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第一节轮轨关系概述第二节轮轨结构第三节轮轨接触状态第四节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求解第五节轮轨相互作用力由车辆计算模型、桥梁计算模型、以及按一定的轮轨关系联系起来而组成的系统(如下图所示)。包括:桥梁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轮轨接触理论上述多门学科的交叉。形成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车辆-桥梁耦合动力学。车-桥耦合振动(90年代及以前):总体研究思路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车辆子系统轮轨接触关系桥梁子系统车辆车辆车辆机车车-线-桥耦合振动(近期):总体研究思路由车辆模型、轨道模型、桥梁模型、轮轨关系、线桥关系联系起来而组成的系统(如下图所示)。包括:•桥梁结构动力学轨道结构动力学•车辆动力学轮轨接触理论上述多门学科的交叉。轮轨关系是连接高速列车与桥梁/轨道结构的“纽带”!轮轨接触几何关系轮轨相互作用力车辆子系统桥梁子系统轨道子系统mm轮对结构应该有足够的强度,以保证在容许的最高速度和最大载荷下安全运行(减轻轮对重量);应不仅能够适应车辆直线运行,同时又能够顺利通过曲线和道岔,而且应具备必要的抵抗脱轨的要求;应具备阻力小和耐磨性好的优点,这样可以只需要较小的牵引动力并能够提高使用寿命。轮缘滚动圆直径轮缘内侧距车轮踏面斜度轮缘:轮缘是保持车辆沿钢轨运行,防止车轮脱轨的重要部分。滚动圆直径:车轮直径大小,对车辆的影响各有利弊:轮径小可以降低车辆重心,增大车体容积,减小车辆簧下质量,缩小转向架固定轴距,对于地铁车辆还可以减小建筑限界,降低工程成本;但是,小直径车轮可使车轮阻力增加,轮轨接触应力增大,踏面磨耗较快,通过轨道凹陷和接缝处对车辆振动的影响增大。轮径大的优缺点则与之相反。保证轮缘与钢轨之间有一定游(间)隙,可以:减少轮缘与钢轨磨耗;实现轮对自动对中作用;有利于车辆安全通过曲线;轮缘与钢轨之间的游(间)隙太小,可能会造成轮缘与钢轨的严重磨耗;轮缘与钢轨之间的游(间)隙太大,会使轮对蛇行运动的振幅增大,影响车辆运行品质;标准轨距:1435mm轮对内侧距:1353mm轮缘厚度:32mm(单侧),64mm(双侧)国内轮轨间隙:9=(1435-1353-64)/2(mm)欧洲轮轨间隙:5.5=(1435-1360-64)/2(mm)r0+yy-0rRy2bo车轮踏面几何形状是影响行车安全和运行平稳性的重要因素。为了使无论哪种踏面形状均能够防止车轮脱轨,因而车轮都设有轮缘。踏面锥度是使轮对具有复原功能和转向功能的根本原因,也是引起蛇行运动的根源。圆筒踏面(踏面为没有锥度的平坦圆筒、日本轨检车上,有利于轨道高低变形的测定)圆锥踏面(踏面带有一定的锥度)圆弧踏面(磨耗型踏面,踏面带有圆弧)轮对内侧距滚动圆半径轮缘轮缘厚度轮缘角度轮缘高度踏面等效踏面锥度回转半径差接触角度差车轮磨耗特性参数•Sh:轮缘高•Sd:轮缘厚度•qR:轮缘形状限度车轮外形SdShqRL3=10mmL3=12mm(StandardChina)中国标准SYSZ40-00-00-02A(200kph)32.63228.19.8SYSZ40-00-00-00(160kph)33.23227.910.7S1002(欧洲标准外形)32.5-28.010.8XP55(TGV韩国外形)32.6-29.011.0中国锥形车轮踏面和钢轨头部的接触面积很小,接触应力很高,因此在车轮运用初期,局部位置的磨耗很快,使踏面不久即呈现凹陷。当磨耗范围逐渐遍及整个踏面并与轨头的轮廓外形相吻合后,接触应力就明显减小,表面又经过‘冷硬’处理,以后的磨耗减慢,踏面外形也相对稳定。此时的踏面形状接近于磨耗型踏面。采用凹形车轮踏面,不仅可以减缓磨耗,延长使用寿命,而且有利于车辆曲线通过,并使轮缘力有所降低。锥型踏面轮轨接触斑磨耗型踏面轮轨接触斑接触面积小接触应力高磨耗快踏面外形与轨头吻合,接触面积大“冷硬”后,磨耗减慢一般地,在曲线通过方面采用磨耗型踏面有利,而在抑制蛇行运动、车体振动方面锥形踏面有利。实际上,现阶段研究结果表明,在抑制车体蛇行运动和提高稳定性方面,磨耗型踏面有时也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车轮横移时,磨耗型踏面车轮的接触角差、滚动半径差要比锥形踏面车轮的变化大,这使输入车体的能量减少,车体振动激烈程度降低。•在适当运行速度下,与采用锥形踏面的车轮相比,采用磨耗型踏面的车轮,其转向架蛇行运动波长短、频率高,而且远离了车体的固有振动频率。车轮踏面形状对高速动车运动特性的影响《国外内燃机车》藤本裕[日本]1999年第2期车轮踏面锥度车轮踏面等效锥度(斜度)重力刚度重力角刚度Gearbox齿轮箱Coupling连挂Tractionmotor牵引马达265kW(360Hk)max5000rpm轨底坡轨底坡锥形踏面车轮滚动圆附近成斜率为0.l的直线段,在直线段范围内车轮踏面斜度为常数。当轮对中心离开对中位置向右移动横移量yw,那么左右车轮的实际滚动圆半径分别为:rL=r0-lywrR=r0+lywwLRyrr2wLReyrr2e)(2)(2rrlltgWFtgWF)()(2lrlrgytgtgWFFFWrNlNr+-lbbyy22锥形踏面LRLLRRtgtg)()()()(2LRgygytgtgyWyFKbwtgtgyWyFKLRgygy)()(2有使轮对恢复到原来对中位置的作用sinsinLRgFbFM)()(sin2LRggtgtgbWMKconstWbKg有使轮对继续偏离原来角位置的作用2brlFF重力角刚度合理的轮轨踏面外型不仅可以减缓磨耗,延长使用寿命,而且有利于车辆曲线通过,降低轮轨动力作用;只要轮轨外型参数确定,利用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可以确定轮对在不同横移量时车轮踏面等效斜度、等效重力刚度和等效重力角刚度等参数;第三节轮轨接触状态认识钢轨轨头外形轮轨接触状态轮轨接触几何参数50kg/m钢轨外型尺寸60kg/m钢轨外型尺寸UIC60钢轨外型UIC54钢轨外型-40-2002040-40-30-20-10010z/mmy/mmR50R60踏面接触踏面接触轮缘接触一点接触两点接触wzywwrlwrrrrrrrlrwlrrlr左、右轮实际滚动半径;左、右轮在轮轨接触点处的踏面曲率半径;左、右轨在轮轨接触点处的踏面曲率半径;左轮和左轮与左轨和右轨在轮轨接触点处的接触角;轮对侧滚角;轮对中心上下位移;踏面等效斜度;重力刚度与重力角刚度。第四节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求解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求解发展过程影响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参数空间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求解方法八十年代初期:研究由分段圆弧组成的磨耗型踏面和磨耗型钢轨相互接触时的几何参数以及各种因素对它们的影响八十年代中后期:研究了任意形状的轮轨空间几何约束关系,并提出了一个具有足够精度、适用于任意形状的空间几何约束关系的数学方法及计算程序;九十年代初期:提出了迹线法的思想来处理空间轮轨接触几何关系问题。基本思路:暂时抛开轨面的形状,仅由轮对的位置(摇头角、侧滚角)以及踏面主轮廓线参数(滚动半径、接触角)确定可能的接触点。轮对内侧距轨距轮对横移钢轨轨头外形轨底坡轨道超高轨道高度车轮踏面外形名义半径轴心到滚动圆距离基本假定轮轨外形离散迹线法求解X,1O3Z2Y刚体假设:假定车轮与钢轨均为刚体,它们不存在影响接触关系的弹性变形,或者说车轮表面上任意点不能嵌入钢轨内部;同一侧车轮上的接触点和钢轨上的接触点应具有相同的空间位置;轮轨接触点处车轮与钢轨具有公切面。轮对踏面主轮廓线和轨头外形离散成有限个点(假定个数分别为NW和NR)利用三次样条函数对其平滑处理后,则Xr、Yr、Zr将是具有NW个元素的一维矩阵。在轮对中心坐标系中,再次利用三次样条函数,将左、右车轮的、分别向左、右轨顶线中插值。为保证在计算接触几何关系时于斜度较大的区段有较高的精度,在计算程序的设计上,采用等弧长的方法来等分各离散点。4545求解原理:迹线法(轮轨接触点只可能在一条空间曲线上,称该曲线为“迹线”)求解思路:用迹线(一维区域)来代替车轮整个踏面区域(两维区域)进行接触点扫描。轮轨空间接触示意图222222w2222w2tgtg11tg1tg11tg1cox步骤②根据各滚动圆横向坐标,构成空间接触迹线求解步骤:步骤①在某一时刻,通过显式积分方法求解得到轮对横移量、摇头角、侧滚角。步骤③求解迹线与钢轨之间的接触点(最小距离法)步骤④求解接触点的几何参量,包括曲率、接触角、接触点坐标等等。-40-2002040-40-30-20-10010z/mmy/mmR50R60680720760800-500-480-460-440Z/mmY/mm车轮踏面钢轨外形50kg/m与60kg/m轨轨头数值离散比较轮轨迹线匹配第五节轮轨相互作用力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Hertz接触理论轮轨滚动接触理论轮轨作用力反应轮轨相互作用的力学特性弹性的车轮轨道相互接触法向力作用轮轨接触点局部形变接触斑椭圆圆矩形接触斑轮廓(磨耗型踏面)(一)轮轨接触斑(二)蠕滑率/力1、蠕滑:轮轨接触斑表面微量弹性变形微量的速度差微量弹性滑动蠕滑2、蠕滑率:蠕滑速度与车轮行进速度之比,蠕滑速度为实际行进速度与纯滚动速度之差。蠕滑率切向蠕滑率回转蠕滑率:纵向蠕滑率:横向蠕滑率:vVVrwx11vVVrwy22vrwsp113、蠕滑力:弹性滚动体正压力接触处切平面切平面法线方向切向力纵向蠕滑力横向蠕滑力回旋蠕滑力矩轮轨接触蠕滑力示意图上下接触面之间的蠕滑率接触区的形状、正压力的分布接触区的表面润滑状态、材质特性参数等蠕滑力影响因素:介于纯滚动和纯滑动之间蠕滑率较小时:线性关系比例系数—蠕滑系数蠕滑率较大时:非线性关系极限值—摩擦力关键技术:(1)轮轨密贴;(2)法向力迭代求解;(3)蠕滑力采用Kalker滚动接触理论。法向力迭代求解:由DAlembert原理得到轮对的横移、浮沉、侧滚和摇头运动方程。轮对法向力Nl和Nr为:sin()cos()cos()sin()sin()cos()sin()cos()cos()sin()sin()cos()rwrwllwrwlwrwlwlwrrwlwrwlwABNABN)cos()cos(sincos)sin()sin(cossinwryrwlylgywzpwwyp得到轮轨法向力是否程序开始根据轮对横移和摇头角位移插值得到轮轨几何接触参数假定蠕滑力初始值为零由式(2.42a)、(2.42b)得A、B,由式(2.44)得法向力将Nl、Nr代入式(2.18)、(2.19)中得轮轨接触椭圆长短半轴a、b根据a/b值查表2.2插值得到Kalker系数,并由(2.28)计算蠕滑系数f11、f22、f23、f33将蠕滑系数代入式(2.30)得到横向蠕滑力再由式(2.42a)、(2.42b)得A、B,由式(2.44)得法向力进入下一次迭代程序结束令??,rrllNNNNrrllNNNN摒弃了经典轮轨关系中3种假设:钢轨静止不动(实际中,钢轨是振动的)轮、轨均为刚性体(实际上,均是弹性体)轮、轨始终保持接触(实际中,存在瞬时脱离)新型轮轨动态耦合模型建立了新型轮轨动态耦合模型LRY,YwX,XwZ,ZwO,OwXrLe1Le3Re1Re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