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三国演义》之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他集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乱世之奸雄曹操是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大奸臣。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终归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人物,他也不可避免的有着特定历史烙印1、奸诈狡猾,玩弄权术《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场就这样写到: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忽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1]。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有了极深的心计,长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奸诈之才能令人感慨,如此事例如杀王垕、“割发权代首”等。2、生性多疑,滥杀无辜曹操他的多疑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能体现出曹操多疑的例子莫过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了。《三国演义》第四回有写到:曹操暗杀董卓没有成功,遭董卓通缉,投奔吕伯奢庄上,吕盛情接待,欲杀猪相款。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但闻人语曰:“傅而杀之,何如?”[2]曹操顿时杀了八口人。后来发现杀错了,索性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曰:“宁叫我负天下,-2-休教天下人负我。”[3]当猜测到某人有颠覆政权的行为或者哪怕仅仅是一丝意念,曹操总是杀人不眨眼,不曾有过片刻的犹豫,严格按照“罚不逾时”的古令,在第一时间先下手为强。此外,为了自家性命的安全,他常常也会或事急从权,或巧生变诈,杀人于无形之中。如此多疑和霸道让人汗颜!(二)治世之能臣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的一面,但更有“雄”的一面,他的胸怀宽广,他的诚挚更能令人赞叹。他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起过相当大的作用。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政治家曹操(1)求贤若渴,重视人才;曹操非常重视人才,对人才求贤若渴,极力搜罗,加以重用。在他的麾下,“荀攸,郭嘉,程昱,机智深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敦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9],正是这些文臣武将的运筹谋划和拼死战斗,才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步扩大,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官渡之战期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曹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先拜于地”。[10]以曹操当时贵为丞相的地位,对投诚自己的布衣谋士尚且如此,这种识才、爱才、重才之心,可见一斑。(2)胸襟开阔,豁达乐观。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若论胸襟开阔,豁达乐观,曹操当首屈一指。“白门楼吕布殒命”一回中,曹操擒住张辽,本打算亲手杀了他,但听了刘、关的劝谏,马上一改前态,掷剑而笑,并“亲释其缚,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关羽降汉不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不但赐与府第给关羽和刘备两位夫人居住,还赠与关羽异锦袍,赤兔宝马,美女金帛。关羽得知刘备确切消息,封金挂印护嫂寻兄,曹操“叱退蔡阳,不令追赶”,并亲自为关羽送行,赠与路资锦袍。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深究。官渡之战后,发现了大量“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曹操“命尽焚之,更不再问”,足见其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气度。2、军事家曹操(1)以法治军,治军有道无论曹操在战略、战术上做得怎样出色,如果其军队没有较强的战斗力还是不行的。吕布的军队号称勇悍,袁绍的军队人数最多,经过多次较量之后,都为曹-3-操所败,说明曹军的战斗力是很强的。曹操军战斗力之所以强,是因为他作战时能身先士卒,领兵一贯采取精兵、简政、重视粮食生产及运输等措施所致。第十七回,曹操行军途中,见一路麦已熟,曹操传令不得让马践踏麦地,如有违犯,一律斩首。于是士兵皆下马步行,惟恐踏坏了麦子,可是曹操自己所骑的马却因受惊而踏了麦田,操曰:“吾自制法,吾自犯之,何以服众?”[11]于是,曹操便要拔剑自刎,经众人力劝方才罢休,割下一绺头发“割发带首”作为处罚,于是三军悚然,没有人不遵守军令的。(3)豪爽多智,指挥若定。曹操的机智,在《三国演义》中可以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就连鲁迅也说,罗贯中“要写曹操的奸,结果倒好象是豪爽多智”[13]。曹操“濮阳诈死破吕布”,“安众设伏破张刘”,“抹书间韩遂”,“望梅止渴”,“割须弃袍”等,无不体现了他过人的智慧。曹操的指挥才能,在《三国演义》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削平群雄的大小战斗中,曹操总是指挥若定,胜不骄,败不馁,屡出奇计,或转败为胜,或化险为夷。(4)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曹操多年征战,不避箭矢,不避斧钺,常常亲自领兵上阵,与群雄厮杀,曾被兵卒所擒,被徐荣射中肩膊,被马超追杀得“割须弃袍”。他的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激励了全军将士莫不死战,最终削平了群雄,统一了北方。见第十二回濮阳城曹操大战吕布,曹操领众将,率兵入城。李典曰:“主公且在城外,容某等先入城去。”操喝曰:“我不自往,谁肯向前!”[14]遂当领兵直入。曹操能如此身先士卒,曹军士气怎么能不高?曹操起兵,打过不少败仗,但军队始终没有溃散,皆得力于他治军严格,首先从我做起,以身作则。罗贯中虽然在小说创作中不可避免的从个人的立场出发,对曹操所作所为进行贬斥,但曹操却以其所为超出了作者笔下的范围,以一个治世能臣的形象展示于人们眼前。文学家曹操作为建安时期的大诗人,大文学家,曹操对建安文学的发展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对建安风骨的形成和建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围绕在曹操的身边,不仅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班文人,更有曹丕、曹植两个独具文学天赋的儿子。在他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支持下,汉末朝堂文学氛围十分浓厚,涌现出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三曹七子”。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在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4-赋诗”中,他触景生情,吟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美妙的诗句。就凭曹操能诗能文这一点,也是其他三国群雄所难于相比的。二.曹操形象的复杂性及原因简析在曹操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点:笼络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颟顸;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使的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复杂的性格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有特征,使我们不禁被曹操这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曹操的“奸”与“雄”的对立在他的性格系统中是统一的。1、曹操形象的发展性。早期小说的人物形象大多单一缺少发展,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似乎是一个例外,在定都许昌之前,艰苦创业,曹氏集团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曹操的形象是英雄睿智。曹操尽管有野心,但尚未超出封建纲常。自“挟天子”以后野心勃勃,为所欲为,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奸雄的形象。曹操的形象是变化的,大致说来,奸雄智愚各有其份,令人爱恨参半。2、曹操形象的矛盾性。《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形象的矛盾性主要体现在曹操的性格具有矛盾性。曹操的性格的矛盾性不但表现在上述的发展过程中的前后矛盾,更表现于共时性的矛盾之中,对百姓曹操既讲仁义又滥杀无辜;对人才,既求贤若渴又嫉贤忌能(如对扬修就有这种意思);待人既诚恳又讲权术,对劝告既从谏如流又刚愎自用,对自己既能严以律已(如割发代首)又自我放纵;气量既宏规又狭小,既奸诈狡猾又机智勇敢,既野蛮放肆又不乏恻隐之心。“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层次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提示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即人在自己性格深层结构中的动荡不安,搏斗等矛盾内容。”“没有性格的内在矛盾性,就不能个性化地把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关系的冲突表现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与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15]在曹操这一充满矛盾的形象中我们可以推知作者在描写这一人物形象时,走进人物的内心的深处,从而在一定深度中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3、曹操形象的多面性。曹操这一形象的丰满还在作者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多方开拓,如为人处世层面的奸诈。个性方面的豁达,大度和刚愎自用,政治上的狼-5-子野心和顾虑重重,军事层面的积极乐观和敢作敢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曹操跃然纸上。4、曹操性格的和谐性。刘备、诸葛亮也是《三国演义》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但鲁迅先生说他们一个“近伪”,一个“近妖”。[16]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不大可信,不太符合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更别说历史真实了。但曹操的性格确是统一的和谐的,也是真实的。曹操性格中的矛盾性多面性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于一个真实、丰富、丰满的曹操性格系统之中,作者始终扣住“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一中心来塑造,曹操的性格上的矛盾性,发展性总是服从于人物特定的时代、时期、事件之中。曹操的形象是一种丰富而且完整的有机生命体。《三国演义》的作者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从人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来开掘曹操这形象的性格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使曹操这一艺术形象得以完整和丰富,摆脱了早期小说中人物性格单一化、平面化、程序化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