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挥发性毒物常用哪些方法?答: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和直接蒸馏法)(2分)、微量扩散法(1分)、驱气法与抽气法(1分)、顶空气相色谱法(2分)。简述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答:两者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作用特性的差异,而导致差速迁移,实现不同物质的逐一分离(3分)。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般适用于具有紫外吸收或荧光的有机药毒物;气相色谱法适用于挥发性较强和热稳定性好的药毒物(3分)。有机杀虫药的分离净化能否用酸碱反提法进行?为什么?答:不能用酸碱反提法进行(2分)。因为有机杀虫药绝大多数为酯类,该类物质在碱性条件下迅速水解,有些在酸性介质中也能水解(4分)。简述生物碱沉淀反应和颜色反应在生物碱检验中的意义。答:生物碱沉淀反应和颜色反应能够初步判断检材中是否含有生物碱,具有预试、筛选的作用(3分)。这类反应的阴性结果比阳性结果更具有实际意义常用的毒物分析方法有哪些?请简述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答案要点一:法医毒物分析实验常用的方法有形态学法、动物试验法、免疫分析法、理化分析法、仪器分析法(2分)。答案要点二:(1)形态学法方法简便、快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筛选和鉴别的作用,可对毒物的种类进行初步辨识,为进一步进行有毒成分的鉴定提供检测方向,多用于预试验和筛选实验,无法确定检材中的具体毒物成分(2分)。(2)动物试验法简便易行,结果直观,可初步筛查、判断检材中是否含有毒物或可能含有哪种毒物。但是其结果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动物(种属、个体)、饲养条件(包括动物居所的温度、湿度,环境的声、光、电、磁场、饲料、饲养密度等)以及给药方式等(2分)。(3)免疫分析法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省时、选择性强,可用于体内外检材的检测。使用该方法时,需注意一些与待测物同类或者结构相近的化合物可能产生的交叉反应,导致假阳性结果,故一般常用于预试验,不能作为确证方法(2分)。(4)理化分析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结果直观,但选择性差,准确度低,灵敏度高低也有差异,往往用作筛查试验或预试验,也有一些专属性强的方法可用作确证试验(2分)。(5)仪器分析法灵敏、准确、自动化程度高、适用范围广、检测结果客观可靠。但仪器设备一般昂贵,对使用人员要求较高,可因使用不当或仪器失准而得出错误结果(2分)。简述体内检材的定义、来源、特点及其检验结果对法医学鉴定的意义。答案要点:体内检材的定义及来源主要指经体内过程,取自生物活体或尸体的检验材料(3分)。体内检材的特点(1)种类相对固定;(2)可取检材量相对较固定;(3)存在状态差异性小;(4)组成复杂但相对固定;(5)已失去原有的表观性状,甚至已转变为代谢产物;(6)分布相对均匀;(7)毒物含量一般较低微,但相对量可反映出总量(7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其检验结果对法医学鉴定的意义大部分情况下可作为中毒鉴定的直接依据(2分)。毒物的来源:自然界植物、动物、矿物、菌类人工合成工业产品、副产物、废弃物(不包含微生物和生物体产生的毒素)。【毒性作用条件】(1)毒物的成分(2)起作用的剂量安全剂量中毒量致死量(3)作用途径与方式摄入途径吸收和分布特性给药的浓度和速度(4)受作用的生物体同生物体的种属有关(5)个体因素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态、身体素质以及生活习性【毒物种类】:①气体毒物CO、H2S(中毒速度最快)②挥发性毒物CN-C3HOHC2H5OH③合成药毒物巴比妥类吩噻嗪类(临床药物最多)④天然药毒物乌头类颠茄类(生物碱最多)⑤金属毒物砷/汞/钡/铬/铊/铅(最难排出体外)⑥农药鼠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毒鼠强(中毒案例较多)⑦水溶性毒物强酸/强碱/NO2-分类原则依据毒物的理化性质、毒理作用、用途以及来源进行分类【分析方法】形态学方法、毒理学方法、免疫分析法、理化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法医毒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对各种检材中有关毒物进行分析鉴定,判明有无毒物、何种毒物、多少毒物以及毒物与事件的关系等,为澄清当事人在事件中是否负有法律责任提供依据,为涉及中毒案件提供侦破线索和证据。【法医毒物分析的特点】(1)分析目的不确定(验证、侦查、研究)(2)分析案件复杂(隐瞒事实、意外事故、非毒物引发的事件、毒物种类、社会不良因素)(3)检材多样且特别(多样性、一次性、数量有限)(4)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的目的与检材的特性)(5)肩负法律责任【法医毒物分析基本程序】接受任务----取材----制定分析方案----分析---检验结果【接收任务(掌握案情、了解取材情况、核对检材);检验过程(制定方案、处置检材、分析);检验结果(真实、可靠)】【检材的处理】主要有预处理及进一步根据毒物的类别不同进行毒物的分离。检材预处理是检材处理的第一步主要是指进行检材制备、调节酸碱度,除去蛋白质及结合物解离等。【预处理】:1、检材制备2、调整酸碱度3、去除蛋白质:有机溶剂沉淀法、盐析法、等电点沉淀法、酶解法4、结合物的解离:酸碱水解法、酶水解法【有机毒物提取方法】:检材制备、调节酸碱度、去除蛋白质及结合物、萃取(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等)【结合物的解离】:有些毒物在体内会与蛋白质或葡萄糖醛酸、硫酸等形成结合物,需要通过水解的方式使结合状态的毒物释放出来以利于提取。(1)酸水解法(2)酶水解法【定性分析】要求选用的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定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是毒物分析的关键。主要有分类效用和确证效用两种。【分析方法】:形态学方法、毒理学方法、免疫分析法(一般常用于欲试筛查,不能作为确证方法)、理化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准确性:(1)认证准确性。(2)、定量测定值的准确性: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灵敏性:常以检测限(LOD)或定量限(LOQ)表示。检测限:指检材或检样中待测物能被检出的最少量或者最低浓度。定量限:指检材中的待检毒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后者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效能指标。检测限的结果常以相对浓度值表示。定量分析的灵敏度是指方法的响应值对待测物含量的变化是否敏感,也即相应灵敏度。相应灵敏度反映了响应值改变量dR随着待检物含量的改变量dX增减的程度。一般而言dR/dX的绝对值越大,分析方法就越灵敏。仪器分析常用信号值和噪音的比之来确定检测限或定量限。一般认为信噪比为3时的样品浓度作为检测限,而信噪比为10时的样品浓度作为定量限。【仪器分析与经典方法比的优点】:灵敏度高、重现性和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及建材用量少。第一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分子吸收光谱,是一种带状光谱。2、透光率的负对数为吸光度(A)。A=-logT=-log(I/I0)=ECL吸光系数(E)为单位吸光物质浓度和单位液层厚时的吸光度值。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本质和入射光波长。不同物质对同一波长的单色光有不同的吸收系数。吸收系数越大,表明吸光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定量分析时一般选择吸收光系数最大的波长为测定波长。4、Lamber-Beer定律的适用条件(前提):入射光为单色光、溶液是稀溶液;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在同一波长下,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应用:多组分测定7、吸光系数的物理意义:单位浓度、单位厚度的吸光度1)E=f(组分性质,温度,溶剂,λ)当组分性质、温度和溶剂一定,E=f(λ)2)不同物质在同一波长下E可能不同(选择性吸收),同一物质在不同波长下E一定不同3)E↑,物质对光吸收能力↑,定量测定灵敏度↑→定性、定量依据8、采用空白对比消除因溶剂和容器的吸收、光的散射和界面反射等因素对透光率的干扰9、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特征参数进行定性鉴别时,给出的仅仅是官能团的信息,有一定的局限性。结构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应有完全相同的吸收光谱,但是吸收光谱相同的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同一化合物。第二种荧光分光光度法最常见的光致发光现象是:荧光、磷光根据激发光波长分:X射线、红外、紫外-可见;根据荧光物质的粒子分:分子、原子荧光分析法与紫外光谱的比较:(1)测定原理不同(2)灵敏度高,测定下限比UVS低2-4个数量级(3)选择性好。定性方面优于UVS(4)用样量少,操作方便;重现性好(5)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但可用于生物活性物质5、检测器一般设在与激发光成直角的方向上。7、荧光分光光度法常用于微量甚至痕量毒物的定性定量分析。(一)激发光谱:固定荧光波长,将光源的光用单色器分光,在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测定荧光强度的变化,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激发光谱。(二)荧光光谱:固定激发光波长和强度,对物质分子发射的荧光进行分光,测定不同荧光波长的荧光强度,以荧光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得到荧光(发射)光谱。发生荧光的必备条件:物质分子的吸光能力较强;物质分子的荧光效率较高。第二节、色谱分析法1、色谱法的特点: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2、色谱法的分类:按流动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GC、LC、SF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按固定相的分子聚集状态分类:GSC、GLC、LSC、LLC等;按操作形式分类:柱色谱法、平面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HPLC固定相应符合下列要求:颗粒细且均匀;传质快;机械强度高,能耐高压;化学稳定性好,不与流动相发生化学反应。3、色谱过程:组分的分子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多次“分配”的过程。四类基本类型色谱法:①吸附色谱法(partitionchromatography)分离原理:利用被分离组分对固定相表面吸附中心吸附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吸附过程是试样中组分的分子(X)与流动相分子(Y)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的过程,即为竞争吸附过程。吸附系数与吸附剂的活性、组分的性质和流动相的性质有关。②分配色谱法(partitionchromatography)分离原理:利用被分离组分在固定相或流动相中的溶解度差别而实现分离。溶质分子在固定相中溶解度越大,或在流动相中溶解度越小,则K越大。在LLC中K主要与流动相的性质(种类与极性)有关;在GLC中K与固定相极性和柱温有关。③离子交换(IEC)色谱法:利用被分离组分离子交换能力的差别而实现分离。分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④空间排阻(SEC)谱法:根据被分离组分分子的线团尺寸进行分离。也称为分子排阻色谱法。分配色谱法流动相:气液分配色谱法:气体,常为氢气或氮气。液液分配色谱法:与固定相不相溶的液体。正相液液分配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弱于固定相的极性。反相液液分配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强于固定相的极性。键合相的种类:非极性键合相(用于反相色谱);弱极性键合相(用于反相或正相色谱);极性键合相(一般用于正相色谱);特殊用途的键合相高效液相色谱仪组成:输液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系统;数据记录处理系统10、理论搭板概念:把色谱柱内每达成一次分配平衡所需要的柱长称为理论搭板高度(H)。搭板理论假设色谱柱上各个板高是等同的。若柱长为L,则理论搭板数n为:n=L/H。对于一定长度的色谱柱,H越小,则n越大,达成分配平衡的次数越多,则峰越窄,两个分配系数不同的组分就越容易彼此分开,柱子的分离效能也越好(柱效越高)。柱长L越长,n越大,但色谱柱太长则使分析时间加长。气相色谱法的分类:按固定相的聚集状态:GSC、GLC;按分离原理:GSC属于吸附色谱,GLC属于分配色谱;按色谱操作形式:柱色谱(分填充柱色谱,毛细管柱色谱)3、、特点:高效能:neff可达103—106;高选择性;特别复杂试样;高灵敏度:可以检测1011~1013g物质;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色谱操作及数据处理自动化;应用广泛:气体和易挥发或可衍生化为气体;;弱点:受试样蒸气压限制和定性困难。4、气相色谱仪: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5、气液色谱固定相对固定液的要求:在操作温度下蒸气压要低;稳定性好;对被分离组分的选择性要高;对试样中各组分有足够的溶解能力。6、检测器:将流动相中组分的浓度或量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浓度型检测器:测量载气中组分浓度的变化。热导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