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细则一、技术准备1.1、前期准备工作收到施工蓝图后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图纸审核,逐条记录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及前后相矛盾等疑问之处,然后提交设计院进行复核。图纸审核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内容:图纸中设计漏项处;施工中容易引起争议,误解和歧义处;规范图纸均无规定处;不利于我方施工处;笔误;与其它专业不相符处;因原材料采购等原因需变更处;因甲方要求需变更处。由监理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总体等单位进行图纸交底及会审专题会议,由设计院对施工单位提出的问题进行澄清更正,完善图纸会审手续。编制施工方案(或钢筋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报监理及业主审批。编制技术交底书,然后由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对全体技术人员及带班、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并向施工班组提供技术交底书及施工图纸。1.2、熟悉并掌握常用图集、规范及工具书《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03G101-1)《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03G101-2)《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筏板基础)(04G101-3)《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楼板)(04G101-4)《混凝土结构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06G101-6)《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06G901-1)《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图解》(08G101-11)《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施工手册》(第四版)《钢筋工手册》(第二版)1.3、熟悉图纸熟悉图纸时应特别注意:1.3.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1.3.2混凝土强度等级。1.3.3钢筋搭接长度与锚固长度。1.3.4钢筋的连接方式及规定。1.3.5结构抗震等级。1.3.6选用的节点详图。1.3.7图纸设计依据及选用规范、图集。1.3.8设计图纸中与图集不同处。1.4、熟悉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等技术资料。1.4.1熟悉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单等相关技术资料,做到心中有数。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尽快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1.4.2将所有涉及的变更完全反应在所用图纸上,以期全部反映到实际工作中。1.4.3在熟悉以上所有技术资料的前提下充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以期配合技术部门、预算部门做好技术核定单、预算外签证等工作。1.5、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1.5.1交底要做到切实可行、联系工程实际,保证交底到个人。1.5.2技术交底应包含:钢筋现场施工技术交底,钢筋机械施工技术交底,钢筋现场安全施工技术交底,钢筋机械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等四项。1.6、编制钢筋配料单,并编制钢筋材料计划1.6.1钢筋配料单的编制杜绝按“经验”,应严格按图纸、相应规范、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技术交底等技术资料的要求和规定进行。对于施工图未注明而图集有多种做法的节点,应事先进行对比确定经济上的最优方案并与现场监理沟通。1.6.2钢筋配料单是结构施工图中钢筋工程的细化,是钢筋工的第一手资料,是最直接的技术交底,配料单质量的好坏关系到钢筋工程的成败,编制完毕后应仔细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下发给后台制作班组。1.6.3编制钢筋配料单时应根据钢筋定尺及规范、图集对钢筋接头位置的要求对相同规格的钢筋进行组合,使钢筋“料头”减少到最低程度。1.6.4特殊及图纸设计无法明确部位,应根据现场实际测量尺寸进行料单编制,如阴角45度弯折、基础不同形式封边钢筋的数量等;1.6.5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1.6.6钢筋配料单应及时、准确,且应包含以下内容:①、编制说明②、工程名称③、工程部位(如楼层,梁,板等均作为单一的分部来算)。④、计算日期⑤、第页共页⑥、构件名称,构件位置(标高,轴线位置),构件数量等⑦、钢筋编号、钢筋类型、直径、钢筋大样、长度、根数、重量等⑧、备注:箍筋间距,钢筋放置位置及其它特殊要求等⑨、对复杂构件应画出钢筋排布图⑩、钢筋配料单应进行汇总,包括:单一构件的钢筋分规格重量及总重,相同类型钢筋分规格重量及总重,同一楼层钢筋分规格重量及总重,钢筋接头数量等1.6.7钢筋材料计划的编制:1.6.7.1、钢筋主材及其它消耗材料计划的编制应依据计算用量并充分考虑到现场实际损耗的影响。1.6.7.2、钢筋主材:①、根据汇总的钢筋量考虑钢筋实际损耗,与物资采购部门对现场钢筋进行盘点后,结合现场施工进度情况分节点提出钢筋计划。②、材料计划单应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内容包含:钢筋型号,直径,单位(以吨计),数量(是否拆捆),质量标准,生产厂家(若甲方有要求时应与甲方要求相一致),进场时间等要素。③、材料计划应提前需进场时间10—15天编制,以给材料部门预留足够的考察市场、采购材料时间。1.6.7.3、其它零星材料:包含机械连接套筒、砂轮切割片、扎丝等。①、对于能准确计算出工程量的材料,考虑损耗后确定计划用量;对于无法准确计算工程量的材料,应根据以往施工经验结合现场使用情况确定计划用量。②、材料计划单应书写规范、字迹清楚,内容应包含:型号,规格,单位,数量,质量标准,生产厂家(若甲方有要求时应与甲方要求相一致),进场时间等要素。③、材料计划应提前7天编制并上报工程部审核。二、材料准备、机械准备及人员准备2.1材料准备2.1.1组织材料进场①、与材料部门沟通,确定材料的实际进场时间。②、确保进场路线畅通,确定卸车地点和原材料堆放场地,安排好卸车的相关人员,确保卸车机具运转正常。③、配合材料部门做好材料的进场验收工作,进场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质量标准及生产厂家应与材料进场计划一致。2.1.2材料进场验收:①、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其中各种数据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②、钢筋进场时必须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必须清洁,带有颗粒或片状老锈者不得通过验收,从每批钢筋中抽取5%进行外观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钢筋表面允许有凸块,但不得超过横肋的高度,钢筋表面上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③、钢筋无合格证明、钢筋合格证明及代号与实际钢筋代号不符的不得通过验收。④、钢筋经抽样送检,复试合格后才能使用。⑤、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屈强比、强屈比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a.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b.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⑥、现场加工时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⑦、机械连接套筒一般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制成,表面应有规格标记,并有出厂合格证、钢材质量证明文件及型式检验报告。2.1.3现场布置及材料堆放①、根据现场平面布置图,确定钢筋原材堆放场地、后台加工场地和成品堆放场地。②、原材料堆放场地和成品堆放场地应硬化,且有防水措施。③、钢筋加工半成品码放措施要便于吊装移动。④、钢筋进场后要按规格、品种分别堆放整齐。⑤、雨雪天气做好钢筋原材及半成品的覆盖工作。2.2、机械准备①、充分了解各种钢筋机械的性能,能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的钢筋加工机械的型号及数量。(施工机械性能及使用详见《施工手册》钢筋工程分部相关章节)②、安排相关人员配合项目部设备管理员做好钢筋加工机械的管理工作,包括钢筋加工机械的安装、调试、保养等工作。③、结合机械使用情况,做好机械易损部件的储备工作。④、要求作业人员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各机械操作规程操作,使用时如发现钢筋加工机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项目部设备管理员。⑤、做好设备及小型机具的报验工作。2.3、人员准备①、钢筋配料、加工及钢筋绑扎、钢筋连接等各工种人员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一般应设置1—2个管理人员负责钢筋配料及现场管理工作,下设若干个钢筋加工制作班组和钢筋绑扎班组。②、施工前检查并收集特种工人员证件,并对特种工进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③、做好麦收、秋收期间等特殊施工阶段的人员调配工作。三、钢筋施工工艺工艺流程:下料→弯制→半成品验收→连接与安装→成品验收3.1、钢筋下料①、下料前复核钢筋下料单,检查下料单有误遗漏或错误。下料单应具备以下内容:钢筋编号、钢筋大样、钢筋规格、单根长度、根数等。②、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③、钢筋调直,采用钢筋调直机进行调直,禁用冷拉方式进行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情况。④、根据下料单进行钢筋下料,每种钢筋下料后用标签标明钢筋的编号、根数等信息。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3.2、钢筋弯制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3.3、半成品验收在钢筋弯制过程中检查每种钢筋的弯制样品,主要检查每个弯折段的长度、弯折角度、弯心半径是否复核下料单及规范要求。每种钢筋全部弯制完成后集中检查,如有不合格产品,要求剔除重新弯制。3.4、钢筋的连接钢筋连接方法主要有焊接连接、绑扎搭接连接和机械连接。一般规定: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2、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②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③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3、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及接头面积百分率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②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③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机械连接:受力主筋的接头优先采用可靠的机械连接。a)在进行钢筋连接时,钢筋规格应与连接套筒规格一致,并保证丝头和连接套筒内螺纹干净、完好无损。b)钢筋连接时应用工作扳手将丝头在套筒中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