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战后法国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战后法国经济一,法国概况法国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面积55.2万平方公里,居西欧首位,2002年人口5919万,人口密度为108人/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共15562亿美元,人均26180美元法国地理位置优越,南濒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全国4/5国土为平原和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广阔的平原和温和的气候为法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农业提供了优越条件经济简史法国是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至今已有22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150多年间,除个别时期发展较快外,由于多种原因,与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法国经济发展缓慢(其工业落后于其他国家,农业中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20世纪初法国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后具有高利贷资本主义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在1939年参战,但它在战前既未作好准备,参战后又按兵不动,企图勾结英国对德采取放纵政策,将希特勒引向攻打苏联,致使法西斯德国在1940年仅用十多天就轻易地占领了法国。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与法西斯德国签订屈辱的停战协定,使整个法国国民经济处于德国控制之下,直到1944年8月才获得解放•战争和德国的占领,使战争结束时法国经济满目疮痍,凋敝不堪。工业生产降至1938年的38%的水平,农业严重衰退,谷物产量大幅下降。交通运输受到的破坏更大,战争结束时只有17%的铁路网可以使用二,战后初期法国经济的恢复战争结束后,法国政府把医治战争创伤和恢复国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实行原材料配给制•大力恢复交通运输•抑制通货膨胀•严格控制对外贸易•把一部分影响国家经济命脉的工业企业和银行收归国有•实行“现代化和装备计划”(法国政府从1947年开始实行的重点发展煤炭、电力、钢铁、农机等基础工业的战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过五年的努力,法国国民经济在1948年基本上得以恢复到战前1938年的水平三,战后法国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A,从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是战后实现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初步工业化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做法是:1,在资金方面•从1948年开始陆续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到1951年共27.06亿美元)•改变战前大量输出接待资本的做法,将资金主要用于国内建设2,发起并参加六国组成的欧洲煤钢共同体,为其提供了炼焦煤的来源和钢铁销售市场3,除继续加强上述基础工业部门外,还将投资重点延伸到农业、建筑业和制造业,致力于经济全面发展B,这一时期法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劳动密集型技术设备进行生产,因为当时资金困难,物质技术基础还较薄弱,因此发展工业时主要依靠投入大量劳动力和加强企业的“合理化”生产在农业方面,优先发展种植业,然后发展畜牧业,并在50年代中期开始着手推行农业机械化这一时期工业年均增长6.1%,农业年均增长2.7%,随着工农业的较快发展,对外贸易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50年代初出口以轻工业品为主,50年代后期重化工业产品已在出口中占据绝对优势四,战后法国经济的较高速发展阶段从50年代末戴高乐执政以后,法国经济开始进入战后持续的较高发展时期,一直到1973年,前后持续15年这一时期法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进行大规模的技术设备更新,充分利用国际先进科研成果和发展中国家廉价能源和其它原材料,以资本集约型产业结构发展经济。其具体做法是-1,在工业方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用人造合成材料以代替和减少天然材料及钢铁、玻璃等材料•用新技术设备装备传统制造业部门2,在农业方面为加速农业现代化实行以工养农政策,鼓励农场合并,组织农工商联营的农业合作组织,发放农业低息贷款,降低农机、化肥、燃料的价格,到60年代中农业实现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3,在对外贸易方面放弃一贯实行的高保护的关税政策,充分利用EEC的有利条件扩大商品出口4,在教育方面•多次实行教育改革,加强中等和高等学校的职业教育,使学生能适应毕业后的工作需要•大规模地对在职人员进行培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经费在GNP中的比重5,在科技方面•调整科研体制,建立统一领导全国科研工作的机构,改变各部门独立组织科研的分散状况•将科研经费在GNP中的比重从1959年的1.15%增加到1968年的2.03%6,在政治、军事方面为保证国内经济建设戴高乐执政后于1958年制定了新宪法,加强了总统的权力,结束了第四共和国时期政府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的局面,在军事上于1962年结束对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减轻了军费负担,使国内经济建设有了较好的环境此外,还加紧进行固定设备投资,使资本积累率在GNP中的比重由50年代末的18.1%提高到60年代平均的22.6%,为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上述措施的实施,使这一时期法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从1959-1974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5.7%,超过了当时美国、英国,甚至比德国都要高五,战后法国经济的调整和缓慢发展阶段1,15年较高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问题-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加上国际石油价格暴涨,使法国经济内在矛盾更加激化,使其在经历1974/1975年经济危机之后转入调整和缓慢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法国政府财政赤字严重,通货膨胀率一度居高不下,失业问题日趋恶化2,为摆脱困境,法国政府主要放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上。具体而言是-•在工业方面,淘汰和调整某些消耗能源、原材料过多的不盈利的企业,同时发展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知识密集型的工业部门•在农业方面,强调改革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促进畜牧业和园艺业的发展•在对外经济关系方面,强调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援助,以确保原料供应和商品销售市场•从70年代中后期至今,法国政府先后经历了德斯坦、密特朗和希拉克、萨科奇四位总统执政时期,其政策波动—1)在独立共和党人吉斯卡尔.德斯坦(1974-1981.5)执政后期,为控制通货膨胀,恢复贸易平衡,基本上采取了紧缩性经济政策,结果使失业人数激增,后又采取了紧中有松的“温和”的刺激需求的政策,旨在缓和失业,但没有解决严重通胀和失业并发问题2)1981年社会党密特朗(1981.5-1995.5)上台执政后,实施了与其它西方发达国家都不相同的经济政策,把解决失业问题放在首位,通过增加低工资,扩大社会福利,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的膨胀性政策,结果失业问题没有解决,而通货膨胀率仍居高不下,法郎被迫三次贬值,因而又不得不从膨胀政策转向紧缩政策3)1995.5希拉克(右翼)当选总统,法国经济中的问题依然严重。在1997-2002年希拉克不得不与法国左翼政党(社会党、共产党、绿党等)“共治”。2002年4月的第一轮总统竞选中,左翼若斯潘遭淘汰,极右翼勒庞进入第二轮竞选,在这种情况下才使法国人警醒并使希拉克以绝对压倒多数当选连任。但法国经济目前仍面临许多结构性问题•2007年5月萨科奇当选后,正在试图推行一套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胆改革政策,但困难重重•财政赤字居高难下从2002年开始连续几年超过欧元区规定的相当于GDP的3%的趋同标准,2004年达3.6%,原因:1)经济增长缓慢,影响税收收入减少,同时还试图通过减税来刺激经济2)改善军事设施,增加军费开支•失业问题严重受欧元区经济放缓拖累,企业破产增加,各行业投资计划止步不前等不利因素影响,加上高福利政策,致使法国失业问题连续几年达到两位数,2005年曾降到9.9%,,但由于公共部门就业人数的下降又使其突破10%,现在仍在9%以上,因此社会风潮一浪高过一浪•法国经济中的问题与2007年总统大选-过去几年中,法国经济增长都在欧洲国家中排位靠后。2006年,欧元区的平均增长率为2.7%,但法国还和前些年一样仅有2%;-2006年法国外贸逆差达到创纪录的300亿欧元,要知道,法国是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在欧洲排名前50位的大公司中,法国企业占了10家;-希拉克执政12年期间,失业率从未低于8%,年轻人的失业率更是高到20%,法国的人均资产额被英国和爱尔兰赶超,公共债务飙升至2.5万亿欧元,国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已经从55%上升至66%;-在过去25年中,法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从世界第7位跌落到第17位。英国《经济学家》指出,法国之所以陷入萎靡,是因为“法国没有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特别是全球化的世界。而法国政界在过去20年中未能做到直言不讳地向选民解释改革存在的风险,解释为什么法国不得不承担这些风险这种失误造成一种暗自推行改革的政治文化。在这种文化中,法国一面推行改革,把改革的必要性归咎于外部势力,例如全球化、欧盟或美国,另一方面则用安抚性话语大谈“维护法国方式”,但最终现实会击碎这种体系的短暂平衡“法国人之所以投票给极右翼的勒庞,是因为他们受够了陈腐的主流政界。巴黎郊区之所以骚乱暴动,是因为失业的少数族裔听够了他们不能融入社会的说辞。学生和工会发动暴乱,是因为不相信政府能够保护他们”。在法国,最有希望使公众舆论接受全球化现实并合力应对的只有萨科齐,也只有他敢直言不讳地大声说:“法兰西不是永恒的,如果不进行改革,她也会消亡。”这就是萨科奇之所以能在大选中获胜的原因人们看好萨科齐,看好他成为新拿破仑,实际上看好的是一个时代趋势--两个字:变革。六,战后法国政府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和干预的突出特点之一:通过国有化,提高国家所有制的比重二次大战以前法国就曾于1919年和1936-37年先后两次推行过国有化运动。战后,法国又搞过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第一次:1944-46年戴高乐临时政府时期。政府颁布一系列国有化法律,先后将雷诺汽车公司、法兰西电力公司、法兰西煤气公司、法兰西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国民工商银行等及30多家保险公司收归国有,政府部分掌握了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交通运输、金融等重要经济部门第二次:1981年5月密特朗担任总统后。根据1982年2月的国有化法律,社会党政府又一次将一大批工业公司(如罗纳-普朗克公司、通用电器公司等)和大银行(如巴黎荷兰金融公司、苏伊士金融公司及存款额在10亿法郎以上的39家大银行)收归国有通过这两次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使国有部门在整个法国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增加,国家直接、间接控制的企业达4300多家,国家经济成分跃居主要发达国家之首位七,战后法国政府对经济调节和干预的特点之二:通过“国家计划”调节战后历届法国政府都很重视通过“国家计划”来调节和干预国民经济•从1947年至1980年先后实施了8个计划•1982-1983年“临时计划”(社会党执政后因政策变化而制定)•此后又有第九个计划法国的“国家计划”是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实行的,对各经济部门没有强制性和约束性,但政府可通过下列途径和手段来引导和促进计划的实施-•国家预算和各种基金来引导国有企业投资计划和投资方向•各种经济杠杆如税收、信贷、价格和货币政策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使其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各种舆论工具宣传计划的目标、指标和重点,使企业了解和利用,从而影响其生产和投资从计划执行结果看,第1-5个计划实施情况较好,基本上能达到计划规定的各项指标,有的甚至超过目标,有的虽未达到但也接近。第6个以后的计划完成情况则差距很大,有的甚至基本落空。但无论如何,通过国家计划对国民经济实行调节和干预仍然是战后法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八,与中国关系: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1964.1.27),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第一个与中国开展战略对话、第一个与中国互办“文化年”的国家中法经济上互补性很强,合作基础好,发展潜力大。两国在核能、航空和航天、铁路、金融服务、环保等领域的合作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正在鼓励扩大双向投资,通过建立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扶持两国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的力度。近几年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中法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