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部分一、概况1、三条线索(1)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①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双半社会开始形成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双半程度进一步的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双半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双半社会最终形成⑤1901-1949中国双半社会性质不断深化(2)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与探索的历程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②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③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④无产阶级: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3)走进近代社会一、概况2、分期(1)前期: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后期: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2)晚清:1840-1912封建君主专制民国:1912-1949南京临时政府(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府)北洋军阀政府:1919-1927(封建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大资产阶级;封建地主阶、官僚)3、近代化内容(1)1840-1919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主要内容(2)1919-1949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概况5、近代化特点(1)发展缓慢,艰难曲折;(原因:双半社会,受多种势力阻挠,三座大山为主要代表)(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互交叉,同步进行;(3)地区上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城市;(4)集中在工业领域——轻工业,农村农业没发生深刻变化;(5)欧风美雨的产物,受外来因素影响。4、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民族独立——是前提和基础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保障和目的中国近代史第一阶段1840-1860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1840鸦片战争爆发1842中英《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851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一、政治:(一)鸦片战争:1、时间:1840-18422、原因:(1)根本: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在全世界抢占原料和市场;(2)清政府的腐败落后;(3)直接:虎门销烟,禁烟运动为英国发动对华战争提供了借口。3、结果: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①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允许英国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④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特权、居住及租借地特权。(2)《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除割地赔款外,美国获得了《南京条约》中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各港口“巡查贸易”,准许美国人在五个通商口岸租地建楼,开设教堂、医院。同时规定,十二年后可以修约,为列强向中国索取更多特权埋下隐患。(3)《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法国除取得英、美两国已经得到的特权外,还特别得到了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分地和清政府要负责保护教堂、教士的特权。此外,法国还获得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权,为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大开方便之门。4、影响:1840-184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两半社会开始形成。(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18602、原因:(1)根本原因:进一步把中国变成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直接原因:英国修约要求遭拒(3)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3、结果: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1858《天津条约》、1860《北京条约》内容:(1)11口通商;(2)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3)外国商船及军舰可以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4)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经商、自由传教;(5)外国公使常驻北京;(6)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4、影响:(1)丧失了更多的主权领土;(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3)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对西方:①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提升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能力。②促使资本主义制度扩展和不断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已经稳定的国家,如英国,通过议会改革,使民主范围有所扩大;未能建立稳定政治制度的国家,如德国、法国,则通过颁布宪法,将政治制度明确下来。③使欧洲各国工人阶级力量逐步加强,导致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诞生。对中国:①外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②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③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因素逐渐出现,洋务运动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重点透析—工业革命对西方和中国的影响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且注重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与融合;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近代化的过程。以文明史观看待两次鸦片战争“全球史观”视角来看待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内涵: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三)太平天国运动:1、时间:1851-18642、原因:(1)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经济结构,部分手工业者破产;(2)鸦片输入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3)战费赔款分摊到各省,官吏借机搜刮,吏治腐败;(4)水旱蝗灾不断,人民生活困苦不堪;(5)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发展形势爆发顶点1856太平天国运动坐标形势示意图1853s天京突围至顶峰金田起义时间:年新纲领新核心1859围攻天京天京陷落18641862天京变乱中外联合安庆失陷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永安建制18513、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篇》评价:a、《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b、未能反映农民阶级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c、缺少必要条件,没有真正实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前者重点放在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维持小农经济,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建立没有私有制的地上天国。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但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者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就是建立私有制的社会。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但没提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两者都无法使太平天国走向胜利。需强调的内容4、失败原因:(1)根本:农民阶级的局限性(2)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3)战略失误(4)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5、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6、意义:(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2)反映了新时代特点新特点时代背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斗争目标反侵略反封建(新时代特点)斗争途径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新时代特点)斗争结果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新时代特点)世界意义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二、经济(1840—1860)1、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为新经济因素提供了劳动力市场2、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利于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破坏自然经济3、中国经济开始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三、思想:新思潮萌发(开眼看世界)(一)原因:1、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扩大3、经世致用思想,为其提供思想基础(二)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抵御外侮(三)核心:向西方学习林则徐贡献:设立译馆,翻译报刊和《各国律例》;组织编译《四洲志》,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四)代表人物及成就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1、魏源“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2、(五)意义:1、积极:(1)“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2)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2、局限性:(1)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2)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传播,基本没有实践探究:新思潮“新”在那里①承认了西方的科技先进,主张师夷长技(过去盲目自大)②开始寻求救国御侮之道③开始“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树立新观念中国近代史第二阶段1860-1895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60年代洋务运动开展60、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产生一、经济:(一)洋务运动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侵略)2、目的: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3、时间:19C60-90年代4、企业:(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创办者代表企业地位经营方式性质军用企业官办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近代工业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曾国藩李鸿章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企业类型企业创办人地位经营方式性质民用企业(2)创办民用企业---(求富)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洋务派创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官督商办李鸿章李鸿章含有资本主义成分的近代工业5、影响:(1)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条件(2)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先进人才,推动了近代化(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4)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6、失败原因:(1)根本:没有触动封建制度(2)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3)外国对中国的阻挠,垄断技术(4)顽固派的破坏和阻挠(二)民族工业产生1、原因:(1)主要: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提供了劳动力市场(2)外资企业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2、时间:19C70年代3、地区:沿海沿江地区4、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5、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为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提供了条件二、政治:(一)甲午中日战争1、原因:(1)根本: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市场原料(2)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明治维新后,确立了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3)为摆脱经济危机,转移民众注意力(4)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战争经过2、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地: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口: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表明日本公开资本输出(2)影响(中国)①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阶段②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③各阶层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④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⑤双半社会大大加深(日本)①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原料、资本、市场②日本的国际地位提高探究: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避战求和方针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日本:制度先进,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进行军事改革戊戌变法暴力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中国各阶层对民族危机进行了哪些探索?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一)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三、思想文化:1、时间:19C60年代2、背景:内忧外患3、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4、含义:在维护自己封建制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