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十章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像纵横全图的经纬线,勾勒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壮美景象。•何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呢?相比之下,“总体布局”的意义主要不在于“总体”,而在于“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然是总体性的事业,这个事业如何开展,如何实现它的战略目标或“总任务”,不能停留于目标的设定和任务的提出,而要在目标的实现上下工夫,要有谋划、有布局。“布局”不仅更接近于目标实现的实践环节,而且它直接是目标实现的实际战略部署和行动步骤,因而含义更加明确、具体。导学•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党不断思考这一事业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任务,不断作出新概括、新部署,一次次深化并不断完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重要思想;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2007年,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导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了。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导学•站在新的历史方位,2017年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并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路线图,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书。导学•“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那么,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相互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概而言之,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共同致力于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统一于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目标。导学•第一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第二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三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第四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第五节建设美丽中国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必不可缺。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协调•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协调发展,要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绿色•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就是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坚持开放发展,就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髙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共享•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就要不断把“蛋糕”做大,又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共享发展的内涵•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们应从整体上把握新发展理念,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只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适应新需求变化,才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推动高质量发展。思考:•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如何进行供给侧改革?什么是供给侧?VS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供给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主要矛盾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是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在相互推动中实现经济发展。•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什么是供给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供给结构调整,更好地满足需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其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包括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等方面;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供给侧包括生产要素、生产者和产业三个逐次递进的层次,构成经济增长的供给体系;“结构性”指三个层次是按照什么比例进行配置的,不同的组合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改革”指通过完善制度建设来调整生产关系,改变三个层次的重大比例关系,既包括数量关系调整,也包括质量提升。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主要矛盾在供给侧。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政策是以供给侧为重点还是以需求测为重点,要依据一国宏观经济形势作出抉择。•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找准在世界供给市场上的定位;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就是要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要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水平,增强制造业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和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提高传统产业的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一体化网络效应,强化基础体系的支撑作用。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实•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本土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等方面,而在价值竞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我国制造业在规模上居全球之首,但依然表现出“大而不强”的特征,从而使得中国制造长期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以iphone手机为例,我国是iphone手机的组装生产基地,但每生产一部手机我国仅获取总利润的3.63,美国企业获取近50的利润,日本企业获取30以上的利润,韩国企业获取10以上的利润。我国制造业规模大与产值小的不均衡现象,也折射出我国制造业存在产出效率与附加值偏低的问题。据联合国工业相关组织资料显示,我国制造业人均附加值仅相当于爱尔兰的十分之一,在世界排名50位左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中国制造2025: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提出:2014年12月,“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2015年3月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组织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升级。也正是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意义:“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我国在实行近40年的改革开放、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商品市场(目前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均在98以上)后,生产要素市场发展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一是普遍存在的二元结构双轨运行现象。实质上,不仅仅是二元双轨,而是多元多轨。二是价格扭曲。三是市场壁垒。•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从供给侧看,要素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科技成果、制度等要素的数量与组合方式往往决定着经济绩效。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1 / 6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