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前言花卉产业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现代朝阳产业,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丰富,花卉产业显示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前景,是21世纪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与传统农业相比,花卉经济效益可成倍甚至几十倍增长,因地制宜地发展花卉园艺产业,可迅速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花卉产业发展已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河南省是我国第一农业生产大省和人口大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河南省委、省政府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同时,提出“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的发展思路,要求着眼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解决河南省“三农”问题,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努力发展花卉园艺等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为河南省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河南省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北宋时洛阳牡丹就被誉为“天下冠”,开封“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明代“鄢陵腊梅冠天下”,时至今日,洛阳牡丹、开封菊花、南阳月季、鄢陵腊梅、潢川桂花等传统花卉享誉国内外。近年来,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许昌观赏苗木、开封菊花、洛阳牡丹、南阳月季、濮阳鲜切花等花卉生产集聚区,产业发展基础良好。虽然河南花卉产业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花卉产业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低,全省花卉园艺产业始终处于自发发展状态。目前,国际花卉业生产正在逐步向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花卉生产区域布局也处于加速调整时期,河南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土壤气候条件适宜,具有得天独厚的花卉产业发展优势。抓住花卉产业发展机遇,突出河南区域特色和花卉历史文化传统,既是调整河南省农业种植结构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选择,又是带动农民致富、增创产业新优势、弘扬河南省花卉文化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措施。科学合理的花卉产业发展规划是描绘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蓝图,明确发展目标、定位、重点和布局的纲领,是政府对花卉产业实行宏观指导和战略决策的依据,是引导和促进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南。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并会同河南省农业厅、林业厅等相关部门,在行业专家的支持下,花卉龙头企业、花卉经济合作组织等的大力配合下,共同编制完成本规划。本规划中,“花卉”指作为商品生产销售的盆栽植物、切花(叶)、观赏苗木、花坛植物、盆景、种苗种球、药用、工业用等功能性花卉原材料、草坪草等。“花卉产业”是指花卉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贮运、营销、售后服务,以及相关配套的设施建设、物资供应、技术服务等综合性产业。规划水平年是2008年,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目录一、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1(一)取得的成效1(二)存在的问题4二、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与市场分析7(一)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趋势7(二)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状况9(三)我国花卉市场需求变化趋势10三、河南省发展花卉产业的有利条件、面临的挑战与目标市场定位14(一)河南发展花卉产业的有利条件14(二)河南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6(三)河南省花卉产业目标市场定位17四、发展思路与目标19(一)指导思想19(二)发展思路19(三)发展原则21(四)发展目标22五、优化区域布局26(一)着力打造花卉产业核心区26(二)辐射带动其他地区29(三)营造路网花卉产业生态廊道29(四)重点建设花卉产业强县30六、升级花卉品种结构31(一)创新开发河南传统名花切花(枝)31(二)加快发展高档盆栽花卉32(三)提升发展观赏绿化苗木33(四)大力发展花坛植物34(五)适度发展专用花卉34(六)保护性开发利用野生花卉资源35七、建立花卉产业支撑体系35(一)强化科技创新与应用35(二)促进花卉产业化经营38(三)完善花卉物流交易体系40(四)搭建花卉产业信息平台43(五)创新发展机制与组织模式44八、落实重点建设项目47(一)科技支撑项目47(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8(三)配套产业及深加工项目50(四)服务体系建设项目51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2(一)投资估算52(二)资金筹措53十、效益分析54(一)经济效益54(二)社会效益55(三)生态效益56十一、保障措施56(一)完善产业促进政策56(二)健全组织管理体系57(三)优化投融资环境57(四)培育龙头企业58(五)建立专业人才体系58(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59(七)树立河南花卉品牌形象59附表、附图与附件60一、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河南省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进入本世纪以来,花卉产业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总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种植面积年均增长19%,销售额年均增长13%,出口年均增长42%,花卉产业已经逐步成长为河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一)取得的成效1.生产规模稳步扩大。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河南省花卉种植面积141.26万亩,比2000年增长了3.76倍,居全国第三位;花卉销售额达到54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63倍,居全国第五位;出口额近2000万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5.67倍。2000~2008年间,种植面积、销售额和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依次为19%、13%和42%(图1),河南省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全国花卉生产大省。图12001-2008年河南省花卉生产规模变化情况2.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河南省厚重的花卉文化积淀和悠久的栽培传统,不断推动着花卉产业的发展,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名花品种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了区域化、集聚化发展格局。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郑州、南阳为主的月季生产集聚区,洛阳牡丹生产集聚区、开封菊花生产集聚区、濮阳商丘鲜切花生产集聚区、安阳桂花、盆景生产集聚区,许昌鄢陵、信阳潢川的观赏苗木生产集聚区。3.花色品种日趋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河南省花卉产品质量明显提高,花色品种日趋丰富。如洛阳牡丹品种已超过千余种,研究人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完成了对中国牡丹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搜集牡丹栽培品种近300个,建起了牡丹种质资源圃,不断加强牡丹新品种培育及育种技术研究,通过人工定向杂交和自然杂交相结合的手法,培育出“花帝”、“红阳”、“金缕红楼”、“雪映朝霞”等30余个牡丹新品种。南阳月季已发展有“黄和平”、“红双喜”、“朝云”等800多个名优品种。开封市现有菊花主栽品种60多个,大部分为市场看好的中高档品种,栽培类型以独头菊、案头菊、多头菊、造型艺菊为主,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75%以上,其中九头菊、盆景菊等具有地方特色拳头产品,市场供不应求。4.市场影响力显著提升。河南花卉种植面积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2%左右,销售额占全国比重稳定在8%上下(图2),所产花卉70%~80%销往省外20多个省(市、自治区),月季种苗、鄢陵观赏苗木和洛阳的牡丹远销到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以省会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区域性花卉交易中心地位雏形显现。其中,陈砦花卉交易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室内交易市场,拥有摊位1500多个,商家800多家,交易品种万余种,年交易额突破6亿元,逐步成为面向我国西北、华北市场的花卉物流中心。以“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鄢陵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等为代表的各类花卉展览、展销活动、全国性和区域性展览会,不仅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进一步提升了河南花卉的市场影响力。图22007年全国主要花卉省份种植面积、销售额一览5.花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目前省内有花卉龙头企业2285个,其中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或种植面积在45亩以上的大中型龙头企业513个,占22%。各地还涌现了一批产值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如河南鸿宝园林公司、郑州陈砦园艺发展公司、洛阳神州牡丹园艺科技有限公司、鄢陵北方花卉集团、南阳月季集团、虞城县豫东花卉有限公司等,生产领域涉及花卉生产、深加工、物流、会议会展服务、零售、设计施工等。“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形式发展平稳。6.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河南省花卉产业集聚发展比较明显,有些地区花卉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如鄢陵县,目前花卉种植面积52.35万亩,总产值16亿元,花农人均年纯收入7600多元。洛阳的牡丹、开封的菊花、南阳的月季等已经成为城市名片,以花为媒,花会搭台,已经连续成功地举办了27届洛阳牡丹花会和26届开封菊花花会,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生态旅游、酒店餐饮业、物流、会展等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而且大大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二)存在的问题尽管河南花卉产业取得了突出成绩,呈现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1.科技支撑不足。河南省花卉科技研发能力与生产大省地位不相匹配。主要表现为育种能力不强,自有知识产权花卉品种相对匮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难以参与高端产品市场竞争;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不够,存在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现象;品种及生产关键技术省外依赖程度高,一些符合地方花卉品种发展需要的专有技术研发能力严重缺乏,例如牡丹花期延长、鲜切花储运、催花牡丹小型化、基质轻型化等技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市场销售;专用肥药、机具、设施设备等相关产品的开发滞后,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难以得到快速和妥善处理,影响花卉质量。2.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河南花卉总体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生产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和短缺并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2008年河南省单位种植面积销售额平均为3799元/亩,低于全国5300元/亩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云南12000元/亩的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一是种植结构不尽合理,附加值较低的绿化苗木种植面积比例偏高,约占花卉总种植面积的70%,高出全国约16个百分点,高附加值的鲜切花、盆花等栽培数量少,仅占0.5%和4.5%,分别低于全国4和0.9个百分点,周年供应能力差。鲜切花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品,据调查,温棚种植鲜切花的亩均收入是温棚种植蔬菜亩均纯收入的2倍,河南温棚建设成本约是云南的一倍,冬季还要增温,但亩均纯收入仍在7000~16000元左右;二是现有栽培品种低端产品多,如绿化苗木小苗多、积压严重,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大规格苗木短缺;鄢陵腊梅、信阳金桂等仍作为普通绿化苗木出售,牡丹(芍药)、菊花等重在花艺,作为公园观赏的多,作为高档切花、盆花销售的少,规模优势、品牌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3.宏观调控乏力。目前河南省花卉产业多渠道、多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混乱,部门间协调不畅,严重制约了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县没有专门的花卉管理和指导部门,造成管理职责不清晰,权限不明确,协调不得力,无法适应目前花卉产业发展的需要。此外,省内标准化生产质量技术规范尚未统一,质量检测标准尚未建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卉产业提质和提效。4.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从总体看,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仍占有绝对比重,经营品种“小而全”、“大而全”,单一品种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不够,难以对市场形成影响力和产品定价权;分散经营模式还造成资金密集型花卉产业投资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较差,生产手段落后,如保护地栽培面积(设施园艺)仅占花卉种植总面积的5%左右。花卉生产经营户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限,容易各自为战、压级压价,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良性发展。5.流通体系不健全。省内花卉市场布局不尽合理,且发展不均衡,某些地区花卉市场密度过大,导致有场无市、供大于求,甚至恶性竞争,而有些花卉主产区和重要集散地的市场密度小,且相对不足;现有的花卉市场发育尚不成熟,市场交易方式落后,交易规模小。绝大部分花卉市场仍徘徊在以零售、批发和摊位租赁为主要内容的初级市场阶段。花卉市场集散功能、市场信息功能以及管理调控和平抑价格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统一的市场交易规则也有待形成。花卉物流系统缺乏整体性的流程优化,中间环节较多,物流运作流程繁琐、位置分散,时间较长。花卉专业运输所需的冷链极不完善,影响了鲜切花上市的质量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