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操作培训员工在职培训之——目录页21操作面板介绍2开机前准备3开机流程4停机流程5操作注意事项6故障处理过渡页3操作面板介绍1第一章4操作面板第一章5操作面板过渡页6开机前准备2第二章7开机准备1、备好洁净的生产用料。2、配备必要的操作工具,如铜刮刀、铜塞尺、剪刀、石棉手套等。3、检查各进出水、气阀门工作是否正常,各管接头是否有渗漏现象。4、检查各调速电机控制是否处于“零”位。5、调节模唇开隙至工艺要求。6、调节压辊间隙至片材工艺要求厚度。过渡页8开机操作流程3第三章9开机流程1、片材•了解片材材质、确定片材要求•准备原料•设定上料时间2、电源•打开总电源3、水阀•打开总进水阀门第三章10开机流程4、加温•应先对模头温控仪和过度体,计量泵,滤网器的加温。•待温度接近所需工作温度的三分之二时,再对各螺杆加温。•并检查各区电流、温度是否正常。5、试运行•单机试运行牵引、收卷、三辊升降、辅机移动、三辊压合和分离各动作是否正常。6、清理•清理模唇积碳并使用抛光膏擦拭辊筒。(辊筒镜面必须擦拭干净,否则辊筒不干净会导致挤出片材达不到质量要求。)第三章11开机流程7、保温•温度全部达到设定温度时再保温20分钟,然后开机。(因外在的温度已达到,而实际内在温度没达到)8、换网•更换滤网并清理周边积料,以免积料挤到片材上产生黑点。9、启动•开启三辊循环泵•启动三辊电机、牵引电机•打开计量泵•再开主电机,使线速度达到制片要求。第三章12开机流程10、轨道堵块•锁死三辊辅机轨道堵块,防止收卷过紧拉动辅机导致辊筒碰撞模头,从而造成事故。11、检查•检查开机后各频率是否达到要求•开机后是否有不正常现象12、首件•查看片的透明度、光洁度、尺寸规格,合格后做首件。过渡页13停机操作流程4第四章14停机流程1、关闭自动填料机,待螺杆里面的料挤出完,网前压力为“0”。模头不再有料流出,可关闭计量泵、主机。2、分离压辊和定型辊,辅机移出模头位置。3、将各区温度关闭,螺杆可先将温度降低,利用机筒散热风机自动降温或开启强制降温按钮。第四章15停机流程4、关闭模温机,泵及加热开关。关闭冰水机,空压机和泵,拌料机。5、待螺杆区温度降至约160℃时则关闭其旋钮开关。6、清理模头模唇,使用铜刮刀打蜡把模唇变色积碳清理干净。第四章16停机流程7、清理换网器余料,更换的网片集中处理。8、待辊筒温度降低后,使用软质面料把辊筒包起来。9、关闭进出水总阀门。关闭控制电源和总电源。过渡页17操作注意事项5第五章18注意事项1•加温时必须注意各区电流是否正常,各区温度是否逐渐上升。2•原料搅拌时必须注意搅拌均匀,杂物或脏物不可掉入搅拌机内。3•原料搅拌时严禁将手或其他异物放入搅拌机内,以免造成伤害。4•确认主机及计量器之速度设定钮已归零。5•不得有非塑料杂物(尤其是金属)进入挤出机。6•如发生螺杆卡死现象,需立即停机处理,以免造成机台毁损。第五章19注意事项7•严禁有杂物进入加料斗,尤其是金属件必须严格杜绝。8•严禁压辊与定辊辊面直接接触。9•严禁有大块物或硬杂物进入压光机,长期处于停止状态时,应打油并用油纸包好。10•当牵引机运行时,勿将与片厚尺寸相差较大的片料强行带过,以免损伤胶辊。11•生产过程中如发现不正常现象或异声时,如不能及时排除,应立即报告当班负责人,及时(停机)组织检查。12•所有轮子、链条、或任何传动、移动、上升下降功能的机械,严禁在机器运行时将肢体伸入或触碰。过渡页20常见故障及处理6第六章21故障处理序号不正常现象产生原因解决办法1板材断裂A.机身或机头温度偏低A.适当提高温度B.模唇开度小B.调节螺栓C.牵引速度太快C.减小牵引速度2厚薄不均A.机身温度低,塑化不均A.适当提高机身温度使塑化均匀B.机头温度不均匀B.合理调整各区温度C.阻流块调节不当C.合理调节阻流块D.模唇开度不均匀D.重新调节模唇开度E.牵引速度不稳定E.检查牵引压紧程度并使其速度稳定3纵向出现条纹A.模唇划伤A.研磨模唇平直表面B.模唇内堵塞杂质B.清理模唇C.压光机辊筒表面划伤C.调换或修磨辊筒第六章22故障处理序号不正常现象产生原因解决办法4气泡A.温度过高A.适当降温,防止分解B.原料有水分或易挥发物B.进行预烘,除去水分和挥发物5表面发黑或线条变色、黑点A.机头温度高A.适当降温,防止分解B.机头有死角,物料停滞分解B.清理机头,修除流道死角C.机头内有杂质阻塞C.清理机头,清除杂质D.辊筒表面有析出物D.擦拭辊筒并检查配方6表面粗糙并出现横向螺纹A.物料塑化不好A.提高塑化温度,延长塑化时间B.二辊间余料太多B.减慢螺杆转速或提高牵引速度C.模唇开度不均匀C.调整模唇间隙D.压光辊压力太大D.增加压光辊间距E.二辊距模唇间距太大E.尽量缩小两者间距第六章23故障处理序号不正常现象产生原因解决办法7片材表面凹凸不平或光泽度不够A.机头温度偏低A.提高机头温度B.压光辊温度偏低B.提高压光辊温度C.压光辊表面不干净C.更换或抛光压光辊D.辊筒之间无一定的存料D.提高螺杆转速或降低牵引速度8板材一边厚一边薄或跑偏A.模唇开度不一A.调整模唇开度B.二辊间距不一B.调整辊筒的间距C.牵引辊间距不一C.调整牵引辊间距9板材中间比两边薄A.机头两侧温度过高A.调低两侧温度B.模唇间隙不合适B.适当调整模唇间隙C.二辊磨损C.更换或重新修磨辊筒10机头漏料A.紧固件松脱A.检查并拧紧全部紧固件B.焦料及分解料积碳B.检查并彻底清除分型面和拼缝中的残留物C.间隙松动C.检查调节零部件是否发生热膨胀第六章24实际问题处理序号实际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办法1片材机下料不稳A.原料A.减少二次回料的比例,增加原料或填充料。原料搅拌均匀,回收后的粉碎料根据所需片材厚薄来增减回料的使用。B.下料区和螺杆冷却B.保证螺杆冷却和下料口的冷却。C.螺杆间隙C.检查下料口螺杆和机筒的间隙,10丝以下正常,大于20丝说明机筒螺杆已磨损,需更换。2片材厚薄不均匀A.辊筒余料A.压辊和定辊余料不稳定,会导致产品误差大。检查主机电流和泵前压力是否稳定,下料是否均匀。B.辊筒冷却B.清洗辊筒。C.辊筒跳动C.用百分表对压辊和定辊测量辊筒跳动,正常小于1丝,如跳动大,检查轴承和辊筒是否变形。D.液压站D.液压站不保压,检查油缸密封圈和箱体油管是否漏油。3操作界面黑屏(开机)A.直流电源短路A.直流电源在短路后,直流电源自我保护后无输出。断开总电源,检查直流电源正负极是否接壳,或者正负极短路。排除后方可送电。B.直流电压过低B.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不能低于20V,否则会容易无法给负载正常供电。第六章25实际问题处理序号实际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办法4AB变频器报故障A.F003电源掉电A.直流母线电压低于其正常电压的85%,监视交流输入电压,查看输入熔断器。或者更换主板。B.F004欠电压B.在断电时会报欠电压。C..F005过电压C.直流母线电压超过最大值,监视交流输入电压是高电压还是瞬间情况,母线电压也可能是由电机再生过程造成的。可以延长减速时间或者安装动态制动元件。还可以把速度适量提高,使电机不再产生再生电压。D.F007电机过载D.内部电子式过载跳闸,存在严重的电机过载。减小负载以便变频器的输出电流在参数P033(电动机过载电流)设置的范围内。确认参数A084(升压选择)在设置的范围内。E.F008散热器过热E.散热器温度超过预定值,检查散热器的叶片是否有油污,堵塞。检查扇热风扇。F.F071网络丢失F.通讯网络出现故障,检查通讯电缆,通讯适配器设置和外部网络状态,通讯头和通讯板的检查或重新上电。G.F081通讯丢失G.RS485(DSI)端口通讯停止。请检查端口接线,需要的话更换接线,端口扩展器、适配器或者整个变频器。5电机无法启动A.接触器、热继电器A.超过热继电器额定电流。继电器跳闸保护。B.变频无输出。B.检查变频输入和输出是否正常。C.机械C.电机负载机械部分可拆掉,是否机械装配不合理,卡死。D.轴承D.检查轴承是否缺油,轴承坏。E.电机烧坏E.检查电机电阻是否正常。F.控制线路F.启动控制线路是否正常。第六章26实际问题处理序号实际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办法6换网器无动作A.行程开关A.换网导柱是否能接触到行程开关。行程开关常开常闭点是否正常。B.电磁阀B.电磁阀没动作,或者油孔堵塞。C.PLC无输出C.检查PLC外部按钮是否有输入和输出。可根据点位指示灯分辨有无输入和输出。D.高压管破裂D.电机压力过高,箱体内油管破裂。E.压力E.液压油过少或者压力太小,适当调整压力。7压力传感器不显示或波动过大A.24V无供电A.压力无显示,检查压力传感器接线端24V+(红色)是否正常。反馈线(黑色)正常电流在4mA左右。B.压力传感器坏。B.可把线接入PLC上用手按压,看操作屏上有无压力显示。没有显示请更换压力传感器。C.电波干扰C.防止干扰可把屏蔽线与380V、220V电分开布线。或者屏蔽线接地处理。如果没效果可更换屏蔽线和压力传感器。D.接线错误D.屏蔽线和插头是否断线,焊接插头是否短路或者正负接错。8固态继电器烧坏A.短路A.加热圈短路或相线接壳,都会导致固态继电器烧坏。B.超出额定电流B.根据加热圈加热管的功率,选用大于功率1.5倍电流的固态,避免选用太小导致发热过快而烧坏。C.散热片C.更换国产固态继电器时,选用大于功率2倍以上电流的固态,散热板上加入导热硅脂使用效果更好。第六章27实际问题处理序号实际问题产生原因解决办法9电机烧坏A.接触器缺相A.接触器有灰尘,螺丝未锁紧发热,打火等,接触器触点接触不良,容易导致缺相烧坏电机。B.电线破皮、接壳短路B.电线长时间使用,电线老化或接壳短路,导致烧坏电机。C.负荷电流太大,导致发热C.超出额定电流长时间工作,电机散热不好,导致温度过高,电机烧坏。10干扰A.温度干扰A.热电偶负极接地。24V负极接地。需寻找干扰源。可用排除法寻找。B.压力干扰B.屏蔽线接地,强弱电分开,更换屏蔽线,更换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