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管理主讲人:戴春凤课程内容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述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三章现代企业与组织第四章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决策和计划第五章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第六章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章现代企业管理概述本章主要内容:1、管理2、现代企业3、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4、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含义对于管理的含义,不同的专家学者给出的解释各不相同。下表列举了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的定义。综合专家学者对管理的解释,我们对管理的含义归纳如下:管理是处在一定环境中的社会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2、管理的核心是组织中的人。3、管理受组织环境的制约。序号含义要点提出者其它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2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的目标首先是协调资源;协调手段是管理职能;协调的目的是实现目标。简称3M。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完成目标;协调活动;协调手段是管理职能;是组织群体努力的活动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管理他人及其工作;通过他人活动收到工作效果;通过协调进行管理。其中心是强调他人。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实现共同目标。梅约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根本方法是通过教育提高觉悟,激发积极性;与社会制度相关。毛泽东度强调信仰和价值观的作用。7管理是一种以绩效为基础的专业职能。调研收集信息;制定方案;选择实施方案;检查执行情况,评价方案,做出新的决策。德鲁克与毛泽东的观点相反。8管理就是决策。调研收集信息;制定方案;选择实施方案;检查执行情况,评价方案,做出新的决策。西蒙9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社会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的发展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管理就是根据规律对系统施加影响;任务就是使系统呈现新状态,达到预定目的。系统论观点。二、管理的必要性管理的必要性源于组织拥有资源的有限性。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资源,在现实世界中任何资源(人员、材料、设备、技术、资金、时间、信息)都不是无限的,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更大的效益,必须借助于有效的管理。三、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重性。1、自然属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表现为合理组织生产力。2、社会属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表现为维持现存的生产关系。3、管理的二重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二者都不能孤立地存在。4、研究企业管理属性的意义四、管理的职能管理是一种活动过程,这种活动所具有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就是管理的职能。许多管理学家对管理的职能作过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如下表所示。1、决策职能。管理者对组织的内外环境做出准确地判断和对未来的行动方案做出正确的选择。2、组织职能。管理者合理地配置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协调各种活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3、领导职能。领导者运用权威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指导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4、控制职能。以计划作为控制标准,监督和调整计划地执行情况,确保计划顺利实现的活动。5、创新职能。就是创造性地开展各种管理活动。管理职能古典提法常见提法本教材提法决策decisionmaking○计划plannintg○○组织organizing○○○用人staffing指挥commanding○指导directing领导leading○○协调coordinating○沟通communicating激励motivating代表representing监督supervising检查checking控制controlling○○○创新innovating○五、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指能反映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理论体系。艺术是指一个人经验和熟练程度为基础的技艺或技巧。管理活动不仅需要管理者具有深厚的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要求管理者具有高超的管理艺术。第二节现代企业1、现代企业的含义2、现代企业的特征3、现代企业的分类一、现代企业的含义现代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商业服务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它具有如下的特征:1、企业是社会经济组织。2、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基本经济单位。3、企业实行独立经济核算。4、企业必须依法成立。二、企业分类1、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2、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与公司制企业。3、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与混合所有制企业。4、单一企业与联合企业。5、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第三节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本节的主要内容:1、系统原理2、人本原理3、责任原理4、效益原理一、系统原理(一)系统的概念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构成系统的基本条件包括:要素、结构(关系)、功能、活动、信息和环境。1、要素。组成系统的基本成分。2、结构。指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排列方式。3、功能。是指系统要完成的特定任务。4、活动。是指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动态过程。5、信息。是指描述系统要素、结构、功能、活动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数据。是系统存在和有序运动的必要条件。6、环境。是指系统边界之外与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对象的集合。(二)系统的分类1、按照系统的形成分:自然系统,由自然力所形成的系统。人造系统,各种人工要素构成的系统。2、按照系统的构成分:物质系统,以物质、能量、生物和人构成。概念系统,以概念、原理、原则、程序等构成。3、按系统与环境关系分:开放系统,与环境不断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封闭系统。与环境没有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三)系统的特征1、集合性。系统至少有两个要素组成。2、层次性。系统的组成要素分别位于系统的不同层次,形成不同的等级。3、相关性。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4、目的性。人造系统都是为一定的目的而构造的,失去目的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四)系统原理1、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以取得整体效果最优,取得1+12的效果。2、动态性原理是指系统的状态、功能和环境是时间的函数,系统是一个始终运动着的整体。动态性原理的目的是掌握系统的动态规律,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3、开放性原理是指系统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动态性原理是指系统的状态、功能和环境是时间的函数,系统是一个始终运动着的整体。4、环境适应性原理是指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系统不断调整自身的状态和功能,以顺应环境变化的要求。二、人本原理1、2、3、4、(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1、要素研究阶段。认为人是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将人作为管理的一个客体,把人作为器对待,将人性假设为经济人。2、行为研究阶段。认为人的行为是影响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成本的重要因素,开始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把人作为社会人看待。将人性假设为社会人,但是人仍是管理的客体。3、主体研究阶段。70年代以后,从日本企业成功的经验中,逐步认识到人是企业生产经活动的主体。80年代末期中国管理学家蒋一苇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职工主体论”,明确提出了职工是企业主体的观点。。(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1、企业实现有效管理的途径(1)实行集权管理体制。(2)实行分权管理体制,职工是管理的主体。2、实现职工参与管理的途径和形式(1)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职工代表参加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工作。(2)通过职工代表大会选举职工代表参加企业的最高监督机构,参与企业的监督工作。(3)广泛参与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例如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和现场管理等。(4)职工持股。是每个职工都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并主动参与到管理中来。(三)管理核心是使人性得到完美发展1、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是管理者人性的反应,管理者的人性会影响职工的人性发展。2、职工的人性决定企业的人性。3、管理者人性完美是职工人性和企业人性完美的前提。4、企业人性完美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四)管理本质是为人服务管理是以人为中心,本质为人服务,表现在两个方面:1、为企业职工的服务(1)加强教育培训,使职工具备必要知识、技能和能力。(2)加强劳动保护和安全文明生产,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3)为职工提供良好劳动条件和工作场所,提高效率。(4)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关心职工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2、为用户和消费者服务(1)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2)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3)提供良好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三、责任原理(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责是指整体赋予个体的任务,是维护整体正常秩序的一种约束力。明确职责必须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做好定位、定职、定责、定权、定标和定人。1、定位是指按照完整精干原则,设立相应的岗位。2、定责是指根据岗位确定责任范围。3、定职是指按照岗位责任的大小,明确其职务的高低,使得职务与岗位责任相一致。4、定权是指为每个岗位规定相应的权力范围,即授予一定的权力。5、定标是指为每个岗位规定相应的责任目标和考核标准。6、定人是指按照岗位责任的要求,在满足个人主观意愿的基础上,择定相应的人。(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托要合理履行职责承担责任,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1、权限。明确了职责就要授予相应的权力,这就是所谓的授权。权力是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权力包括人权、物权和财权。2、利益。权限只是承担责任的条件之一,其次还必须与利益挂钩。因为承担责任意味着承担全部风险,与风险相对应的自然是经济利益。3、能力。能力是履行职责、承担责任的关键。能力包括三个因素:科学知识,组织才能,实践经验。能力的大小与个人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三)奖惩要分明、公正、及时奖惩是具有强制力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1、公正的奖惩必须建立在准确严格的绩效考核基础之上,因此必须首先建立准确的绩效考核标准。2、及时的奖励可以大大提高职工的积极性,过时的奖励没有任何意义。3、及时公正的惩罚是必不可少的。4、明确的奖惩必须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使奖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做到公平、公正、及时、准确、有效。四、效益原理(一)效益的概念效益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有效产出与全部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利润、利润率等。效益和效果、效率的关系1、效果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全部投入经过转换后产出的有用成果。如产量、产值等。2、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取得效果的数量。反映的是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实际上效率是关于时间方面的效益。如劳动生产率等。3、效益、效果和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效果是一个绝对的指标,与投入的多少无关;效率是一个相对的指标,是效果与时间的比值,是单项指标;效益也是一个相对指标,是投入与效果之间的比值,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二)效益的表示方法1、比率表示法。E=V/C,如产值资金率等。2、差额表示法。E=V-C,如利润等。3、百分率表示法。E=(V-C)/C,如利润率等。(三)效益的分类效益按其性质可以分为:1、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实践活动的结果在经济方面表现出来的效益。是劳动成果与劳动占用或劳动耗费的比较。是直接效益,可以用经济指标之间衡量和考核。2、社会效益。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对社会进步和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或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间接效益,不能用经济指标直接衡量和考核。3、生态效益。是指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结果在资源和环保方面所产生的效益。(四)追求效益的原则追求效益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管理就是对效益的不断追求。追求效益应遵循的规律和原则是:1、管理效益的直接形态是经济效益。2、管理主体管理思想正确与否是影响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管理效益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