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七大营养素: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维生素粗纤维。1.蛋白质:细胞生长及修补组织的主要原料。2.糖类: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3.脂肪: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4.水: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体内的养分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运输。(水是细胞内的溶剂,水是生物体温调节剂,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5.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所需。6.维生素:参与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活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7.粗纤维: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及时排便(2)食物的消化与吸收1.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最初消化部位是口腔、胃、小肠)2.蛋白质的最终消化产物:氨基酸3.糖类的最终消化产物:葡萄糖4.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脂肪酸和甘油5.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消化吸收6.食物中的粗纤维不能被消化吸收(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二、血液循环(1)血液: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中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含血红蛋白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有细胞核,保护人体免受病患。血小板:没有细胞核,是最小的血细胞,有加速血液凝固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具有造血功能红骨髓担负着血细胞再生任务。(2)三种血管及判别依据动脉:运送血液离开心脏,含氧丰富,二氧化碳少,颜色鲜艳静脉:运送血液回心脏,含氧少,二氧化碳多,颜色暗红毛细血管:连接动脉与静脉,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液流度缓慢。(3)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P:(经过肺循环后由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因此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防止血液倒流四个腔:左心房(与肺静脉连通)左心室(与主动脉连通)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连通)右心室(与肺动脉连通)三、尿的形成(1)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是形成尿液的器官(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的是血细胞、蛋白质等)原尿(3)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经过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无机盐)形成尿液。P:原尿和尿液的区别是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无机盐的含量减少。肾功能衰竭而需要移植肾,移植的肾脏相当于抗原,易发生排异反应。P: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组成。经肾小球过滤后的原尿成分有一部分葡萄糖,大部分的水,还有无机盐和尿素、尿酸等物质。经过肾小球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很多水分子到尿液中,导致大分子物质的浓度升高。四、能量的获得(1)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条件:有氧呼吸供能:糖类+氧—酶→二氧化碳+水+能量(酶作催化剂)无氧呼吸供能:葡萄糖—酶→乳酸+能量(少量)(2)营养方式不同生物的营养方式不同,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属于自养方式,而人和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营养方式属于异养。(3)新城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新城代谢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生命的基本特征。P:新城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物质和能量代谢是相伴随的,能量存在于物质中,物质代谢既有合成也有分解,生物合成自身物质时,储存能量,生物分解自身物质时能量释放。五、酶的催化条件(1)含义: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2)酶的催化特点: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3)酶的催化条件:PH、温度等酶在细胞外也可以发生作用,如唾液淀粉酶可以在口腔中消化淀粉六、宇宙和太阳系的起源(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哈勃认为所有的星系都在离我们远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不断地在扩大。(2)宇宙起源学说:是大爆炸宇宙论。宇宙是150亿年前从一个极小的点(“原始火球”)诞生的,宇宙在这个火球大爆炸中诞生。爆炸引起宇宙中的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宇宙处在不停地膨胀中。(3)宇宙说: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4)太阳系的起源学说有:星云说和灾变说1、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一片星云收缩形成的,先形成的是太阳,然后剩余的幸运物质一步收缩演化成地球等行星。2、“灾变说”认为地球等行星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七、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1)地球的演化:46亿年前地球诞生,38亿年前最原始的生命体在海阳中诞生。按照人类历史划分朝代的方法,地球自形成以来,可划分为5个代,从古到今是:太生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2)生命的诞生1、在原始的海洋中,经过长期而又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生命的材料—蛋白质(生命的基本物质)和核酸(遗传信息的传递者)等大分子的物质。2、生命材料通过浓缩、凝聚等作用,形成多分子体系,外面有一层膜,经过漫长而又复杂的变化,最终形成原始的生命。3、原始大气长生有机物最著名的实验是米勒实验P:生命物质不等于生命物体(生物),生命物质可以构成生物体。最早的生命来自原始海洋八、生物的进化(1)证据:生物进化的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1、化石在地层按一定顺序出现。可分为遗物化石和遗迹化石2、更先进、更科学的推断生物间亲缘关系的方式是通过分析比较DNA和蛋白质(2)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壳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是反映生物进化历程的不成文记录。(3)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说明了生物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它反映了生物进化的顺序是: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4)进化论的演变:主要经历神创论→物种可变论→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进化论。(5)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自然选择学说,其实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6)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1、过度繁殖2、生存斗争3、遗传进化4、适者生存。(7)生物进化的顺序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植物: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人类:南方猿人→直立人→智人P:越是古老的地层(深层)里化石越简单越原始,越是接近地层(浅层)里化石生物越复杂、越高级九、遗传变异(1)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其中DNA是一种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它决定着生物的各种性状(2)基因工程: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该技术提供了一个更直接改造动物、植物遗传物质的技术(3)遗传病: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之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遗传病都是由于人体内的DNA、基因或者染色体发生变化引起的。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先天愚型、先天性耳聋和色盲等。P:遗传与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变异现象是绝对的,任何生物体个体间都存在差异十、生物与无机环境(1)环境影响生物:主要是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水分、温度等影响着生物的生存。(2)生物能_适应__环境,同时也能__影响__环境,如动物的保护色、拟态,蚯蚓能松土等。[提醒要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植物根系发达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根系发达可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这就是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十一、生物种群与生物群落(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_同种_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特征(单独的个体所不具备的):种群__密度______、年龄__结构___、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2)群落:是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__所有__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特征:_分层__现象。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植物___。(3)植被:被覆在地球表面的植物_群落___。[提醒要点]种群内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包括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群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包括互利共生、捕食、寄生、竞争等。十二、生态系统(1)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是由一个__生物群落__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_非生物因素__一起组成的。(2)生态系统的成分:①__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____,包括太阳能、热能、水、空气和矿物质等;②生物成分包括:_生产者___,_消费者__和__分解者__。其中生产者主要是指__绿色植物___,是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是各种动物,草食动物被称为__初级__消费者,肉食动物被称为_次级__消费者。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动物如蚯蚓等。(3)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渠道:_食物链_____和__食物网______。食物链:生产者→初级消费者(草食动物)→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三级消费者(大型肉食动物)。[提醒要点]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特点:循环不息。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在食物链中不包含分解者,但在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消费者和分解者。十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1)稳定性:生态系统总是在变化发展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它的__结构___和_功能__通过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保持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__自动调节__能力,自动调节能力越_强__,生态系统越稳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复杂___,生物种类越_多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越__强__,生态系统越稳定。(3)影响因素: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_自然因素___和_人为因素___。[提醒要点]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处于成熟时期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不是绝对的稳定。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中的成分。能级最高的生物其数量最少。生产者是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来源,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数量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DDT会残留在生物体内,能级最高者体内残留量最多。十四、人类健康(1)健康:是指人的__生理__、_心理_、_社会关系__这三者处于最佳状态。健康三要素包括:_生理___健康、_心理_健康和___社会关系____健康。(2)健康生活的必备条件: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的_社会适应_______能力。(3)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__生物____因素和__生活方式__________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来自生物的威胁和自身的防卫。生活方式主要由一些不良或不当的习惯导致非传染性疾病。十五、来自微生物的威胁(1)传染病是由_病原体__侵入人体引起的并在人群中___广泛传播__的疾病。(2)传染病的特点:___传染___性、__流行__性和____免疫___性。(3)传播的三大环节及其预防措施:__控制传染源__;_切断传播途径__;_保护易感人群__。(4)传染病和病原体的区别:能引起人生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和寄生虫等为__病原体;传染病是由__病原体______引起的并能传播给他人的疾病。(5)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以分为__呼吸道___传染病(如肺结核、流感等)、_消化道___传染病(如甲型肝炎、伤寒等)、__体表__传染病(如疟疾)、__血液____传染病(如狂犬病、沙眼、破伤风等)和性传播疾病(如__艾滋病__、淋病等)等。十六、自身的免疫屏障杀菌吞噬细胞干扰素BT自我稳定免疫监视(2)免疫:包括__自然__免疫和__人工__免疫。其中人工免疫包括人工__自动免疫_____和人工被动免疫。(3)抗原和抗体:抗原是指能使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体是一种具有免疫功能的物质。一种抗体只能对抗相应的某种病原体。[提醒要点]如果人体产生了抗体,则此时人体的免疫一定是体液免疫。十七、非传染性疾病(1)肿瘤①特点:细胞能连续不间断地__分裂______。②分类:良性肿瘤(局限于__原发__部位)和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会__转移__)。恶性肿瘤包括上皮性肿瘤(__癌______)和非上皮性肿瘤。导致的主要因素是___食物_____和__吸烟_。(2)冠心病是指__冠状动脉____硬化。(3)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持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