功年产可达200多万吨的薄煤层自动化开采技术和设备。在洁净煤技术方面,重介选煤技术有了新的突破,实现了400万吨的重介选煤自动化生产工艺和装备的成功运行,为脱硫、脱灰、洁净利用煤炭提供了高效、经济的适用技术。在防瓦斯爆炸方面,以平顶山矿区为示范点开展的科技攻关,在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抽放工艺与装备、煤与瓦斯突出区域性预测技术方面都已有了新的突破。以上开采设备、产品深加工等技术的进步,有利于煤炭企业改善装备,进行产品深加工,安全生产。四、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人口及环境的变化正重新塑造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和消费方式。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200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煤炭企业属于资源消耗性和生态环境破坏性极强的行业,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角度来看,煤炭企业经济活动是以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据保守推算,我国每年平均损耗煤炭资源50亿吨。另外,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伴生品,但利用率非常低,形成了另一种资源的浪费。其次,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在煤炭的使用过程中,一是资源的利用率低,我国经济增长中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相当惊人。二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85%的煤炭是通过直接燃烧使用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二氧化炭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85%;一氧化氮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60%;总悬浮颗粒(TSP)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70%。这些都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在强调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中国能源结构优化,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消费比例上升,因此,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的趋势是无法避免的。能源市场对煤炭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煤炭的质量上要求高标准,产品要低灰、低硫、高热值,而在煤炭的数量上没有更多的需求。煤炭企业将在艰难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第二节行业环境分析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进入壁垒高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企业规模的大小主要受矿区煤炭赋存的影响,矿井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可能达到煤矿安全生产和资源合理开采的基本要求,客观上存在规模经济。同时由于煤炭企业的产业领域本身就窄,如果想获得较高的行业利润率,沿产品技术链实行煤-电-气-化的纵向一体化发展,将受到行业的限制。如果采用多样化战略发展非煤产业,进入新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又将面临资金、技术、人员、市场等较高的行业转移壁垒。因此现今煤炭企业形成了进入壁垒高、退出壁垒高及进入其他行业壁垒较高的“三高”状况。资本需求大。煤炭行业规模经济决定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生产设施所需资金量大,而且我国许多地区煤炭资源赋存较深,地质条件复杂,企业经营费用偏高,同时由于我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以往煤炭产业的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利润明显低于其他能源产业,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因此没有一定的资金量是无法进入煤炭行业的。产品差异度低。煤炭属于同质化产品,生产技术和工艺要求低,产品差异度不大。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巨大耗煤量,致使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加剧,同时地方政府在煤炭开采和销售方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以分割市场的方式克服进入壁垒。大量的小煤矿无证、非法开采,导致煤炭行业内部大中小企业并存,生产集中度低,行业内部过度竞争与无序竞争加剧。退出障碍大煤炭产业资产专用性强,可移动性差,转产困难。煤矿需要大量投资,资产存量十分可观,采矿等设备专用性强,回收利用难度大;企业职工文化程度偏低,收入较少,且企业地处偏僻山区,市场机会少,如产将面临大量工人的下岗,社会成本极高,因此地方政府会极力阻止企业退业,企业只能继续经营下去,导致现有企业间竞争的激烈化。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第三节产业竞争力分析波特五力模型产业竞争结构图一、现有企业间竞争随着我国能源企业整合的进一步发展,各大煤炭产区都建立了相应的大型煤炭生产集团,因此煤炭产业出现了多个大的势均力敌的大型煤炭集团,且各企业煤炭生产能力大大增加,产品差异度比较低,各自均有自己比较稳定均等的市场份额,实力相当。在今后的煤田资源争夺,市场份额争抢等方面的竞争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了2010全国煤炭企业100强名单,该名单是以营业收入为指标进行排名。具体名单如下:2010全国煤炭企业100强名单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