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课件-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艾灸与保健3主要内容一、灸法的基础知识二、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三、常用穴位介绍四、保健灸法五、实用艾灸养生方六、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4艾灸的基础知识第一部分5灸利用某种易燃材料(如艾绒等)和某种药物放在体表穴位上或患处进行烧灼、温熨或贴敷借助火的温和热性以及药物的功效通过经络穴位的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人体生理功能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6一、艾灸的作用1.温经散寒,行气通络2.扶阳固脱,升阳举陷3.泄热拔毒,消瘀散结4.防病保健,延年益寿7二、艾灸的适应症寒邪为病湿邪为病热邪为病(泄引热下)瘀血体虚(阳虚,气虚)……明代《红炉点雪》:寒热虚实诸证无往不宜8常见艾灸的适应症:1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2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3痛经、排卵障碍性不孕、盆腔炎症、阳痿4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荨麻疹5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9三、艾灸器材艾条10艾灸盒11不同灸盒的适用法单孔灸盒:用于单穴位,适用于腹腰背部等宽区域穴位,火力适中多孔灸盒:用于多穴位,适于任督脉、腹腰背部,火力较猛节省时间,烟大随身灸盒:用于关节、身体的小区域部分,火力温和携带方便,烟小,适合保健灸12艾柱每灸一个艾炷,称为一壮艾炷灸中的计数单位壮13五、艾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即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头部,后灸四肢施灸壮数先少后多14①避免灼伤,注意防火(灸盒)②皮肤过敏者禁用③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忌灸。另外,关节部位,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颜面部,忌灸④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⑤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七、艾灸的注意事项15灸法分类及操作方法第二部分16常用灸法艾灸其它瘢痕灸艾条灸艾柱灸直接灸电热灸灯火灸火龙灸天灸间接灸着肤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温灸器灸温针灸悬起灸加药灸回旋灸点灸温和灸雀啄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白芥子灸三伏灸蒜泥灸三九灸艾熏灸百发神针烟熏灸蒸汽灸17一、艾条灸温和灸——适用于各种病症雀啄灸——适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或急救晕阙等回旋灸——适用于风湿痛、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炎点灸——效果类似扎针181、温和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靠近穴位,并保持一定距离(约3cm)使患者感觉热度适中,以不过分灼热为度,灸至皮肤有红晕为度192、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3-5cm好似麻雀啄食一样,以一上一下、一起一落的方式施灸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203、回旋灸将点燃的艾条的一端对准施灸的部位,距离皮肤3cm平行皮肤往复左右方向或反复旋转施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灼痛,灸至皮肤有红晕为度21无瘢痕灸直接着肤灸:瘢痕灸发泡灸麦粒灸隔姜灸隔蒜灸间接隔物灸:隔盐灸巴豆饼、豆豉饼、附子饼、黄土、蚯蚓‥‥‥二、艾柱灸221、无瘢痕灸又称着肤灸、非化脓灸,临床上多用中、小艾炷将艾炷放置于皮肤上之后,从上端点燃,当燃剩2/5左右患者感到烫时,将艾炷夹去或压灭,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此法适用于一切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和皮肤疣等。232、瘢痕灸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炷施灸前先在施术部位上涂以少量凡士林或大蒜液,以增加黏附性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从上端点燃烧近皮肤时患者有灼痛感,可用手在穴位四周拍打以减轻疼痛应用此法一般每壮艾炷须燃尽后,除去灰烬,方可换炷,每换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再涂少许凡士林或大蒜液1次可灸7~9壮灸毕,在施灸穴位上擦干净后贴敷玉红膏24这种方法灸后遗有瘢痕瘢痕灸临床常用于治疗哮喘、慢性胃肠病、发育障碍、体质虚弱者等253、麦粒灸取少量艾绒,将其捏成麦粒大小,置于施灸穴位上,点燃艾绒当被施灸者感觉到热量时,迅速移开剩余艾绒此法刺激性强,适用于患有面瘫等疾病的患者264、发泡灸又称天灸(自灸、冷灸),是中医灸治疗法中非火热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的外治疗法,是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分为三伏天灸(三伏贴)和三九天灸(三九贴)27三伏天灸28据中医理论“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在三伏天穴位敷贴以预防和治疗冬日咳喘、鼻炎等上呼吸道疾病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取肺腧、风门、膏盲腧(双侧)、膻中、大椎等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抗病能力每年三伏初中末各贴1次,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三伏天灸(三伏贴)29三九天灸(三九贴)在三九天贴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行天灸疗法贴敷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同时,三九天灸还可以加强和巩固三伏天灸的疗效304、隔姜灸用鲜生姜切成直径为2~3厘米,厚为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部位,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疱为度此法适用于一切外感表证和虚寒病症,对感冒、咳嗽、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和风寒湿痹等疗效较好315、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然后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一般灸5~7壮大蒜液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易起疱,若不使起疱,可将蒜片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此法多用于治疗肺结核、腹中积块及未溃疮疡等326、隔盐灸也叫神阙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平,上置艾炷施灸,如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可于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以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致伤,一般灸5~9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339、温针灸(温针,针柄灸)34日常保健灸法第四部分35艾灸保健频次每穴30分钟每周二三次每月十次左右配穴方根据每人情况而定361、灸大椎穴:可选用艾炷无疲痕灸或艾条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日l次,每月灸10次。在感冒流行季节,每日施灸l次,连灸7-10次。2、灸肾俞穴:选用艾炷无戒痕灸或艾条温和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3、灸命门穴:可选用艾炷无疲痕灸或艾条温和灸。灸同肾俞。灸法374、灸中脘穴:采用艾炷灸、艾条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每日l次,每月灸10次。5、灸神阙穴:艾条灸熏灼肚脐。每次10-15分钟,每日l次,每月灸10次。6、灸关元穴:采用艾炷无疤痕灸或艾条温和灸,药物(附子饼)敷灸,每次每穴5壮或15-20分钟,灸至小腹温暖舒适,局部皮肤红晕发热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注意孕妇忌用。387、灸足三里:采用温和灸或化脓灸。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灸至局部有温热感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月灸10次。8、灸三阴交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每月灸10次。9、灸涌泉穴:灸法同三阴交。39常见疾病的艾灸穴位第五部分40胃痛,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便秘,可以艾灸天枢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胃经的穴位,对机体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如泄泻时艾灸天枢会止泻;便秘时艾灸天枢又能通便。鼻炎,迎香、印堂、太阳、和肺俞。根据自己不同的症状,在这几个穴位的基础上加减。艾灸取穴:关元穴、足三里、迎香、印堂、太阳、合谷妇科病,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和三阴交。方法:可以用直接灸的方法,也可以用温和灸的方法还可以用隔姜灸的方法。结肠炎,主要取中脘、神阙、天枢、关元、结肠压痛点、加足三里,后腰部的大肠俞、小肠俞和关元俞。慢性腰肌劳损,灸命门、腰阳关、志室41谢谢!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