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丁利平(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摘要:曹操的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如从上个世纪算起,迄今已历百年,百年来,研究者就曹操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等问题,展开过比较热烈的讨论,今天,重新梳理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人物曹操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推动《三国演义》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而且对于如何正确地研究、评价历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等,也是不乏启迪意义的。本文用“善恶并举,有贬有褒”、“主次变换,重心转移”、“善恶难辨,亦美亦丑”三部分,详细的论证了曹操性格的二重性、流动性和模糊性。关键词:曹操人物形象善恶并举有贬有褒善恶难辨亦美亦丑Discussesthe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shallowlyCaoCao'scharacterimageDingLiping(Lanzhoucityinstituteliteraryacademy)Contentabstract:CaoCao'scharacterimageisoneofimportanttopicswhich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studies.Aboutthistopicresearch,likecalculatesfromaoncentury,untilnowhasundergoneforhundredyears,forhundredyears,theresearcheronCaoCaoquestionsandsoondispositioncomplexityandrich,haslaunchedthequitewarmdiscussion,today,combstheseresearchresults,notonlyishelpfultothedeepeningtothe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CaoCaoandthehistoricalpersonageCaoCao'sunderstandingandtheunderstanding,ishelpfulinimpelsthefurtherdevelopmentwhichtheRomanceoftheThreeKingdomsstudies,howmoreoverregardingcorrectlystudies,intheappraisalhistoricalnovelcharacterimageandsoon,alsoismanyinspirationsignificance.ThisarticleusesGoodandevildevelopingsimultaneously,Hascensureshaspraises,Primaryandsecondarytransformation,Centerofgravityshift,Thegoodandevildifficulttodistinguish,Alsobeautifulalsougly,threeparts,detailedproofCaoCaodispositionduality,fluidityandfuzziness.Keyword:CaoCaocharacterimageGoodandevildevelopingsimultaneouslyHascensureshaspraisesThegoodandevildifficulttodistinguishAlsobeautifulalsougly2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本是封建统治阶级营垒中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统一的乱世英雄。但历来被视为“奸贼的典型”。毛宗岗斥之为“一生奸伪,如鬼如蜮”,“是千古第一奸雄”。在把《三国演义》搬上荧屏的今天,还有很多人还把曹操当做反面人物加以贬斥,就是中国社科院文研所《中国文学史》也认为“曹操奸诈,一举一动都露出一副奸诈相”,这些看法,把一个本来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简单化、绝对化了,大大降低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实际上已经达到的美学高度。学术界虽有人早已意识到曹操性格的复杂性,但其所论,往往是把“奸雄”二字释为又“奸”又“雄”,对所谓“奸”与“雄”,即“奸诈性格”与“雄才大略”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机械的、静态的罗列,因而也未能很好阐明曹操性格的复杂性。一、美恶并举有贬有褒刘备曾说:“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耳。”为使曹操与刘备在这些方面形成鲜明对照,《三国演义》确实写了不少曹操的急、暴、谲,诸如:故杀吕伯奢,兴兵报父仇,借头压军心,许田迎众贺,假手杀祢衡,肢解吉太医,族灭董国舅,勒杀董贵妃,横槊刺刘馥,许都纵火案,嫉恨杀杨修,多疑杀华佗,以及为称魏公、魏王而荀攸、崔琰、伏皇后、伏完、穆顺、赵俨等,并对此类欺君、诡诈、残暴、利己的言行直言不讳的贬斥:“此是曹操奸雄处”,“此是曹操平生最不是处”。但是,上述丑德恶行,并不是曹操性格描写的全部,而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下面我就曹操性格元素中,事实上和欺君、诡诈、残暴、利己截然相反的另一极表现进行一些论述。(一)、超人的胆量和忠义在《三国演义》第四回,曹操借刀谋杀董卓,鲜明地体现了他所具有曹操后来矫诏起兵会合诸侯伐董卓以及在联军中积极主动与其他诸侯完全不同的表现,也都体现了他的胆略。(二)、雍容大度、积极乐观的英雄情怀在《三国演义》第五回中,曹操促成袁绍、袁术等人同意当时身份低微的马弓手关羽斩杀华雄,而随后当张飞叫喊着要趁势“活拿董卓”,气量狭小的袁术怒喝道:“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操出面阻止并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对比之下,曹操奖罚分明的形象跃然纸上。(三)、恤民、爱民破下邳俘陈宫后,曹操本有“留恋之心”,无奈陈宫愤然下楼就戮,士兵“牵之不住”,曹操只得“起身泣而送之”,并令“即送其公台老母妻子,回许都吾府中恩养。怠慢者斩!”罗贯中不仅特意用小字补注后事:“后曹公养其母,嫁其女,待之甚厚”,而且热情赞颂说:“此乃曹公之德也。”可是,到了毛宗岗修改本《三国演义》里,罗贯中小字补注不见了,“回许都吾府中恩养”被篡改成“回许都养老”,然后斥“德”为“诈”,大骂曹操“假惺惺”,“一味权诈”,“真狼人哉”!简直令人视之瞠目!关羽降曹后,曹操待之甚厚。关羽不辞而别,“诸将皆不平”,意欲“赶上诛之”。曹操坚持守信不追,“使归其主,以全其义”。对此,裴松之等人均认为“斯实曹氏之休美”。罗贯中也深怀同感,他把曹操“不追关公”和“不杀玄德”两件事联系起来,实事求是的评论说:“可见得曹操有宽仁大德之心,可做中原之主。”毛宗岗不以为然,不仅删去这些称颂,而且巧言舌辩:“此非曹操之仁,有以容纳关公;乃关公之义,有以折服曹操”,说曹操“虽似君子而终怀小人之心”,实在令人难以信服。官渡破绍后,在袁绍图书中发现一束许都官员和曹军将士私通袁绍的书信,荀攸建议“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并“尽皆将书焚之,遂不再问”。对此,罗贯中引史官赞诗说:“尽把私书火内焚,宽宏大度播恩深”,并认为这是曹操后来能得天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围攻冀州时,敌将发老弱残兵及妇女小孩出降,以解城中饥色。曹操知百姓欲“就食”,便让其到自己后军中去讨粮食。破城后,又下令:“河北居民遭兵军之难,尽免今年租赋。”3(四)、曹操重视选用人才,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三国演义》第67回中,公元215年,在曹操兴师西征、平定汉中、得陇望蜀之际,孙权亲率大军突袭曹操的后方,直逼曹操的东征根据地——合淝。大将张辽、乐进、李典三人领兵七千击退了东吴孙权的十万来犯之众,保住了合淝。这一仗的胜利与曹操了解将领心理品质而“选将量敌”的用人艺术是分不开的。后人孙盛对此感触较深,他认为:“夫兵者,诡道也。至于合淝之守,孤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用弱者,则惧心难保。”作为具有知人之明的曹操巧用张、李、乐三人,以便他们在性格上取长补短,甚至有意利用他们之间的不同见解,防止一人贸然决策。守城将领张辽和李典是善于进攻的猛将,而乐进则比较持重。于是曹操便下了一道密令:“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终于大败孙权。这是曹操根据将领不同个性和才能特点击败敌人的一个成功范例,也是曹操“随能任使”思想的具体体现。陈琳曾为袁绍写檄文痛骂曹操,及至平定河北,捉到陈琳,曹操虽然当面责备他说:“你在檄文中骂我本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连我的父亲和祖父都骂起来了呢?”但曹操并没有处分他,反而任用他为自己掌管文书工作。曹操再次纳降张绣这件事,也说明曹操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具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广胸怀.如果把曹操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考察,我们更会发现:曹操戎马生涯三十余载,虽曾有过濮阳、宛城之败,赤壁、潼关之窘,还算不上是常胜将军。但在平徐淮,战官渡,征柳城,击当阳,讨关西,算合肥,解襄樊等大战役中,不仅表现了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神通韬略的指挥天才、从谏如流的统帅风度,而且通过驱兵百万,南征北战,为抑制汉末封建割据的恶性发展,促成由乱而治的天下一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的历史贡献。关于这一点,曹操自己所说“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绝非吹嘘不实之辞。从上述一类表现中,我们完全可以窥见曹操性格的另一大系列:忠君、守信、大度、仁义、爱才、勇智等。清代的才子金圣叹曾说:“三国者,乃古今争天下之一大奇局!”奇就奇在这是一个勇气中富有才智,才智中辖带勇气的时代,更是一个时世造英雄的时代。具有强烈正统观点的罗贯中(第78回),也不得不在曹操死时引用后人的诗歌称赞曹操“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曹操能够剪灭群雄,成其霸业,是与他的英雄本色分不开的。刘劭《人物志》曾对“英雄”下过一个定义:“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文武茂异”的曹操是当得起“英雄”这一称号的。因此,罗贯中即便在道德上完全否定了曹操,还是充分肯定其具备英雄素质“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他们与刘备所说的急、暴、谲,同样都是曹操性格的基本要素。曹操性格的整体,就是由者正、负两个系列中哪些看来是水火不相容的多种元素组成的一组组组合单元,即欺君与忠君,诡谲与诚实,残暴与仁慈,义气与不义,爱才与忌才,愚蠢与多智,胆怯与勇敢,利己与大公,罪过与功德等共同构成的一个庞大系统。毛宗岗等人批评《三国演义》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竭力夸大曹操性格系统中的负极因素,并把这丰富、复杂的性格系统片面归结为一个“奸”字。如果我们今天仍象过去那样用单侧面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曹操性格,用传统的“奸贼典型”论来编导和表演曹操形象,那就只能造成对曹操形象的片面肢解。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时,作者还曾介绍说:“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智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除论“赵高”一句略含贬义外,其余都是热情赞颂。曹操气绝身亡后,作者的盖棺定论也是有贬有褒。贬词所言“丑恶”,一是“秉圭升玉辇,带剑上金銮”;二是“杀人虚堕泪,对客强追欢”。仅仅如此而已。而褒词所讲“功德”,却涉及很多方面,诸如生活作风上的“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待士用人上的“知人善察,随能任使”;文采风度上的“登高必赋,对景必诗”;沙场征战中的“运筹演谋,芟刈群雄”;初露头角时的“胸蟠星斗气凌云”;老大将终时的“总御皇机,克成洪业”。结论是:明略最隐,或奸显而忠隐;或诚主而谲副,或谲主而诚副;或仁多而暴少,或暴多而仁少;或智强而愚弱,或愚强而智弱。4性格整体中包含着多种元素组成的多组单元;每组单元之中的正反两极总有一极处于主导地位;居于主导地位的性格重心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异、流动;性格重心的变异、流动形成了各个时期性格的不同特点。这就是曹操一生性格的有机整体性和辩证复杂性,一个简单化的“奸”字,一个类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