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分析寿县教育局教研室为了全面了解我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使我们的教学研究、指导服务工作有的放矢,根据教育局的指示精神,精心设计了六年级教学质量测试题(数学部分)。我室于2010年6月10日至12日,对全县中心小学及县属小学进行了教学质量监测。全县本次共监测了832名学生,测试后教研室精心组织了阅卷,并审阅了各乡镇中心学校的试卷,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作出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现将具体监测情况做如下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检测数学实考人数832人,数据参考人数818人,人均67.5分,及格人数570人,及格率70%;优秀人数181人,优秀率22%。从每个中心校的情况看,最高分达到99分,最低分仅只有4分。学校团体人均最高分88.2分、人均最低分21.9分,最大均分差66.3分。其中有4所学校团体均分超过了80分;有近一半的学校团体均分超过了全县整体均分;有7所学校的团体平均分没有及格;有一所学校平均分竟只有21.9分,所监测的29名学生六年来几乎没有学到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从每个学校的优秀率情况看,有11所学校的优秀率超过了整体优秀率22%,可喜的是有三所学校优秀率达到50%以上。二、试题说明1.指导思想:本次命题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渗透课改的理念。坚持实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相互结合,把“双基”的考查与学生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考查有机融汇,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真谛,努力让测试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2.命题原则:(1)基础性原则。注重基础,把握知识点。测试卷中,基础题依然占据70%的分值,综合性试题不偏离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点,能够比较全面的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及应用情况。(2)大众化原则。试题面向全体,贴近大多数学生的“口味”不是精英选拔式的,无任何偏题怪题,力求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答题中较好发挥,并得到较满意的成绩。(3)创新性的原则。六道大题中每一小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挑选的,在竭诚调剂众口的同时,那些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试题更是试卷中的亮点,尽力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广开思路,着力体现测试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回顾和检验,更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拓展延伸和创新的过程。(4)应用性原则。试题努力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增强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5)导向性原则。因为试卷所蕴涵的思想理念,在一段时间内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对他们日后的教与学做很好的引领。因此本次试题昭示了小学阶段的数学教与学不能模式化,它也向教师们预示着,以后的教学要对学生不仅是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对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情感进行全面的培养。3.命题说明:按照上面的指导思想和命题原则,命题时我力求做到“三重”:(1)重基础;(2)重能力;(3)重创新。具体地来说,在试卷中分别编制了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解决问题这六大题型的各种形式的题目。其中,填空题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概念型、理解型、应用型题目占70%左右,分析型题目占20%左右、综合探究型题目占10%左右。同时题目内容力求做到全(知识覆盖面广)、新(增加些考查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新型尝试题)、活(考查实际运用能力杜绝死记硬背知识)。鉴于此本次命题具有以下特点:(1)命题时突出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部分,其中知识与技能为首位。因为只有通过知识与技能这个载体,才能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本次检测试题以体现“双基”的基本题为主,占卷面成绩的70%左右,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对于基本运算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数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没有繁琐的计算题,而是在简便运算略增加了点难度。目的不是让学生不要机械记忆和模仿,要学会灵活运用。比如:简便计算25×1.25×32,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灵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考查可以看出95%以上的学生都能准确地进行计算。可以看出学生对六年来所学的运算定律还是可以灵活运用。所以,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同样,在第五大题操作题中不仅考查学生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比例部分的知识,也不是机械考查,通过让学生动手画量来考查的,我们欣喜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测量并标注,对画出与已知图形面积相等的图形中,很多同学都掌握了面积相等这一关键点,虽然画出的图形看上去形状不一样,但面积都是相等的。(2)命题中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经历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根据这一目标,我们在试卷中加强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猜想的全过程。例如:填空题中选24的四个约数组成一个比例式。这是道开放题,它的答案不唯一,主要考查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再如:填空题中的另外一道:用数字和字母描述小故事。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解决问题的最后一题也是考查学生判断、探究能力的题目。(3)命题中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指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所以,试题编制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联系学生较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问题和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体现数学的现实性,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测试卷中这种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事物为背景来考查数学相关知识的题目,大部分都呈现在第六大题解决问题中。例如:在六道应用题中有五道题都是与现实生活有关的问题。这些题目既体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便于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题主要让学生感受到六年来所学的数学都是有用的,学数学的目的就是解决我身边的问题。(4)命题极力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题目设计过程中,我们力求使学生在试题解答过程中,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对数学的价值理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情感目标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三、试卷情况分析翻阅全县所有抽测学校的厚厚几摞检测试卷,的确有很多很多让我深思的问题,面对这八百来张试卷如果说是我县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一个缩影,这其中虽然有令人欣慰的成绩,但它的确也反映出不少令人堪忧的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教研部门带来了更多的思考。这些无疑也暴露出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上的一些问题。(1)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严谨性培养。从试卷中我看到粗心孩子仍然有很多,特别是在计算题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有的学生把运算顺序颠倒,算术符号看错,数字抄错等等导致结果随之而错,看了这样的失误,让人感到十分惋惜,试想小学六年的时间,假如老师们在平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了细心的学习习惯,那么这些小错误完全可以避免。我们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否这样马虎大意,这又是否与我们平时练习中常用的题山题海战术有关?是否在日常做题时题量过大,针对性不强,只讲数量不讲质量有关?我想这些都应该是每位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2)学生缺乏认真思考的习惯。不少学生在基础知识和综合应用方面丢分较多,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缺少“认真”二字,有的根本不仔细审题。比如解决问题中的工程问题,有的学校竟然有近20名学生做错了,还有学校本题竞一个也没有做对,有的学校即使做对了,但学生的思路也十分麻烦。这题本来是一道十分简单的应用题,竟出现这么多的问题,的确让人费解。纵观整体监测试卷,该题把工作总量看作整体“1”的,全县估计也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使用了十分简捷的这种方法。对于出现这样的结果的确令我有些痛心,类似这样的无谓的错误其原因都在于学生平时没有养成仔细审题的好习惯,解决问题思路狭窄,不求甚解。(3)计算、口算能力还有待加强试卷中大部分中心校存在这样的现象:5分的口算题全对的,还不到三分之二;三道解方程全对的学生也不过一半多一点。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口算、计算能力都有待提高。对于简算的题中最后一道,拆数二次简便很多学生却看不出来,而采用强硬的计算,更有甚者,在有的中心校竞有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像这样的情况即使结果对了,但也不能得分。还在其他计算和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即使很明显可以简算的数据,学生也是按部就班的一步步演算,缺乏应有的数感和技能技巧的灵活运用意识。(4)空间与图形方面部分知识点上存在一些盲点部分学生空间与图形这部分解决问题上还出现一些误区,对某些知识上理解上不透彻或存在偏差、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出现审题不严造成错误。例如解决问题中的最后一题,分别提供了2种型号不同的水桶的侧面和底面,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来选择并判断哪个底面可搭配哪个侧面,结果出现了很多同学选择出错,有的根本就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来选择。造成该题的第2个小问题也同样出现错误。说明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及运用上还需要加强。各部分知识点如果在学生头脑中打下了深刻烙印,就不会在这解决问题时出现原则性的错误。(5)教师在教与学中观念保守教师的教与学不能仅只停留在运用知识能解决教材提供的问题这一层面,而对于很多问题可解有那些变异,延伸出什么样的新问题以及它还能解决哪些现实问题等等,我们执教教师考虑的太少,甚至认为这种必要的拓展是“越位”,觉得只要教材内容轻车熟路考试便稳操胜券了,从而导致数学的学习缺少思考、缺少方法,一直徘徊在记忆,模仿或凭经验层次上。比如解决问题中的求学校电脑室中原有联想电脑多少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实际上在本题中学生只要抓住不变量“联想”即可轻松运用算术法解决;如果本题学生采用间接的把电脑总数设未知数同样也可轻松解决。四、教学建议面对以上问题,我想我们每位数学教师在今后应该做的是:1、以《课标》为根本转变思想观念。课改以后我们的数学不仅在知识的呈现形式、教学内容的侧重点等方面作了调整。在教学内容上新增了统计与概率中的众数、中位数、可能性等;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变化、平移旋转、图形的估测等;数与代数领域增加了负数等知识,教师如果不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今后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不仅是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问题,甚至还会有教不准确的现象。虽然有不少老师都已经接受了新课程的理念,但是还有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理解、落实仍不能准确到位,还需要通过深入透彻的学习来转变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否则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死教教材,有的虽把课堂弄的热热闹闹,但活中缺实,让学生学不到实实在在的知识。2、教师要注重学法引导并渗透数学思想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发现并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渗透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分析法、综合法、演绎法、归纳法、类比法、试验法、图表法、假设法、列举法、筛选法等等。比如:试卷中判断“分母是13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6。”一题,用列举法就可以轻松地判断这道题的对与错。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素质。主要策略有:①示范引路,授之学法。②依据教材,设计学法。③因势利导,鼓励“创法”。④揭示规律,指点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想法?”“你是怎么知道的?”等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多鼓励学生善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质疑问难,把“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变为“学生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来解决”的模式。3、同学科间多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