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1、管理的含义: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活动,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以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1)管理是一项有目标的活动。(2)管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各种资源,管理的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组织资源的投入、产出的比较上。(4)管理的本质是协调。(5)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2、管理的重要性(1)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管理是伴随着组织的出现而产生的,是协作劳动的必然产物。(2)管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管理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重要因素。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管理职能之间的关系:计划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实现计划的手段。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4、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P7管理的自然属性是同生产力直接相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性质所决定的,是进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要求和组织劳动协作过程的必要条件,这种必要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由此产生的管理职能,即一般职能,就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管理的社会属性是同生产关系直接联系的,是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维护社会生产关系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的重要手段。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P8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项活动过程,存在着其自身运动发展的基本客观规律。管理也体现其艺术性的一面。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在运用是具有较大的技巧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管理实践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统一。5、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1)管理者的分类(1)管理者的层次分类P9图①高层管理者②中层管理者③基层管理者④作业人员层(2)管理者的领域分类①综合管理者②专业管理者(职能管理者)2)管理者的角色P11-12图①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挂名首脑角色、领导者角色、联络者角色②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信息监听者角色、信息传播者角色、发言人角色③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企业家角色、障碍处理者角色、谈判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3)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P14图①技术技能(基层管理者)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技能(高层管理者)26、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整体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开放性原理2)人本原理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员工的民主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3)责任原理P19图(责权利三角定理)明确职责必须以合理分工为基础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要建立责任奖惩制度,并要检查、监督和考核4)效益原理确立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追求短期效益不能无视长期效益7、管理的基本方法(1)法律方法: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严肃性)、平等性(2)行政方法: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无偿性(3)经济方法:利益性、灵活性、间接性(4)教育方法:灵活性、实效性(5)技术方法:客观性、规律性、精确性第二章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罗伯特·欧文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现代经营管理之父(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亨利·法约尔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经济人假设)罗伯特·欧文查尔斯·巴贝奇(科学管理的先驱者)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泰勒亨利·甘特吉尔布·雷斯夫妇亨利·福特古典管理理论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的主要贡献和思想总结:(1)劳动定额(2)科学培训3(3)标准化(4)差别计件工资制(5)思想革命(6)计划与执行职能分离(7)职能工长制(8)例外原则贡献:P321)将科学引入管理,使管理实践活动出现前所未有的突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从而出现专职的管理人员,这一重大突破极大地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发展。时代局限性:1)泰勒的实验和改革均基于“经济人”假设。2)泰勒仅解决了现场生产的作业效率问题,研究的范围较窄,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2、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五项职能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五项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项管理原则:(1)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报酬(8)集权与分权(9)等级链与跳板原则(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的稳定(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3、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理论著作:《经济史》、《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权力的类型: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理性-合法型权力韦伯认为只有理性-合法型权力才是现代社会组织中占主导地位的基础形态。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具有如下特征:(1)正式的规章(2)明确的分工4(3)权力分层(4)非个人的人员关系(5)正规化的人员任用(6)职业管理人员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较有影响的行为科学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Y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的管理方格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以后发展为行为科学。一般认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的标志是著名的霍桑实验以及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霍桑实验(1)照明试验(2)电器装配试验室试验(3)访问研究(4)接线工作室观察研究2、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梅奥)(1)企业员工是“社会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的成员。(2)生产率的高低不仅受物质条件诸因素的影响,而且取决于员工工作态度的改变。(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这是不经官方规定而自然形成的。(4)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足度。3、现代管理理论学派(1)社会合作系统学派(2)系统管理学派(3)决策理论学派(4)经验主义理论学派(5)权变理论学派第三章管理环境与背景P89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环境、员工、消费者/客户、股东、竞争者、社区第四章1、决策的定义: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人们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为未来的行动确定目标,并在多个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活动。2、决策的特点(1)目标性(2)可选择性(3)超前性(4)风险性(5)过程性3、决策的类型5(1)按决策影响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2)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管理决策)及业务决策(执行性决策)高层领导者显然应侧重于战略性决策,中层领导者应侧重于战术性决策,而基层领导者则侧重于业务决策。(3)按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重复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战略性决策一般都是非程序化的。(4)按决策问题的可控程度来划分,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随机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5)按决策的主体分,决策可分为群体决策和个人决策(6)按决策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划分,决策可分为初始决策和追踪决策组织中的大部分决策当属追踪决策。4、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决策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全过程与所有方面(2)决策是管理者的首要工作(3)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着组织行动的成败5、科学决策的原则(1)系统原则(2)满意原则(3)信息原则(是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基础和前提)(4)环境原则(5)可行原则(6)动态原则(7)民主原则(8)创新原则(9)时机原则6、决策的程序(1)提出问题明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决策的首要任务。信息是做出决策的原动力。(2)确定决策目标合理的目标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决策目标是决策问题本质的概括与抽象。(3)拟定备选方案(4)分析、评价方案(5)确定方案:经验判断法、试验法、研究和分析法(6)实施方案(7)监督和评估7、影响决策的因素(1)环境因素①环境的特点影响者着组织的活动选择。②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2)组织文化(3)决策者决策者是影响决策过程的关键因素。决策的过程就是对决策者的一种全面的检验。6(4)其他有关人员能否激发决策群体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充分考虑各种可行方案是实现决策全面性优化的关键。8、决策的一般方法定性决策方法:1)经验判断法2)逻辑推理法3)实验与模拟方法4)智囊技术(1)专家会议法:专家决策咨询会、头脑风暴法、哥顿法(2)德尔菲法定量决策方法(1)确定性决策方法:线性规划法、盈亏平衡分析(量本利分析)、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确定型储存技术、网络分析技术盈亏平衡分析的基本公式: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价总成本=固定成本+单位成本费用×销售量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量×单价-(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所谓盈亏平衡点是指企业销售收入总额与成本总额相等的点,当产销量大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否则亏损。保本销售量=固定费用/(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保本销售收入=单价×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F)变动成本(Cv)产品单价(P)产品销售量(Q)企业利润(л)盈亏平衡产量(Q。)(3)风险性决策方法:决策树(决策图)法、边际利润法和成本效益分析决策树结构图(P118)(2)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小中取大法(悲观法)、大中取大法(乐观法)、折衷法(乐观系数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后悔值法)折中法:乐观期望值=最大收益×α+最小收益×(1-α)后悔值法:某方案在某自然状态下的后悔值=该方案在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并找出各方案的最大后悔值,然后进行比较,选择最大后悔值的最小的方案作为所要的方案。9、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1)个人决策的影响因素一方面表现在个人决策所需的基本条件难以充分准备。另一方面表现为决策者受到个人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其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是:个人的知觉以及价值系统。2)群体决策的优点①群体决策有利于集中不同领域专家的智慧,应付日益复杂决策问题②群体决策能够利用更多的知识优势,借助于更多的信息,形成更多的可行性方案③群体决策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其成员不同的教育程度、经验和背景④群体决策容易得到普遍的认同,有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3)群体决策可能存在的问题①速度、效率可能低下7②有可能为个人或子群体所左右③很可能更关心个人目标4)个人决策与群体决策的比较P129图①在决策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②在决策的创造性方面③在决策的风险性方面④在决策的效率方面5)进行有效的群体决策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决策的范围②运用有效的方法来进行群体决策③正确理解群体决策④重视群体中的不同意见⑤制造合理的冲突,防止过早形成一致性意见⑥防止群体观点向极端化转移第五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伸。1、计划工作与组织层次(P140图)高层管理者的工作更具有战略导向型,基层管理者主要是制定运营计划。2、计划的种类按计划的时间分类: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按计划的内容、层次分类:综合计划、局部计划、项目计划按计划的广度和深度分类: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3、计划工作的方法(1)甘特图法(2)滚动计划法(执行计划与预计计划)优点:①使计划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②提高了计划的连续性。(3)线性规划法(4)网络计划技术①计划评审技术(PERT)②关键路径法(CPM)第六章1、组织的含义(1)组织是一个人的系统。(2)组织必须有特定的目标。(3)组织必须有分工与协作。(4)组织必须有不同层次的权利与责任制度。2、组织的类型8(1)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2)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3)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及其他组织3、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任务与目标原则(2)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原则(3)统一指挥原则(4)有效管理幅度原则(5)责权相结合原则组织结构设计4、组织结构设计的任务:提供组织结构系统图和编制职务说明书步骤:(1)职务设计与分析(2)部门划分(3)结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