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232017高二下4月统考语文试卷【2017高二下4月统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从道不从君“从道不从君”这句千古以来曾激励过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出自《荀子•臣道》。作为口号,这句话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其精神,是对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的传承和发挥。但需要强调的是,这样的口号和精神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明确宣称:“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但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称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可见荀子秉承的民本主义主张安政惠民,是以君主对民众的绝对统治为前提和基础的。民众不过是水,而君主则是凌驾其上的舟舆。水是工具或手段,而舟舆才是主体,才是目的。荀子说:“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这最后一句,才是点题:所谓重民爱民,无非是“求其为己用,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23为己死”。这与西周以来作为统治智慧结晶的敬德保民思想一脉相承。理解“从道不从君”,关键在一“道”字。春秋以来,道在道路、道理含义基础上升华为一个颇具哲学意义且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甚至被称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然而,先秦诸子的“道”具有主观性的终极价值,含摄的乃是最高的政治秩序以及行为与道德的最高原则。这仅限于政术或治道层面,而没有达到政理或政道的境界。对先秦诸子来说,“他们全部思考的是对曾经称为‘天’的权威的道德和政治秩序之瓦解的回应;而且,对于他们所有人来说关键问题并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这是规范国家与指导个人生活的道。”有人将道与真理等量齐观,但我们知道,首先,“道”是主观建构之“路”,其本质是“人道”;而“真理”是客观发现之“真”,具有绝对性和先验性。其次,“道”可以是多元的,可以变化的;而“真理”是唯一的,永恒的。第三,“道”追问“可”与“不可”;“真理”追问“是”与“不是”。荀子之“道”与真理无关,归根结底是超验性的“圣王之道”,就本质而言,在上者乃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在下者则流为具体的安邦治国之道术。在荀子心中,“道”的这种本质属性十分明确。他说:“道也者,治之经理也。”“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道也者何也?曰: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23礼义辞让忠信是也。”可见荀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属于形下意义的治道,是借助先王的名义而抽象出来的君主政治的一般原则。它不是科学与理性的结晶,而是统治术以及经验的提炼。“从道不从君”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先王之道构建了社会的政治秩序,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伦理原则,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从道不从君”的提出,意味着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将作为整个君主制秩序与文化象征的君道而不是君主个人奉为终极权威。1.下列对“从道不从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B)A.“从道不从君”作为口号曾想挑战君主政治,倡导体制外的独立人格。B.“从道不从君”的精神,传承和发挥了充溢着民本主义思想元素的古老政治教条。C.“从道不从君”作为精神被推祟,虽不是荀子的本意,但作为口号被提出,却是荀子的发明。D.“从道不从君”的关键在“道”字。春秋以来,“道”升华为中国思想传统中最崇高的概念。1.答案:B(A.“曾想”错,C.原文是“既非荀子的发明,也不是荀子的本意”,D.第二句错)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23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D)A.荀子主张“安政惠民”,是由他所秉承的民本主义决定的,他并不主张权力回归人民,而认同君主对人民的绝对统治。B.先王之道明确了个人在宗法人伦关系网络中的名分与地位,认可君主政治前提下的最高道德原则。C.“尊重爱民”是指统治者认为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体恤民众,给民众一定的生存空间,让民众心甘情愿为其服务,达到“求其为己用,为己死”的目的。D.荀子一方面接过了孟子暴君放伐论的旗帜,另一方面又严格界定了君与民的主从身份及地位,宣称“天之立君,以为民也”。2.答案:D(后面解释的是第一方面的内容)3.根据本文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C)A.“从道不从君”的观点之所以成了激励无数文人士子抱持独立个性与品格的口号,是因为它符合文人士子的精神追求。B.“从道不从君”超越了对具体的君主个人的忠诚,是对以君主政治为最高目标的价值认同与道德恪守,在今天仍有一定进步意义。C.无论是“主观建构之路”的道,还是“多元的,可以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23变化的”道,抑或是追问“可”与“不可”的道,其本质都是荀子认为的“人道”。D.先秦诸子思考的关键问题不是西方哲学的所谓“真理是什么”,而是“道在哪里”的问题,说明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3.答案:C(不是荀子认为,是我们认为)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知忠州,俗畜蛊①杀人,尚宽揭方②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谭③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④陂⑤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6/23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节选自《宋史》)【注释】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②方书:记载药方的医书。③谭:通“谈”,与……商谈。④召信臣:西汉水利名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⑤陂(bēi):池塘。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尚宽趣尉出捕趣:催促B.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像:形象C.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副:帮助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7/23D.谭民易白金,期会促,期:约定5.下列句子全都直接体现赵尚宽“勤于农政”的一组是(3分)(C)①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②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③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④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⑤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⑥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A.②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⑤D.④⑤⑥5.答案:C(②与农政无关;④从侧面反映出;⑥并未表明其勤于农政)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赵尚宽善于地方治理。他任平阳县令时,临县有十几名重囚逃逸,杀死居民,且将犯平阳。赵尚宽利用罪犯们嚣张、麻痹的心态,果断出击,将罪犯全部杀死。B.治理忠州时,赵尚宽到任后,提供药方,教人服用,并对养蛊的人彻底追查,改变了当地蓄蛊杀人的恶俗;还果断拿出官币为当地百姓垫付盐银。C.在同州、宿州任职期间,赵尚宽对河中府神勇卒与他们的校尉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妥善处理,既扑灭了士兵中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8/23动乱的苗头,也让贪婪暴虐的校尉受到了惩罚。D.治理唐州时,赵尚宽率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垦辟荒田,彻底改变了当地先前土旷民稀的状况,受到了仁宗的的褒奖。王安石、苏轼作诗赞美他。6.答案:A(原文是“蹑其后,悉获之。”不是杀死)7.把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贼人以为我们不可能前往,(所以)正处于懈怠慵懒的状态,这样正好容易捉拿。应该赶紧去,不要让他们散开,又去为非作歹。(5分)解析:谓、亟、且每个一分,语句通顺2分。(2)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赵尚宽又请求把荒地按照人口分给他们,并且用官方的钱贷给百姓让他们购买耕牛。等到三年后,长满丛杂草木的荒地变成了肥沃的土地。(5分)解析:计、贷、比、膏腴每个一分,语句通顺1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寒食江州满塘驿宋之问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9/23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遥怜巩树花应满,复见吴洲草新绿。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驿骑明朝发何处,猿声今夜断吾肠。【注】满塘驿:江州的一个小驿站,是宋之问被贬钦州过江州时停住的地方。8.这首诗的尾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5分)①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感慨身为逐臣,漂泊异乡,明朝骑马上路,不知前途在何方,因此夜闻清猿悲啼,更添肠断之痛。(3分)②表达的是思归怀乡之情以及对遭贬南行的哀伤之情。(2分)9.这首诗的颔联中“应”和“新”两字极富意蕴,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①“应”字有推测之意,富于想象。诗人身为逐臣,不忍离京却无奈被逐出京,此时身在江州,回望京洛,想象京洛之地花开正盛,表现了内心的留恋之情;②“新”字足见并非第一次所见。诗人身处江州,眼前的绿草触动心中的思归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0/23(《荀子•劝学》)(2)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3)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4题。钱玄同:真的猛士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号疑古,浙江吴兴人,北京大学教授,“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那是1917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1/23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段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