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事业发展规划、“十一五”质监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局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质监工作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立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创新发展思路,以质量为龙头,以标准化、计量为基础,以食品质量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服务企业、“三农”和社会。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宗旨,依法行政,不断提升从源头抓质量与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工作目标:到2010年,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对平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全县产(商)品质量明显提高,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有效遏制;自身基础设施、技术手段和执法装备明显改善;队伍素质、依法行政和服务经济的能力及水平明显提高;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得到根本好转。1、开展“质量兴县”活动,实施名牌战略,五年内力争有2-3个产品达“福建名牌”;力争我县龙头企业有2户以上实施卓越绩效经营模式,促进支柱产业产品的(琯溪蜜柚、白芽奇兰茶)升级换代加速,全民的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2、重点产品监督检验合格率达到85%以上;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35种产品全部实行跟踪检查;食品生产企业建档率达95%以上,杜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防止发生一般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3、加强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90%以上,实现企业执行标准的动态管理;积极推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建成具有平和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力争在五年内与县农业等部门联合建成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代码赋码差错率在2‰以下。4、建立和完善急需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落后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进行更新改造,力争未来五年内新增2-3项检定项目,其中30%以上达到省内中等水平;争取利用两年时间,使“民用四表”的首次强检工作得到全面开展;用于量值传递的计量标准完好率达100%;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5%以上,其中,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合格率、在用医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集贸市场设置的公平秤受检率、税控加油机的受检率均达到100%。5、在本县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质量管理体系,县内几家大中型企业全部按标准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85%以上企业通过管理体系认证;生产强制性认证产品的大中型企业100%通过认证;检验检测实验室90%以上通过计量认证;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和其他自愿性产品认证领域取得新进展。6、进一步建立健全锅容管特安全监察内部管理制度,力争2010年底全县所有锅容管特设备实现动态管理,并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监管,事故率控制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检验技术把关、社会广泛支持”的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格局;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和事故结案率均达到100%;力争实现“杜绝特大事故、遏制重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的目标。7、做到合法行政、全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职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形成,违法行为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全局行政执法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得到深入贯彻实施,全社会的质量法律意识明显提高。8、依据省局有关文件和“十一五”规划精神及我县地理优势、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尽快建立市级食品检测中心。9、到2010年,全局预算外收入和固定资产翻一番,建立起漳州市食品检测中心,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与稽查队的打假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二、主要任务1、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提高县域经济运行质量。积极推动县政府、各乡(镇)政府建立健全质量工作领导责任制,加强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大力实施“质量兴县”与名牌战略,深入开展“质量兴县”活动。通过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档案,加强对企业质量信息的动态管理,推进质量兴县工作,根据县政府发展生态工贸县的战略,深挖潜力和后劲,采取“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社会联动”的措施,积极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加大扶优治劣、打假保名优工作的力度,扶持、培育“福建名牌”、“漳州名牌”;引导、鼓励全县各类企业借鉴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发展目标,以提高产品实物质量为中心,推动重点产品升级换代。认真开展质量培训教育,宣传、贯彻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2、加大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力度,增强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性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日常监管,严厉查处无证生产和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开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新局面。一是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二是彻底查清底数,分清类别,全面掌握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三是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实加强食品生产区域性整治和小作坊的有效监管;四是多管齐下,关口前移,在食品行业建立并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从源头上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五是建立并推广农村小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一批示范企业。大力推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强化产品质量监督,对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消费者反映强烈的产品,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日常检查力度;积极争取,尽快建立市级食品检测中心,促进产品质量稳定提高。建立一批快速、便捷的产品质量检测项目,以利于现场执法活动的开展。3、以落实打假工作责任制为核心,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力推进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从源头抓质量,从重打击,坚决取缔,加大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捣毁假冒伪劣制造、加工窝点,严厉查处既没有基本的生产条件,又没有合法资格的非法企业;打击假标识、假包装物非法印制活动,对为制假售假提供场地、设备、仓储、运输、物资、资金等手段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从严处罚;在本县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开展对强制检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重点打击农资、建材、电器等产(商)品生产、经营企业违反《产品质量法》的违法行为,从严整治市场,严禁危害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旧物资和旧设备再次投入使用;学习技术含量高、手段创新的执法打假经验,逐步提高执法队伍的执法水平。4、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适应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步伐。组织企业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要求,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抓好平和县白芽奇兰茶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保障无公害农产品建设,大力发展具有平和特色的绿色食品。加强服务业、基础工业、支柱产业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搞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重点推广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相关的标准。加强实施重要标准的监督力度,加强技术标准服务,加强商品条码的统一管理,建立起以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开放式标准化工作模式。5、加大计量监管力度,保证全县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全面实施计量放心工程、计量安全工程、计量服务工程、能源资源计量工程,提高强检覆盖率。切实加强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领域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加强强制检定基础性工作,重点抓好电能表、水表、煤气表、衡器、电话计费装置、加油机和出租车计价器等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工作。计量监督范围、计量服务领域、计量业务项目、计量检测手段要全面延伸,逐步建立与本县经济发展相适应且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农用计量器具、农用生产资料的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企业计量工作,帮助和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在大中型企业中继续推行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保证能力确认工作,在中小型企业中继续开展计量合格确认工作。根据本县地理优势、产业优势及经济发展状况大力开发计量检测项目,全面提升计量保障能力。6、加强认证认可工作推进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开展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有机产品认证、节能节水、环保等领域认证的宣传。加大推进企业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力度。帮助企业做好市场准入工作和认证工作的初审及上报。7、加强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努力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入宣传贯彻《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全面落实以生产使用单位为主体的安全责任。以建立健全安全监察网络和动态监管网络为重点,全面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实行有效监控。进一步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把集中突击检查和日常安全检查结合起来,构建动态监管体系,提高安全监察的有效性。以使用环节为重点,对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实行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全过程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进一步提高受检率和检验质量,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减少事故率,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8、加强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适应垂直管理体制要求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保证行政执法合法、合理、公正、公开地进行;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勤政、廉洁的行政执法队伍。继续做好法制宣传教育,搞好单位内部和全社会的以质量、计量、标准化和锅炉压力容器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9、加强检验机构建设,促进检验机构的良性发展。加强对标准计量所的管理,保证数据的科学准确;加大对计量所的设备技术更新,尤其要加快建立市级食品检测中心步伐,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保证,争取扩大检测范围,促进检测机构的良性发展。10、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力争利用1-2年时间每个办公室都实现自动化办公,建立本局内部网络,实现与市局,县政府的联网,提高办事效率;到2010年,行政执法、质量管理、监督抽查、标准化、计量、认证、特种设备监管等业务处理信息实现系统联网。三、保障措施1、以提高领导水平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围绕发展抓班子,抓好班子促发展,全面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一是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在工作中既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又要加强协作,搞好配合,特别是在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不相一致的时候,必须树立全局意识,以大局为重,坚决克服本位主义,严禁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二是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积极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公仆意识和责任意识,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三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在实践中考察、推荐和使用干部,培养、推荐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2、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壮大队伍力量,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按照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要求,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一是注重对现有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二是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和竞争上岗的力度。建立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职工岗位双向选择制度。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努力提高队伍的素质。未来五年,将通过岗位培训、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各类培训,要求35岁以下人员一律达大专以上学历,努力造就一支熟悉业务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管理人员队伍,一支既懂法律又懂技术的行政执法队伍,一支熟悉现代高新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四是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力争一流的良好氛围,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为各类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实行奖惩挂钩,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做好关心干部职工生活和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3、加强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为事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在未来五年中着力解决办公条件紧张和无检验条件的状况,力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