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绪论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也叫认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的认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含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包括结构主义心理学、心理主义和信息加工心理学。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将人脑和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但这种类比之设计软件,而不涉及硬件。(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认知的加工过程,实质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过程)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其实都是抽象推理)(一)减法反应时实验该实验方法最初由荷兰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968)提出。实验设计为:给被试先后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有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一信息加工过程。然后测定两种作业各自所使用的反应时,两个反应时之差便是某该信息加工过程所耗费的时间。A活动——RT1:(识别)时间C活动——RT2:(识别+辨别)时间B活动——RT3:(识别+辨别+选择)时间RT2-RT1=:(辨别)时间RT3-RT2=(选择)时间Posner的实验:1.实验过程:2.结果分析:(二)“开窗”技术“开窗”实验的目的是采开“开窗”技术,将大脑进行信息加工过程及其所使用时间直接地测量出来。使用研究者可以清楚感知该过程。经典实验:字母转换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大脑在进行字母转换加工时,通常经历三个加工阶段:对于任何形式的反应时实验,都要求被试在保证反应正确的前提下尽快做出反应。反应时实验中普遍存在的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它表明被试在此类实验中,可有不同的速度-正确率权衡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反应。(三)出声思考即让被试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第二讲感知觉一、感觉的涵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某种特征的直接反映,是一个人接受外界信息、觉察和获取刺激信息的重要渠道。感觉受人的解剖生理特点的制约,是某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同时也受到客观事物各种物理特性与属性的影响。感觉信息加工:指感觉器官与刺激物信息相互接触之后,感受器将物理刺激转化为生物电信号,籍此把外部事件的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特定区域的过程。感觉信息:在人脑内瞬间滞留的外部信息。它本质上是尚未经过诠释与归类的信息。感觉信息只有被个体“注意”时,才能被进一步加工处理。刺激感觉信息加工信息二、知觉信息加工(一)有关知觉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知觉和感觉是有区别的:感觉是人脑对滞留在感受器上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具体信息的反应。知觉是有组织的信息,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即对感觉信息赋予了一定的意义。感觉的刺激信息是具体的,知觉的刺激信息则是较抽象的。感觉信息加工为知觉信息加工提供了材料和可能。但从时间上讲,感觉和知觉活动过程经常是重叠在一起的。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与人的知识经验是分不开的,并因此而具有间接性质。实验证明1.知觉恒常性的一个例子2.音素恢复实验3.句子识别的实验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axle.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shoe.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orange.Itwasfoundthatthe*eelwasonthetable.这些实验结果表明,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以依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个词所缺失的字母(音素)恢复起来,上下文不同,所恢复的音素也不同。这种音素恢复现象是已贮存的知识作用的结果,依赖于现实刺激的信息和已贮存的信息的相互作用。第一类:正常句,即合乎语法并有一定意义的句子,如Awitnesssignedtheofficialdocument.Sloppyfieldinglosesbaseballgames.第二类为异常的句子,这些句子合乎英语语法,但没有任何意义,如Awitnessappraisedtheshockingcompanydragon.Sloppypoetryleavenuclearminutes.第三类句子为非语法句,它们既不合乎英语语法,也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是一些字词的随机组合而已,如Alegalglitteringtheexposedpicnicknight.Losespoetryspotstotalwasted.结果表明:正常句子的知觉都优于异常的句子,而异常的句子又优于非语法句。正常句子和异常句子在知觉上的差别说明人可应用句子的意义,而异常句子与非语法句的差别则说明人可将语法应用于知觉,两者都表明人已有的语言知识对知觉的作用。理论观点——知觉的假设检验说上下文的作用。过去的知识经验主要是以假设、期望或图式的形式在知觉中起作用的。人在知觉时,接收感觉输入,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的假设,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单元而形成对某种客体的期望。知觉是在这些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规划下进行的。依照以上看法,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的解释,这被称作知觉的假设检验说(或假设考验说)。(二)知觉信息加工过程觉察:发现某事物的存在,但并不知道是什么;辨别:把某事物的属性与另一事物的属性区别开来;确认:将当前所获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比较,在脑中确定知觉对象是什么,命名并将其纳入某个一定范畴。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知觉过程有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的区分。直接知觉指知觉者直接从客观事物中获得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整体属性的反映;间接知觉指知觉者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既有直接性质,又有间接性质?直接性质:基本原材料是感觉的东西。间接性质:对感觉的东西赋予意义。三、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种信息加工过程:自下而上(Bottom-Up)加工(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上而下(Top-Down)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的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两者的关系: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是两种方向不同的加工,两者结合而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四、模式识别(一)什么是模式识别所谓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人的模式识别常表现为把所知觉的模式纳入记忆中的相应的范畴,对它加以命名,即给刺激一个名称。(二)模式识别过程模式识别可看作一个典型的知觉过程,它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此,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模式识别过程一般经历分析、比较和决策三个阶段(三)模式识别理论1.模板说其核心思想是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在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本即称作模板(Template),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预加工过程:即在模式识别的初期阶段,在匹配之前,将刺激的外形、大小或方位等加以调整,使之标准化。模板说的局限2.原型说原型说是针对模板说的不足而提出来的。其突出特点是: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Prototype)。原型被看作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因此,在模式识别的过程中,外部刺激只需与原型进行比较并达到近似的匹配即可。当刺激与某一原形有着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得到识别。实验3.特征说特征说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折,也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亿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这就是一般的特征分析模型。特征说具有一定的优点。首先,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就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其他细节,避开预加工的困难和负担,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性。其次,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许多不同的模式中,必然要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第三,由于需要获得刺激的组成成分信息,即抽取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进行识别,这使模式识别过程可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字母识别实验当一些字母的特征有较大差别时,就容易对它们作出区分,否则就会发生困难。字母混淆矩阵鬼城模型这个模型的特点是将模式识别过程明确地分成4个功能不同的层次,但它的本质与前面说的一般的特征分析模型是完全一致的。第三讲注意(对注意的作用机制的解释)一、注意的理论模型(一)Broadbent的过滤器模型(FilterModel)过滤器模型认为,来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但人的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加工能力极其有限,于是出现瓶颈。为了避免系统超载,需要过滤器加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而其余信息可能暂存于某种记忆之中,然后迅速衰退。注意的作用就象过滤器一样,通过它的过滤,使输入通道的一些信息能够通过内部容量有限的通过进入高极中枢过程,而其它的信息则被过滤掉。因此,注意的工作是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的。实验支持:1.双耳分听实验实验结果,被试在此实验中通常采用两种应对策略:1、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听到的信息;再现正确率为65%。2、以双耳同时接收信息的顺序成对地再现信息,如6,4;2,9....正确率为20%。被试注意到一只耳朵的信息时,另一只耳朵的信息被过滤掉。2.追随(程序)实验实验设计: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在放音的过程中要求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某只耳朵听到的声音。利用这种复述技术使被试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该耳朵叫追随耳)。而另一只耳朵就叫非追随耳。实验结果:对于追随耳的信息。被试能够很好的复述,而对于非追随耳的信息,被试的回忆效果很差。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或其它的聚会上,您正在和几个人专注地交谈。这时,您对人其它人的交谈是不能识别的,但如果外面有人提起您的名字,您可能会注意到,而与你交谈的其它人却不一定注意到。对过滤器模型的反证实验实验结果发现:被试在这样的实验中会根据材料的特点重现刺激信息,如6、2、9;DEARAUNTJANE对于这种实验结果,存在两种看法:1、过滤器通道可以快速转移;2、注意的工作机制不是单通道模型和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工作,过滤器模型不正确;过滤器模型的缺陷:(二)Treisman的衰减模型(AttenuationModel)衰减模型认为,注意的工作方式不是以全或无的单通道方式,而是多通道方式工作,但是在多通道的信息加工中,每个通道的信息得到加工程度是不一样的。追随耳的信息加工如方式如过滤器模型所述,而非追随耳的信息也有可能通过过滤器而被加工,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在通过过滤器信号被衰减。对两种模型的评价:1.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都是认为注意发生在对信息初级分析和高级意义分析之间,换言之就是因为有了注意所以才有知觉,有了对刺激信息的意义的获得。2.两种模型的根本出发点是一样的。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是有限的,必须通过过滤予与调节,这样才有注意这种心理机制。3.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