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沈阳建设实施方案(2015-2017年)稿源:市政府办公厅为推进智慧沈阳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中办发〔2006〕11号)、《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高技〔2014〕1770号)精神,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思路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水平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体系、创新活跃的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信息消费快速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全面建设智慧沈阳。二、建设原则(一)统筹规划,改革创新。做好顶层设计,调整体系结构,创新运维模式,打破条块分割,统筹全市资源,推动改革创新,促进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二)需求导向,应用先行。深入挖掘智慧沈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梳理城市管理、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需求,作为智慧沈阳建设的基础依据,先行开展各类智慧化应用。(三)政府引导,市场为主。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强化政策法规、规范标准建设,强化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探索成本低、实效好、互利共赢的建设与运营模式。(四)智慧应用,拉动经济。通过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开展各类智慧化应用,促进我市智慧经济发展,带动就业;以智慧经济的发展,推进智慧化应用的创新。(五)加强管理,保障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确保不出现重大信息安全事故,全面提高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控水平。三、总体目标及实施路线(一)总体目标。实施“互联网+”发展战略,围绕惠民、兴业、善政,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培育智慧经济,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重点领域智慧应用建设,使我市智慧城市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副省级城市第一集团。努力实现“三大目标”。智慧民生——实现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便捷化,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智慧管理——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大力提高政府效能;智慧经济——培育新兴业态,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具有沈阳特色的智慧经济发展新模式。(二)实施路线。通过实施“七个一”系统工程,建设以“@沈阳”手机智能门户为窗口,横向依托基础设施一张网、计算资源一片云、民生服务一张卡、城市管理一张图、城市基础数据库、视频监控“城市眼”,纵向形成从数据感知、采集、交换、挖掘、分析,到大数据应用与服务、产业升级集聚的体系,构建智慧民生、智慧管理和智慧经济三位一体的智慧沈阳发展格局。(三)工作目标。2015年,重点启动建设“@沈阳”手机智能门户、市民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无线城市网络、智慧政务、平安城市视频监控、智慧规划国土、智能制造、智慧经济等十一大重点工程,有效缓解看病难、行车难、办事繁、上网慢等民生热点问题,推动公共服务便利化,让百姓办事更加方便;各类政务信息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创新治理方式,由电子政务向智慧政务升级;催生基于大数据、网络经济的新兴产业,形成良好的智慧沈阳建设框架和推进机制,并相继启动智慧沈阳其他领域工程的前期工作。2016—2017年,继续建设和完善十一大重点工程,同时重点开展智慧教育、智慧人社、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市场监管、智能安全生产、信息安全防护、城市级数据处理中心等领域智慧化应用建设,提高教育、社保、安全生产等民生和管理领域智慧化应用水平,促进智慧经济产业发展,形成以应用推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应用的良性互动。四、主要任务(一)开创智慧沈阳新生活,促进信息惠民普惠化1.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手机综合服务,建设“@沈阳”手机智能门户。建设“@沈阳”手机智能门户,聚合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政务信息及便民服务信息,为市民提供”我要停车、我要乘车、我要看病、我要买房、我要找工作、我要查违章、我要社会救助、我要养老、我要结婚”等定制式、一站式的“我要”系列服务,充分对接和共享公安、社保、医疗、房产、交通、旅游、气象、环保、体育等各领域信息资源,让市民通过智能手机轻松享受个性化和便捷化的综合信息服务,打造智慧沈阳新名片。2.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启动市民卡建设。按照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原则,组建市民卡公司,搭建技术先进、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市民卡平台系统,逐步整合社保、新农合、公交、地铁、公共事业服务缴费等多种功能,原则上各部门新建和后续改造的相关业务系统,须遵循市民卡平台的建设规划和标准,实现市民卡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创新。加强市民卡管理,构建高效的市民卡服务保障体系。3.有效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繁、看病贵的问题,建设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统筹推进适应医改要求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人口计生和综合管理六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基础数据库,推进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信息化管理,形成覆盖广、统一可靠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推进数字图文体检诊断查询、网络预约挂号、临床检验信息系统、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建设,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及与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衔接,实现医疗机构检验结果互认,就医流程扁平化、集约化,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服务质量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4.为解决百姓行车难、停车难、等车烦的问题,构建智能交通体系。扩建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为市民提供实时路况诱导信息。搭建静态交通管理服务平台,整合各类停车资源,推进智能停车场建设,通过停车诱导屏、“@沈阳”手机智能门户集中发布停车诱导动态信息。完善数字交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交通运输运行监测调度及突发交通事件的统一指挥与处置,提高交通事件处理效率。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沈阳”手机智能门户,为市民提供公交车实时位置、全市公交线路、长途客车线路及车辆维修检测等相关信息。5.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推广和普及智慧教育。以数字校园建设为重点,推进沈阳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教育数据的存储、挖掘、分析能力和智慧教育应用的承载能力,构建智慧教育支撑平台。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理念、能力和水平,推进大数据采集和分析运用,推动教师备课、教学、辅导、评价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创新市、区县(市)、校三级网络教学应用,创新网络学习空间及在线学习的应用,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建设和完善市、区县(市)、校三级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对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进行统筹管理,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现代化。6.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推进智慧人社体系。整合社会保障领域业务信息系统,将终端延伸至街道社区和相关单位,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综合服务,实现全流程协同管理、基层综合办理和网上一站式服务。整合就业和人才服务综合门户网站,建设我市创业项目库和高级人才库。整合公共职业介绍、非公就业服务机构的空岗信息资源,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就失业监测及失业预警机制。面向低收入就业困难人群,在街道社区安装自助设备,提供就业求职信息查询服务。组织召开网上招聘会,“线上线下”招聘信息互动。建设手机端就业信息查询及推送服务系统,扩展信息发布渠道。开展多层次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事业信息系统的相互衔接。配合“沈阳经济区”建设,开展跨城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共享工程。7.公共服务进社区进家庭,构建智慧社区。推动和完善“沈阳新社区”政务微信服务平台,加强社区服务、沈媒服务、周边生活和党政服务等板块建设,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同步拓展“社区智慧屋”线上到线下服务模式,实现线下终端覆盖。搭建“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构建全市社区网格管理系统,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延伸至社区业务系统的基础设施、数据环境、用户、应用、权限、流程,提高社区管理运行效率。推进智慧养老,搭建全市统一的养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统筹各类养老信息资源,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推进全市大救助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和整合居民家庭收入核对、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系统,实现与医疗、人社、住房和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互联互通。完善区县(市)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社区综合信息库,对区域内公共服务资源和信息网络进行整合,将公共服务、基础数据、平安建设、社会保障、经济商务、绩效考评等功能纳入其中,并延伸到街道和社区。8.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智慧旅游产业发展。创建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建设全市旅游基础数据库和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具有资源整合、互动营销、担保支付和游团跟踪等功能的旅游智慧化应用系统,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实现旅游消费电子化、旅游经营数字化和旅游管理智能化。9.满足市民随时高品质上网需求,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宽带沈阳建设,发挥三大通信运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进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城市地区加快扩大光纤到户网络覆盖范围和规模,农村地区积极采用无线技术加快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延伸,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推进光纤到村,大力推广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应用系统建设。加强无线WiFi网络和3G/4G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行政办公、旅游景点、医院、高校、商业金融等重点场所WiFi网络覆盖率,完善不同制式的3G/4G网络,优化网络服务质量,扫除信号覆盖盲点,构建支撑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无线城市一张网。建设智慧城市体验中心,让市民亲身体验极具现代感和科技感的未来智慧生活。(二)推进智慧沈阳新应用,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10.加强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构建智慧政务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扩大电子政务有线、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整合各类专网资源,建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提升政务云服务能力,建立市政务云与社会“公有云”分工合作机制,将政府部门各核心业务和涉及敏感信息的电子政务系统逐步迁移至市政务云,将其他电子政务系统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迁移至以东网区域超云平台为代表的社会“公有云”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整合,继续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平台,建设政务数据对外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全市政府网站群,形成政府门户网站与各部门子网站相互配合的政府网站群体系,强化信息发布更新,提高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水平。拓展网上并联审批系统,推广协同办公应用,对企业注册、重大投资项目等跨部门审批业务进行流程梳理和优化,提高跨部门审批效率。推进智慧房产、智慧城管、智慧林业、智慧水利、智慧气象、智慧体育、智慧文化、智慧档案和残疾人事业信息化等领域应用系统建设,促进市场化运作。11.创建平安生活环境,深化平安城市建设。加强全市视频监控建设,制定全市视频点位建设总体规划,纵向整合市、区县(市)两级,横向整合跨部门视频点位资源,建设“城市眼”视频监控综合应用平台。完善城市应急管理、社区安防、综合防控、交通指挥等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提升维稳、反恐、打击犯罪、治安防控等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完善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我市各级政府、重要领域应急指挥系统的协同联动,提升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12.建设智能安全生产体系。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采集重点生产企业和涉及民生的公共资源运行状况,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安全生产相关数据,开展智慧化管理,切实提升隐患排查、突发事件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公共服务能力,健全完善网格化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突发事件应急和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13.构建全市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框架。建立和完善地理实体数据、影像数据、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