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视野下信息技术教学三维模型的构建中期研究报告金坛市第一中学信息技术课题组执笔:王枚本课题是全体课题组成员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趋势,在对STS教育理论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前后大约经过了两年的时间。课题组全体成员克服种种困难,使得课题研究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一、研究过程与内容1、理论学习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理论及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反思和探究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困惑和问题,借鉴在其他基础科学学科的教学经验,研究了在基础科学学科中的STS方面教育的积极做法,探寻在当前形势下STS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切合点,以期解决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我们主要学习了《STS教育论》(孙可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STS教育的理论与实践》(STS教育研究小组编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与社会导论》(殷登祥.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王吉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8)等著作和信息技术教育专家的理论文章,包括董玉琦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构成要因与价值取向》(《教育研究》,2005,4,p62-67)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省思》(信息技术课程网)、苗逢春博士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规划与实施建议》(《信息技术教育》,2005,1,p29-31)和《信息技术课程技能化倾向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朱彩兰、李艺,《教育探索》,2005,3,p20-22)等多篇。2、问卷调查课题组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与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为了保证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我们将被调查教师和学生范围扩大到常州市及其临近县区。通过对基于STS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如下问题:缺乏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科学原理和文化内涵的挖掘、信息技术技能层面的学习存在纯技术操作的倾向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存在不作为等。3、初步建构STS视野下的信息技术教学三维模型课题组根据对信息技术学科和STS的相关性研究,构建了STS视野下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维模型(如下图1所示)。三维即指方向的维度(教学目标)、知识体系的维度(教学内容)和实施的维度(教学过程)。图1STS视野下信息技术教学三维模型1、方向维度方向维度即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文化素养与技术素养角度)、过程与方法(个人发展角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社会教育的角度)三个层次的目标,强调知、行、情的共同发展。(1)知识目标(文化素养的角度):包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理解和应用,乃至在理解和应用基础上的知识创新。(2)技能目标(技术素养的角度):从操作层面、方法层面和思想层面进行考量。(3)过程与方法(个人发展角度):个人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4)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教育的角度):强调个人态度和情感体验,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2、知识体系维度知识体系维度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认为教学内容应该从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来构建,强调科学精神、技术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如下图所示。信息技术信息社会信息科学信息的获取与评价技术信息的表达与加工技术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技术信息的存储与管理技术信息习惯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伦理法律基本知识原理方法技术知识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方向知识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信息科学教学设计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3、实施维度实施维度主要关注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要综合考虑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强调通过教、学、评的统一来开展教学活动。(1)教学设计宏观设计(模块教学设计)——中观设计(单元设计)——微观设计(课时设计)(2)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达成层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表1和表2所示。表1:教学目标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目标达成教学目标目标达成教学内容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信息科学-信息技术(S-T)了解、理解、应用操作层面、方法层面感受、认同信息科学-信息社会(S-S)理解、应用思想层面认同信息技术—信息社会(T-S)应用、创新操作层面、思想层面认同、内化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社会(S-T-S)理解、应用、创新思想层面、操作层面感受、认同、内化表2: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信息科学-信息技术(S-T)讲授法、概念图法、演示法、讲练法、任务驱动法等信息科学-信息社会(S-S)讲授法、探究法、专题讨论法、案例展示法等信息技术—信息社会(T-S)任务驱动法、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主题任务法等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社会(S-T-S)WebQuest教学法、主题活动法、专题讨论法等(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学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可以通过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通过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目前课题研究基本上是按照研究计划进行实施的,课题组通过对研究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材料的总结提升,形成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并且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三维解析》金坛市教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二等奖2008.6;《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江苏省教育学会一等奖2007.12,并发表于《金坛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STS视野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常州市教育学会一等奖2007.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STS取向》江苏省教育学会二等奖2006.3.6。另外有多篇教学案例获奖。《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案例)金坛市研训中心三等奖2007.6;《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案例)金坛市研训中心二等奖2007.6;《信息的集成》(教学设计)江苏省教育学会二等奖2007.3。同时课题组还开设了多次研讨课和公开课,其中姚刚老师在2008年金坛市信息技术评优课中获得一等奖,陈晴老师的《IP地址及其管理》获2007年常州市信息技术评优课二等奖,汤娟华老师的研讨课(信息的编程加工)和姚刚老师的公开课《FLASH动画初步》均获得一致好评。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争取更大的成绩。三、研究中的问题及困惑在前两个阶段的研究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本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和其他外部环境等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本课题研究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1、本课题要求参与研究的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通过前期的研究,我们发现,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本身理论知识的不足使得我们构建的模型还比较粗糙,需要结合更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去打磨和提炼。2、在新课改之前长期以来形成的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一些信息技术教学习惯,在较短的时间内不易改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模型的实践效果,我们课题组成员显然还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新理念,提高教学的效率。3、目前的研究已经由比较抽象和宽泛的理论探讨阶段转向模型提升和实践阶段,如何更具体的运用STS教育理念指导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如何将模型变得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需要在不断的探讨和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和深入。4、本课题的的前期研究主要是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出发来考虑,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较少。然而教学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必然少不了学生的参与与配合,最终也是要通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的提升来衡量的,因此,需要在后期的研究中需要加入对学生的有关研究。5、信息技术学科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中的地位也是影响本课题研究的不利因素。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