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8-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2019年高考化学母题题源系列-Word版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18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北京卷【母题题文】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Ag2SO3、Ag2SO4或二者混合物。(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2-4SO的产生有两个途径: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途径2:实验二中,2-3SO被氧化为2-4SO进入D。实验三:探究2-4SO的产生途径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2-4SO生成。(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Cu+2H2SO4(浓)CuSO4+SO2↑+2H2O②饱和NaHSO3溶液(2)①Ag2SO3+4NH3·H2O=2Ag(NH3)2++23SO+4H2O②H2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3)①Ag+Ag2SO4溶解度大于BaSO4,没有BaSO4沉淀时,必定没有Ag2SO4②途径1不产生24SO,途径2产生24SO(4)2Ag++SO2+H2O=Ag2SO3↓+2H+(6)实验条件下:SO2与AgNO3溶液生成Ag2SO3的速率大于生成Ag和24SO的速率碱性溶液中23SO更易被氧化为24SO【试题解析】(1)①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②试剂a为饱和NaHSO3溶液,用于观察气体流速,且在SO2饱和NaHS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可防止倒吸。(2)①Ag2SO3溶于氨水得到Ag(NH3)2+,离子方程式为:Ag2SO3+4NH3·H2O=2Ag(NH3)2++23SO+4H2O;②沉淀D洗涤干净后,加入过量稀盐酸,BaS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BaCl2和SO2、H2O,则滤液E中含有BaCl2和溶解在水中的SO2形成的H₂SO3,可向E中加入H2O2溶液,H2O2将H2SO3氧化生成24SO,24SO和Ba2+反应产生白色BaSO4沉淀,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3)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为AgCl,证明溶液A中含有Ag+;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溶液A中不含24SO,由于Ag2SO4微溶于水,则B中不含Ag2SO4,从而确定途径1不产生24SO,途径2产生24SO。(4)由(3)推知,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2SO3,离子方程式为2Ag++SO2+H2O=Ag2SO3↓+2H+。(6)对比分析(4)(5)可知,SO2与AgNO3溶液生成Ag2SO3的速率大于生成Ag和24SO的速率,再结合实验二可知,碱性溶液中23SO更易被氧化为24SO。【命题意图】本题是一个探究性试题,主要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常见离子的检验等知识,考查考生实验理解能力、根据要求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和对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命题方向】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的综合考查是高考的热点,该类试题的一般考查为: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及化合物及相关理论知识,还涉及对探究方法的考查;将化学基本理论、探究性实验、定性与定量实验放在一起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题目给定的信息,对知识进行迁移应用,解决相关问题。2020年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的考查仍为热点,涉及气体制备、物质的提纯和分离、离子的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将继续以生产、生活为背景,题目中会提供制备物质的性质。【得分要点】探究实验异常现象成为近几年实验探究命题的热点,突出对实验能力的考查。该类试题的解题策略为:(1)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2)定多变:在探究时,应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另外探究性题型中考虑问题的思路不能局限于个别问题、不能局限于固定的知识,需要全面考虑。尤其注意最后一空为开放性答案,要注重多角度思考。易错点一不能速解装置图评价题1.查实验装置中的仪器的使用和连接是否正确;2.查所用反应试剂是否符合实验原理;3.查气体收集方法是否正确;4.查尾气吸收装置、安全装置是否正确;5.查实验目的与相应操作是否相符,现象、结论是否统一。易错点二物质制备和实验设计中的易错点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前先验纯等)。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4.防吸水(实验取用和制取易吸水、潮解、水解的物质宜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如NaOH固体应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中称量)。5.冷凝回流:有些反应中,为减少易挥发液体反应物的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需在反应装置上加装冷凝回流装置(如长玻璃管、冷凝管等)。6.易挥发液体产物(导出时可为蒸气)的及时冷却。7.仪器拆卸的科学性与安全性(也从防污染、防氧化、防倒吸、防爆炸、防泄漏等角度考虑)。8.其他,如实验操作顺序,试剂加入顺序等。易错点三不能正确评价实验方案评价实验方案的三角度1.【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实验小组制备高铁酸钾(K2FeO4)并探究其性质。资料:K2FeO4为紫色固体,微溶于KOH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在碱性溶液中较稳定。Ⅰ制备K2FeO4(夹持装置略)(1)A的作用_____________。(2)在答题纸上将除杂装置B补充完整并标明所用试剂:________。(3)在C中得到紫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Ⅱ探究K2FeO4的性质:取C中紫色溶液,加入稀硫酸,产生气体和溶液a。为证明是否K2FeO4氧化了Cl-而产生Cl2,设计以下方案:方案Ⅰ取少量a,滴加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方案Ⅱ用KOH溶液充分洗涤C中所得固体,再用KOH溶液将K2FeO4溶解,得到紫色溶液b,取少量b,滴加盐酸,有Cl2产生(4)由方案Ⅰ中溶液变红可知a中含有_____离子,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还可能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用离子方程式表示)。(5)根据方案Ⅱ得出:氧化性Cl2________FeO42-(填“”或“”),而K2FeO4的制备实验实验表明,Cl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氯气发生装置(2)(3)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4)Fe3+4FeO42-+20H+==4Fe3++3O2↑+10H2O(5)溶液酸碱性不同【解析】【分析】(1)浓盐酸和KMnO4混合可生成氯气;(2)装置B为除杂装置,反应使用浓盐酸,浓盐酸会挥发产生HCl,使得产生的Cl2中混有HCl,需要除去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达到除杂的目的;(3)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紫色的为K2FeO4,在碱性条件下,Cl2可以氧化Fe(OH)3制取K2FeO4,结合守恒法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方案I中加入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说明反应产生Fe3+,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注意K2Fe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自身转化为Fe3+;(5)Fe(OH)3在碱性条件下被Cl2氧化为FeO42-,可以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FeO42-,而方案Ⅱ实验表明,Cl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方案Ⅱ是FeO4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l-生成Cl2,注意两种反应体系所处酸碱性介质不一样。【详解】(1)浓盐酸和KMnO4混合可生成氯气,则A装置的作用是氯气发生装置;(2)装置B为除杂装置,反应使用浓盐酸,浓盐酸会挥发产生HCl,使得产生的Cl2中混有HCl,需要除去HCl,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达到除杂的目的,所以装置B应为;(3)C中得到紫色固体和溶液,紫色的为K2FeO4,在碱性条件下,Cl2可以氧化Fe(OH)3制取K2FeO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l2+2Fe(OH)3+10KOH===2K2FeO4+6KCl+8H2O;(4)方案I中加入KSCN溶液至过量,溶液呈红色,说明反应产生Fe3+,但该离子的产生不能判断一定是K2FeO4将Cl-氧化,注意K2Fe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酸性溶液中快速产生O2,自身转化为Fe3+,发生反应为:4FeO42-+20H+═4Fe3++3O2↑+10H2O;(5)Fe(OH)3在碱性条件下被Cl2氧化为FeO42-,可以说明Cl2的氧化性大于FeO42-,而方案Ⅱ实验表明,Cl2和FeO4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相反,方案Ⅱ是FeO42-在酸性条件下氧化Cl-生成Cl2,两种反应体系所处酸碱性介质不一样,所以可以说明溶液酸碱性会影响粒子氧化性的强弱。2.【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某小组欲探究Cl2与KI溶液的反应,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已知:I2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KI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大,其原因为I2(s)+I-(aq)I3-(aq)完成下列填空:(1)仪器A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2)该实验设计装置存在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改进之后,进行后续实验。(3)C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当E装置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4)当氯气开始进入D时,D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不断向D中通入氯气,看到溶液颜色逐渐加深,后来出现深褐色沉淀,试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5)持续不断地向D中通入氯气,看到D中液体逐渐澄清,最终呈无色。实验小组猜想,D中无色溶液里的含碘物质可能是HIO3。①按照实验小组的猜想,用化学方程式解释“D中液体逐渐澄清,最终呈无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②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实验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ⅰ.取反应后D中溶液5.00mL(均匀)于锥形瓶中,加入KI(过量)和足量稀硫酸。ⅱ.向上述锥形瓶中滴加淀粉指示剂,溶液变蓝,用0.6250mol/L的Na2S2O3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消耗Na2S2O3溶液VmL。已知:2HIO3+10KI+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