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运动第四讲1.知道长度的国际制单位:米(m),知道其他常用单位,能进行各单位间的正确换算;能结合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2.会规范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3.知道时间的国际制单位:秒(s),知道其他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各单位间的正确换算。4.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5.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v=,知道其单位有m/s、km/h等,能进行各单位间的正确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和进行简单的计算等)。一、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长度的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度的测量工具是______。米(m)km、dm、cm、mm、μm、nm刻度尺2.刻度尺的使用(1)使用前做到“三观察”,即观察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确使用方法:①“选”:根据测量的__________选择适当的刻度尺;②“放”:放正,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③“看”:视线与尺面______;④“读”:除读出分度值数外,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⑤“记”: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实际要求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准确值估读值单位正确选择参照物的方法:①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②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不能选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③在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情况时,一般是选地面或相对地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④当研究对象为多个时,应选取同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三、运动的快慢8.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路程长短,如观众比较短跑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2)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多少,如百米赛跑裁判员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方法。(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速度)9.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通过的_____与_______之比,定义公式:v=st路程时间10.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共同决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___________,常用单位是_____,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11.变速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实际生活中最多的是变速运动,可以用____________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快慢。四、测量平均速度12.速度的测量:原理_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和______。v=stm/s(米/秒)km/h1_m/s=3.6_km/h平均速度刻度尺秒表1.(2012,烟台)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动”是选定了______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______为参照物。汽车地面2.(2014,苏州)“频闪照相”常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下图是某小球运动时每隔0.1s的频闪照片,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由图可知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是______cm,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cm/s。3.8419.23.(2014,桂林)“五一”期间,小明和爸爸第一次乘坐如图所示动车。小明在行驶的动车上透过窗户看到路旁的风景树疾速向车后退去。这是因为小明所选的参照物是()A.路旁风景树B.路旁的房子C.小明乘坐的动力D.铁轨C4.(2014,玉林)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200m,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A.1hB.5minC.50sD.10s5.(2014,临沂)江涛同学对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一只玻璃杯的质量约为5kgB.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cmC.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D.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DD6.(2013,郴州)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数据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1mmB.1cmC.1dmD.1m7.(2013,江西)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AB8.(2013,黄石)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A.36km/hB.108km/hC.144km/hD.180km/hB9.(2013,杭州)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A.3mB.7mC.15mD.25mC10.(2012,恩施)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B.9cm/sC.8cm/sD.7cm/sD【例1】(2014,来宾)如图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___cm。【解析】由题图看出,该刻度尺一大格表示的长度为1cm,分度值(每小格表示的长度)为0.1cm,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的左端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端与第三大格后的第八小格对齐,因此物体的长度为3.80cm。【答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3.80【方法归纳】当物体末端对齐某一刻度线时,估读值为0,零刻度破损的刻度尺也可以测物体长度。【变式题1】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C【例2】(2014,邵阳)如图所示,用手缓慢的推动书,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我们认为“笔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书C.桌面D.桌面静止的橡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析】认为“笔是静止的”,则笔和所选的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使书带着笔沿桌面缓慢移动,则笔相对于“地面”、“桌面静止的橡皮”都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笔是运动的,故A、C、D选项错误;笔相对于一起移动的书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B选项正确。【答案】【变式题2】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中国第一个,世界第二个太空教师,成功地给中国的1亿名中小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物理课,并与北京地面课堂学生开展了互动。北京地面课堂的学生相对于王亚平老师是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B运动【例3】(2013,潍坊)(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s~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的快慢【解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在0~10s内,s甲>s乙,由v=可知,所以v甲>v乙,故A选项正确;在15s~20s内,甲物体的路程不变,所以甲物体没有运动,处于静止状态,所以B选项错误;由题图可知,两物体在路程是100m时相遇,此时所用的时间都是15s,故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答案】AC【变式题3】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D一、方法技巧1.如何用速度公式计算速度、距离和时间(1)速度计算公式为v=,利用变形式s=vt计算路程,利用变形式t=计算时间。(2)公式中的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即v、s、t应对应于同一物体的同一时间段或同一段路程,不能张冠李戴。(3)在计算路程时,速度中的时间单位应该与所需时间统一,在计算时间时,应注意时间单位与速度中的时间单位统一。但在计算速度时一般不需要单位统一,如果题中限定了单位,应将路程的单位和速度中的路程单位统一,时间单位应与速度中的时间单位统一。(4)如果同一个题目中有多个时间、速度、路程,则计算时要加角标用于区分。(5)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不能用数学上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计算。2.如何利用图象来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有两种: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二、常见易错现象①因不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而导致错选(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②测量长度时,刻度尺放置、读数、记录等容易错误(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要带单位;要注意刻度尺的起点位置);③对匀速直线运动理解易错(速度一定不变,是一个定值);④对平均速度的计算易错(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包含中间停留时间)。【例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C.只要求出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D.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或时间中的平均速度【解析】A选项中,平均速度等于速度平均值是错误的。B选项中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是错误的。C选项中某一段路程的速度等于整个路程中的速度是错误的。对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概念没理解透彻,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