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大同模拟)克利斯提尼改革规定“所有居住在同一村庄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他们不再用祖上的名字相称,而正式以村庄的名字相呼。”此做法()A.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B.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C.表明雅典人实现了平等D.旨在排斥雅典的外邦人解析:选B。梭伦改革奠定民主政治基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所有居住在同一村庄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他们不再用祖上的名字相称”,可知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打击了贵族,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雅典民主事实上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雅典人与外邦人等信息,故D项错误。2.(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高考临考冲刺训练)雄辩术在希腊教育中享有比较高的地位。在雅典民主城邦,熟练的公共演讲是从政的必要条件,即使在公共演讲丧失了政治功能后,雄辩术仍然受人崇敬,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种情景客观上()A.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B.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C.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D.增强了公民的参政意识解析:选A。雄辩术不论是否具有政治功能都受到推崇,“端庄优雅的演讲本身最终变成了一种崇敬的目标,无论演讲者说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与否”,这就必然有利于公民群体文化素养的提升,故A项正确;雄辩术备受推崇与自由观念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对雄辩术的推崇并不一定会导致教育体制的完善,二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必然的因果联系,故C项错误;丧失政治功能后的雄辩术并不能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故D项错误。3.(2019·赣州高三适应性考试)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在纪念为抵抗斯巴达人而殉国的战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讲时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总之,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他说“雅典是希腊的学校”是因为()A.雅典所有公民开始被允许参加公民大会B.雅典的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C.制定了“陶片放逐法”以维护民主制度D.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解析:选B。雅典公民大会一直向所有公民开放,故A项错误;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B项正确;陶片放逐法只是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个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雅典为典型的民主政体,其他城邦也有公民大会,且为最高权力机构,故D项错误。4.(2019·潍坊高三期末)“雅典民主政治中的自由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宣称的那样,相似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自由。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一面,但二者的区别同样明显,而且是根本性的。耐人寻味的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明显忽视它们的区别,而强调其相似性。”据此可知,雅典民主()A.是少数人的民主B.孕育了某些现代民主原则C.缺乏自由平等精神D.是现代民主政治的直接来源解析:选B。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而且两者的区别还非常明显,甚至是根本性的。但是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更强调两者的相似性,而忽视两者的区别。其中合理的解释是,现代很多民主原则是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孕育出来的,这也导致当代西方的古典学者在研究中不自觉地与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生联系,B项符合题意。5.(2019·临沂普通高考模拟)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A.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解析:选B。材料并未涉及代替民主制的问题,苏格拉底并不反对民主制,而是反对直接民主制,故A项错误;本题的材料是强调雅典的民主政治必须加强公民的知识和政治修养,以防出现“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等可笑的现象,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故C项错误;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在材料中也体现不出来,故D项错误。6.(2019·襄阳调研)学者刘家和认为,“奴隶制经济要求建立大国甚至帝国,原来小国寡民的希腊城邦却和这一要求背道而驰。城邦体制要被奴隶制的进一步发展抛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奴隶制经济的发展是民主政治衰落的主要原因B.公民等级划分标准是民主政治衰落的根本原因C.个人主义和城邦本位主义加速了城邦走向团结D.公民集体的分化导致了公民制度的不断强化解析:选A。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刘家和认为“奴隶制经济要求建立大国甚至帝国”,因此雅典奴隶制经济发展起来后,会摒弃小国寡民的民主政治而走向帝制,从而使民主政治衰落,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B项,排除;材料探究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原因,而不是城邦走向团结的原因,排除C项;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7.(2019·邵阳高三联考)有学者认为:罗马法包含了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在该学者看来,罗马法()A.具有广泛的适用性B.渊源呈现多元性C.主要维护平民利益D.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解析:选B。材料介绍罗马法的来源,没有涉及适用范围,故A项错误;“习惯、平民会议决议、元老院决议、国王谕令、裁判官告示、法学家的学说、法律条文”都是罗马法的来源,可见其渊源呈现多元性,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保护的对象,故C项错误;习惯法只是罗马法的部分来源,因此罗马法不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故D项错误。8.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罗马的法律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体现了()A.基督教神学对罗马法的影响B.自然法精神对罗马法的影响C.罗马法具有继承性和适用性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解析:选B。西塞罗时期基督教尚未开创,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而永恒的”可知,自然法精神对罗马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罗马法具有极强的继承性和适用性,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与自然法精神的密切结合,这才是材料中西塞罗所要表述的主要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私有财产的相关提及,故D项错误。9.(2019·太原模拟)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B.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C.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D.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解析:选B。公法与私法均能体现法律至上原则,A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罗马公法是规定国家事务的法,其地位高于保护私人权利的私法,体现国家至上的理念,故B项正确;罗马法维护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贵族政治与罗马帝制,非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罗马公法与私法结合起来维护罗马城邦整体利益,D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10.(2019·泸州高三诊断)某学者指出:“在古罗马,即使在日常情况下,所有人使用其物,也应维持在一般的合理状态。如罗马法中规定‘在居民区,允许冬天在室内生火取暖而排烟于室外,允许倾倒生活污水等,但不得开放排出过度的烟雾或流出大量废水的作坊’。”这说明古罗马()A.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B.最早萌发生态文明思想C.法律旨在维护公民的利益D.严格限制社会经济活动解析:选A。材料中罗马法规定人们的日常行为,故A项正确;据材料不能得出古罗马最早萌发生态文明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法律是针对所有人而非公民,故C项错误;材料规范日常行为而非限制,故D项错误。11.(2019·合肥质检)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A.公法与私法分立B.过分强调形式主义C.存在结构性缺陷D.违背人道主义精神解析:选A。由“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可知,父与子的地位变化体现了罗马法公法的要求;“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即“家父权”又体现出罗马法私法的规定。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12.(2019·济南高考针对性训练)有古罗马法学家认为:“从民法的观点来看,奴隶是什么也算不得的。但是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该法学家的观点()A.强调法律至上,肯定天赋人权B.追求公平正义,保障了奴隶利益C.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罗马统治D.蕴含人文精神,为后世提供借鉴解析:选D。题目中“根据自然法来看便不是这个样子。从后者的观点来看,一切的人都是平等的”从自然法的角度对奴隶的地位进行评论,蕴含了人文精神,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2019·丹东高三测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罗马时代,法律之范围,极端狭小,故曰:“法律者,维持城市化秩序所必需之规则之总和也。”基此定义,法律只建筑于限制极严之功利基础,其作用,在维持现状,在维持已然之社会生活,则当日之法律,并无创造性也明矣。然则其原因安在耶?曰,当日之国家,只可谓各家族之联合体,家族内部之处置,国家不得从而干涉之,故有权者为家族,而非国家,有严格之家法,而无有力之国法也。降至西历纪元前后,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法律观念为之一变,赛尔苏斯曰:“法律者,善良公平之艺术也。”意若曰: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其基础,导源于自然法,嗣因与天主教一直吻合,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助,故是项理论,颇有权威,而足以推翻前说。然此新观念,并非偶然形成,良以原始时代,家父权高于一切,对妻子、奴隶,滥用权威,违背人道,国家不能干涉,先贤自目击此不人道不平等之现象,乃希望伸张法律之权威,借重法律,以杀宗法之势力,而提高被压迫阶级之地位耳。——摘自陈朝壁《罗马法原理》材料二唐代统治者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依次为: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的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中华法系以自己独特的风采影响着亚洲与其有交往的各地,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摘编自叶孝信《中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马人法律观的变化及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的特点及其与罗马法共同的历史价值。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古罗马时代……并无创造性也明矣”和“法律者,何者为善,何者合乎正义,何者足称平允之标准也”可知,罗马人法律观的变化是从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的到认为法律是用来维护公平正义的。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当日之国家……而无有力之国法也”可知,早期罗马法时期家族观念对法律影响较大;根据材料一“降至西历纪元前后,受希腊哲学思想之影响,法律观念为之一变”可知,后期的罗马法明显受到了希腊哲学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其基础,导源于自然法”可知,后期的罗马法受到自然法的明显影响;根据材料一“嗣因与天主教一直吻合,复受宗教势力之推助,故是项理论,颇有权威,而足以推翻前说”可知,后期罗马法的形成受到天主教势力的推动;根据材料一“然此新观念,并非偶然形成……而提高被压迫阶级之地位耳”可知,在罗马法早期阶段,宗法势力较为强大。(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唐律继承了古代立法传统”可知,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具有较强的继承性;根据材料二“‘以礼入法’,然后将各种法规熔为一炉”可知,中华法系讲求以礼入法和礼法并施;根据材料二“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律条都围绕着‘罪’和‘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