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考在试题命制中史学研究类试题作为一种新的题目类型,地位日益凸显。已成高考命题的新趋势之一。山东2010年27题考查到史观问题(影响史料解释的因素)2011年27题考查史料运用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事物)33题考查影响史料解释的因素(研究者的评价立场)12年16题影响史料解释的因素(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13年35题改革史考查史料价值(文字史料话本的价值)14年38题第(3)问考查史料选择的问题(史料价值)考情分析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高考”部分5道题目的练习,了解高考中有关史料研究类题目的考查角度。2、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合作探究,总结史料研究类题目的一般规律,如史料的类型、获取史料的途径、影响史料解释的因素以及史料运用的原则和方法等。3、运用所总结的规律和方法进行达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根据表现形式(载体)的不同,史料被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类型。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文字(文献)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档案文书、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志、信件等;口述史料是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指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调查记、座谈录音等;影像史料是指图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史料类型按史料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第二手史料。1.含义:(1)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2)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是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传说上古的时候,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自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课本中的史料这些属于哪一种史料呢?探究一材料阅读材料“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二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同意第一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的记述,具有直接性,应属于第一手史料;同意第二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在事后的记述,因此在描述的过程中难免有遗漏或遗忘,有时还会带有主观色彩,据此很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因此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3分)(2012·滨州市高三一模)下面图片材料《好大的南瓜呀!》若用于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它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它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它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3.周氏告诉了鸣凤一个不幸的消息。周氏虽也不忍,但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自己也不敢违抗。4.鸣凤抱定死的决心,她摸索到花园的湖池边,那是她被迫选定的归宿地。1.一天,鸣凤在走廊上遇见觉慧,便习惯地称呼觉慧为“三少爷”。2.觉慧和鸣凤正在聊天,大太太周氏派人来找凤鸣……探究二史料价值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使用材料甲、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材料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甲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2014年8月11日报道,广岛大学副教授崔真硕在今年上半年的“演剧与电影”课里,放映了一部名为《未结束的战争》的纪录片。该影片有多位韩国慰安妇口述当年的历史,也包含了日本中央大学、发掘慰安妇历史资料的教授吉见义明的讲解,以及美国的日籍下院议员本田麦克对二战慰安妇表示同情的发言。一些右翼分子喊出了“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对此你做何评论?(3分)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绝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右翼分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否定日本侵略的历史。(3分,每点1分)火烧阿房宫项羽含冤2000多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000多年来,项羽都被认为是火烧阿房宫的罪魁祸首。但考古显示,阿房宫夯土台上仅有夯筑土墙没有秦代宫殿建筑遗迹。根本没建成,何谈被项羽付之一炬。秦陵甲胄出土改变“秦代无头盔”之说人们往往被兵马俑所震撼,但令人费解的是兵马俑中的士兵没有一个人戴头盔,不少专家学者认为秦人尚武,不怕死,才会在战场上光头赤膊,不戴头盔。然而在1998年,考古人员在秦陵发现了石铠甲坑,出土石质头盔,该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代军事装备研究上的一个空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4分)影响史料解释的因素探究三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这位学者的观点具有合理性。因为一方面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所有事件;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主观认识(所处立场)不同,因此对历史的记载会出现差异。(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得分)2010年全国新课程卷第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问题的认识①它是中国工业基地、技术中心、商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对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挥带头作用;②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③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窗口,也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有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你认为该判断()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史料运用的原则和方法(1)理由:不能由单一的材料推导出宏大的历史结论。(孤证不立)(3分)结论可修改为“秦代货币设计受皇权至上的思想影响比较大”。(3分)或:材料可增加,历代沿袭了圆形方孔的货币样式;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明朝北京城的设计等。(3分)(2)原则:论从史出。探究四探究四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一分材料说一分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某组同学主题探究学习的相关材料和结论组别材料结论某组秦统治者认为外圆象征天命,内方代表皇权,把钱做成外圆内方的形状,象征君临天下,皇权至上,秦“半两”流通到何处,皇权威仪就散布到何方。“皇权至上”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思想的主流。(1)指出该组从材料直接推导出结论不合理的原因,(3分)并补充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3分)(2)从探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3分)(斯大林确实放弃了新经济政策,但判断这个“放弃”正确与否,不能仅仅看他是否符合列宁的教导,而要看它是否合乎当时的实践。——吴恩远《俄罗斯最新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历史评价的一些新观点》2010年福建文综卷第17题: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A.与时代同行B.有历史观引导C.为现实服务D.充分掌握史实史料选取和运用应注意原则或方法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3.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4.多重史料相印证5.单个证据不成立(孤证不立)6.要用辩证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