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教学设计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东亚》教学设计【考点解读】1、了解东亚位置范围、自然地理特征(主要地形、河流、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特点;)2、了解东亚人文地理特征(居民、民族、各国经济特点,东亚沿海和内陆差异比较)【教学内容分析】《东亚》是世界区域地理的起始章,《东亚概述》又是东亚的第一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较为重要。教学设计中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学习地理分布,建立空间概念,分解难点;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分析区域特征,用比较法学习区域差异,为后面复习区域地理奠定基础。其中季风气候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分析学生容易把握的气候分布图入手,再进一步分析气候成因、特点,最后归纳整理思路,通过解决这个难点还让学生学会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考虑到利于课堂教学,只选取于自然地理一块内容,最后的人口和经济另外学习。【学情分析】由于中招不考地理,现在的高中生,初中时很少有人认真学习过地理,区域地理基础比较差,高二文科班学生更不用说了,我所担任的三个班是普通班,只有少数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不但区域地理基础较差,高一地理基础、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本该复习的只能按新授课来进行了,比新授课层次稍高点儿。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上课比较积极主2动,只要教师设计问题恰当,就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基于这种情况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多采用小组合作式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互助互学。设计问题的难度和深度较低,并多给学生思考、讨论时间,以保证较大部分学生能学会。【学习目标】准确掌握东亚的地理位置、主要边缘海、半岛和岛屿及其分布。知道东亚五国概况。会分析归纳东亚的地形特征,理解季风气候及成因。初步学会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建立空间概念。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分析法分析东亚从沿海到内陆气候的逐渐变化。理解区域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树立“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论观点。【设计理念】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诱思探究教学思想,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分解难点,层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和乐趣。首先设计短信激趣导入,引出正题,针对这节课的重难点,运用丰富的图片和具有探究性的设问,教师的激情讲解,鼓励性的语言,创设问题情景,设疑启思;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分享思想,小组讨论中提高认识;最后设置课堂学生小结,归纳提取规律性认识。【重点与难点】东亚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学法指导1、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必须抓住区域突出特征,一般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三方面分析。32、读图识记东亚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进而分析区域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亚洲雄风》引入本节课。分析亚洲区位。检查导学案前置作业完成情况。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一)东亚的位置与范围(1)提问:读图,找出东亚所处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①经纬度位置:纬度:20°N~53°N绝大部分在北温带经度:73°E~145°E.②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③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读图查阅:提问:东亚地区有哪些国家?以及各个国家的首都是哪里?(二)(1)提问:看图分析东亚的地形、地势特点.。①海岸线比较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②东部沿海:多平原和丘陵,地势较低。③西部内陆:多高原和山地,地势较高。④总体地势:西高东低,以高原,高山为主4(2)提问:在“东亚的地形”图上,分析地形对河流有哪些影响?①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②高原山地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提问:判断水能资源丰富的两点方法A河流的落差大B河流水量丰富(三)、东亚的气候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1)仔细观察东亚气候图,指出东亚地区有哪些气候类型和分布。①热带季风气候:云南南部、海南岛、台湾岛南部。②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朝鲜半岛以南、日本南部③温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西北部、蒙古国④带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朝鲜半岛以北、日本北部⑤高山高原气候:青藏高原地区(2)看图分析东亚不同季节季风的风向和成因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合作探究1:分析东亚季风最为典型的原因(画图分析,学生到黑板演示)5面临世界最大的太平洋,背靠世界最大的亚欧大陆,海陆热力差异最大(3)提问东亚地形地势对冬夏季风的范围有何影响?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所以冬季风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而夏季风由于西部地形的阻挡,主要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合作探究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差异分布差异: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日本南部(九州、四国、本州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带季风降水和气温差异: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一般年降水小于800mm,降水较集中,气温年较差大,冬季最冷月的气温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800mm,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最冷月的气温在0℃以上提问海洋性与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区别。陆性季风气候:降水一般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气温年较差大,最热月在7月。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气温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2、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北部和蒙古):6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影响小)合作探究3: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及成因特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干燥成因:①深居内陆,距海远,距冬季风源地较进。②地形的阻挡,因此受夏季风影响小。四:区域分析的方法学生自主总结东亚自然地理区位,到黑板演示。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区域。五:反馈练习选择不同知识点的选择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六、课堂总结1、抓牢主干知识:对照板书提出重点2、注意整体特征与内部差异3、充分发挥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课后反思:这节课是根据诱思探究教学思想设计的,其内容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自主合作探究,获得了知识,突破了难点。本节课最得意之处就是对气候成因的分析,把问题层层分解,学生回答暂时不作评论,展示分析过程,师生思想碰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成了主人,动眼看、动脑思、7动耳听、动口议得到充分体现,由原来的被动“被填鸭”,变成了满堂学。通过这节课使我认识到,教师在课堂上就是引路、关键处开窍促进。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正确的到位的引导,学生能够独立的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最终实现自我发展。通过这节课使我更充分的认识到诱思探究教学思想特别适合解决难点问题,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得以全面提高,这才是真正的课堂。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