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旅行社概述【本章导读】旅行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旅游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建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家旅行社。在此后的100多年里,旅行社行业经历了从最初的产业导入阶段、产业成长阶段到产业成熟阶段的发展历程,并且与旅游饭店行业、旅游交通行业并驾齐驱,成为现代旅游产业的三大支柱产业。本章主要介绍旅行社的产生、发展、性质、特点、类型、基本业务及发展趋势等。【学习目标】1.了解旅行社产生和发展的历程2.理解旅行社的性质和行业特点3.掌握旅行社的分类与基本业务范围4.了解旅行社的发展趋势【关键概念】旅行社;旅行社职能;集团化;跨国经营第一节旅行社的历史与现状一、旅行社产生的历史背景旅行社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旅游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18世纪中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这一革命迅速波及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和北美地区。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促使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第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为旅行社的产生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一支具有较强支付能力的旅游者阶层,为旅行社的诞生提供了可能。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孵化了现代旅游交通的发展和改善,使大规模人员的流动成为可能。第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也刺激了旅游需求的产生。旅行逐渐成为城市里一部分人的经常性活动。二、世界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一)世界旅行社的产生世界上首家旅行社的产生,一般认为始于19世纪中期,源于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在其家乡莱斯特成立的托马斯·库克旅行社(ThomascookAgent),托马斯·库克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行代理商,故后人誉他为“近代旅游业之父”。1841年,托马斯·库克成功组织了570人乘坐包租的火车,从英国的莱斯特(毛eicester)旅行了12英里前往拉夫伯勒(Loughborough)参加世界禁酒同盟大会,开创了商业化组团旅游的先河。1845年,库克根据首次火车包租旅行的成功经验和启发,在英国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ThomasCookAgent),这是世界首家专门从事旅行代理业务的旅行商。同年,库克组织了第一批前往英国利物浦的观光旅游团,开创了商业化国际旅行代理业务。这是一次包含了旅游线路考察、旅游产品组织、旅游广告宣传、旅游团队组织和陪同及导游等多项内容的旅行社业务活动,体现了当今旅行社的基本业务,从而确立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1865年,库克的儿子―约翰·梅森·库克(JohnMasonCook)正式参加了其父的托马斯·库克旅行社,1871年,在原有旅行社的基础上,库克父子创办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Cook'sCompany),开始组织远距离旅游和出国旅游。随着旅游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组织环球国际旅游的要求,又相继开办了轮船公司、发行旅行支票、代办旅行住宿等。到19世纪末期,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英国和欧洲最大的国际旅游经营商;到20世纪40年代其分支机构已经发展到350多家,遍布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二)世界旅行社的发展托马斯·库克首创旅行代理业务的成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纷纷效仿,从欧洲大陆到北美大陆,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也相继组建了类似的旅行社组织。在欧洲,1857一1885年,英国先后成立了专门的登山俱乐部和野营俱乐部;1875一1890年,法国、德国等国家相继成立了以组织高尔夫球、登山、探险和观光旅游活动为主的俱乐部。在北美,成立于1850年以经营快递业务为主的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ExpressCompany),于1915年正式成立旅行部,之后通过大规模的旅游扩张,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公司之一。另外,日本于1893年设立了专门接待外国游客的“喜宾会”(1926年更名为东亚交通公社)。20世纪初叶,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专门的旅游公司经营旅行社业务。旅行社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渗透,旅行社行业已粗具规模。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尤其是可自由支配收人大幅度增加,这使他们拥有更强的旅行支付能力。2、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及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了带薪假期,从而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能够进行较长时间的旅行。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尤其是交通工具的改善和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外出旅行。旅游环境的改善极大地刺激了社会化大众旅游的需求。旅游需求的大量产生又反过来拉动了旅行社行业的迅速成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旅行社总数约70000家,它们为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外出旅行提供相关服务,一个遍布全球的庞大的国际性旅游服务销售网络已基本形成。随着世界旅行社行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多个国际性或地区性的旅行社组织也相继产生,其中最具影响的是世界旅行社协会和世界旅行社联合会。世界旅行社协会(WorldAssociationofTravelAgencies)于1949年5月5日在瑞士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它是一个由私人旅行社组成的世界性非营利组织,其宗旨是通过提供有效的服务和信息,促进和保护会员旅行社的利益,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旅行社协作网络。该组织现有240多个会员,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30多个城市。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tjniversalFederationofTravelAgents'Associations)于1966年H月22日成立于意大利的罗马,它由1919年在巴黎成立的欧洲旅行社组织和1964年在纽约成立的美洲旅行社组织合并而成,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该联合会是一个专业性和技术性组织,其会员是世界各国的全国性旅行社协会,每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全国性的旅行社协会代表该国参加。其宗旨是向会员提供物质上、业务上和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这些旅行社协会和组织的联合、巩固和发展。1987年,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已拥有83个国家的全国旅行社协会会员,代表30000多家旅行社和旅游企业。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以欧美地区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国外旅行社行业开始从成长阶段向成熟阶段过渡,其显著标志是旅行社产业的集中化趋势不断加强。一些发达国家的旅行社行业正在从过去以私人企业为主体、以国家为界限的分散的市场,逐步向以少数大企业集团为主体的国际化大市场发展,并通过价值链进行整合。同时,以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大型旅行社为主导的企业兼并、收购与战略联盟,使得发达国家旅行社的所有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了一批能够对整个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的旅行社行业巨头。三、我国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旅行社的产生我国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大型民族旅行社是1923年8月由陈光甫先生在上海创立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1927年6月,该旅行部更名为中国旅行社,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并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的15个城市设立了分(支)社。该旅行社是今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1月9日,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不久,福建的泉州、福州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华侨服务社。为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做好对外接待工作,经国务院决定成立了两个旅行社系统: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简称国旅)及其分社和支社,由国务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办公室领导,主要负责接待外国来华者;二是1957年由各地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l974年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简称中旅)总社及其分社和支社,由国务院及各地方政府的侨务办公室领导,主要负责接待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及台湾同胞。中国旅行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作为我国两大旅行社系统,在以后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垄断了我国的全部旅游业务。虽然它们为我国旅行社业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旅游业务人才,但由于旅行社是直属政府的行政或事业单位,其业务以政治接待为主,从而导致我国旅行社行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与国外旅行社行业相比,其产业规模和经营业务的范围相对狭小,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亦相对落后。(二)我国旅行社的发展我国旅行社的成长与发展是在经历了近30年的探索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了它的初步增长阶段。1979年11月16日,全国青年旅游部成立。在此基础上,中国青年旅行社(简称青旅)于1980年6月27日成立。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规定,此时全国只有国旅、中旅和青旅三家总社拥有旅游外联的权利,其中国旅主要接待外国来华的旅游者,中旅主要接待港澳台同胞和来华旅游的海外华侨和华人,青旅则主要接待来华的海外青年旅游者。三家旅行社通过在全国各地建立各自的分(支)社,形成了三个相互独立的旅行社系统,并形成了当时中国旅行社行业的寡头垄断局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1984年,国务院就我国旅行社的体制作出了两项重大改革:一是打破垄断局面,将旅游外联权下放,允许更多旅行社经营国际旅游业务;二是规定旅行社的性质由行政或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1985年5月,国务院颁布《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将全国的旅行社划分为第一类旅行社(简称一类社)、第二类旅行社(简称二类社)和第三类旅行社(简称三类社)等三大类型。其中一类社经营对外招徕并接待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来中国、归国或回内地旅游业务;二类社不对外招徕,只经营接待一类社或其他涉外部门组织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来中国、归国或回内地旅游业务;三类社经营中国公民国内旅游业务。此后,我国旅行社数量迅速扩增,作为一个独立的旅行社行业已浮出水面。截至1988年底,我国旅行社总数已达1573家,其中一类社44家,二类社811家,三类社718家。旅行社业由寡头垄断向垄断竞争过渡。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国内旅行社异军突起。1985年11月,国家旅游局组织召开了全国国内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发展的旅游方针。国内旅游市场的激活,使我国旅行社国内旅游业务迅速增长,国内旅行社接待2140万人次,旅游收人10.8亿元人民币。而诸多国际旅行社积极介入国内旅游,提升了国内旅游经营品质。同时,为满足出境旅游的需求,我国政府在1984年批准了中国公民自费赴港澳地区的探亲旅游,1990年又把范围扩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3个国家,并规定此项业务归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等9家旅行社经营。1992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292.87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数为119.3万人次,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为86万人次,出境旅游的开禁,不仅对改变我国旅行社同境外旅行社业务合作中的地位有重大影响,而且使我国旅行社开拓了新的客源市场,我国旅行社业已全面进人入境、出境、国内三大旅游领域。进人20世纪90年代,我国旅行业运行环境风云突变,供求关系由原有的卖方市场转向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旅行社数量的持续上升,进一步加剧了高层竞争。旅行社经营中暴露的问题,如非法经营、恶性削价、违规、违约操作等,一度成为旅游行业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规范旅行社市场运作的法规条例陆续出台,如1995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1996年10月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的需要,《旅行社管理条例》已根据国务院的有关决定作了相应的修改,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这些旅游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既保障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也为旅行社的经营和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旅游法治环境。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和乡村居民的收人水平明显提高,并产生了强烈的旅游需求。国家实行的双休日制度和较长的节假日使人们拥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能够进行较长距离的外出旅游活动。民航部门增加班机和包机,铁路部门数次提速、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以及大量新型旅游客车的生产为人们外出旅行提供了更大的便利。这一切都推动了旅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为旅行社的经营提供了大量的客源。1998年以来,我国旅游市场上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