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结合法国交换经历分析文化适应的四阶段及应对策略作者:周莹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7期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加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随着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增加,特定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俗和交往方式等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与文化适应(CulturalAdaptation)作为跨文化传播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开始为人们所熟悉。本文试结合在法国交换的经历,分析文化适应的四个阶段,并试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文化休克;文化适应一、文化适应的含义“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休克”本来是指人体重要功能的丧失,如身体失血过多,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但是,当一个长期生活于自己母国文化的人突然来到另一种完全相异的新的文化环境中时,开始会有一段时间的兴奋期。在这段时间,人们感到新鲜、刺激、有激情。但是,这段兴奋期过后,人们又会进入文化休克期。与文化休克所关联的文化适应(Culturaladaptation),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传播过程。经由这一过程,个体或文化群体能够逐步与其他文化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功能关系。奥博格在1960年提出的“U形模式”(U-curvemodel),是理解文化适应的一种较为通用的模式,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在其他文化中旅居时,必然会经历一定的困难和起伏时期才能获得舒适感和平常感。美国着名的管理心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博士对文化冲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刻的研究,总结出了颇有说服力的“文化冲击四阶段”的周期理论:蜜月期、沮丧期、恢复调整期、适应期。二、结合法国交换经历分析文化适应的四个阶段1.蜜月期(honeymoon)龙源期刊网蜜月期是指在旅途中开始时感到的兴奋和愉悦,当一个人即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环境,最初他可能会有些忧虑,但是陌生环境带来的新鲜感和愉悦感会战胜这种忧虑。处于这一阶段的人急于了解所有新的东西,对眼前的任何一切都大为惊叹。刚刚到法国时,我们都感到很兴奋,一切都是新的,去趟教堂、去趟早市都要拍照。像观光客一样,谋划着假期的结伴出行。会感叹于见面微笑着打招呼的友好、街道的整洁、司机停车让行人先过的谦让、无处不在的无障碍设施等,总是能发现法国的诸多优点。楼栋里其他层的留学生也会不时邀请我们一起外出,邀请我们参加派对等,感觉生活充满了各种新鲜的乐趣。2.沮丧期(crisis)在最初的兴奋逐渐消失之后,将面临着陌生而困难的环境中的生活挑战,这时人们就进入了沮丧期。有一些原本觉得有意思的奇怪行为开始慢慢让人生厌,这一阶段,人们开始体验所谓的“文化冲击”,普遍感到疲惫不堪,甚至对其他文化成员产生反感,同时也会觉得自己遭受排挤。在过了一两个月之后,陆陆续续要办很多证件,也迎来了各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当时的法语水平并不好,每次出去办理证件都要事先查好各种单词,鼓起勇气再出门。打电话预约私人医生、收快递也是战战兢兢听半天才能大概弄懂意思。更不用提考试了,因为是和当地同学一起上课,老师讲得比较快,又对大家一视同仁,不会单独给我们资料或者是降低难度。每次考试之前都要鼓起勇气用并不熟练的法语和法国同学搭讪,找他们借笔记,回去查单词以期能看懂一些讲义。考试的时候,唯一的特权是可以带一本纸质字典查单词。好多次法国本地同学都有人交卷了,自己还在查单词努力理解题目的意思。那段时间觉得生活得很艰难,刷着朋友圈会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出来,在国内那么轻松。楼下的留学生们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圈子,不再经常邀请我们出去,有些人止于见面打个招呼,和之前的热情洋溢相比感觉换了个人。3.恢复调整期(recovery)在这一阶段,人们对周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他们会重新发现周围事物和人的积极面,慢慢地,人们开始在感性和理性方面都认识到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并且可以去改变自己的预期去适应新的文化。再往后,不管是考试还是日常交流都已习以为常,法语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有勇气自己一个人去处理很多事情了。上课、买菜做饭、出行……生活进入了一个比较规律的状态。上课开始能够跟上一些老师的节奏,可以知道老师在讲哪一部分内容,听得懂一些小玩笑,有了一些熟悉的朋友同学。周末也经常去早市购物,去逛街,开始更加主动地去深入接触这座城市。龙源期刊网和留学生同学一起做小组作业,相互交流一些文化差异,好几次被问到吃不吃狗肉昆虫这种问题,哭笑不得于是认真进行科普。4.适应期(adjustment)进入在这一阶段,人们已经接受并适应了新文化环境的生活。就自己来说,其实到最后,也没有在深层次上完全适应当地的生活。随着法语的进步,在日常生活的浅层层面基本上不再有问题,也能够去电影院看看电影去书店翻翻书。老师上课时能大概听懂,敢在课上向老师提问,参与课堂互动了。早已学会了给下一个人带着门,垃圾分类处理这些生活细节。不再担心一个人出行,可以在教堂和博物馆驻足良久。适应了学校食堂分三道吃的法餐,也敢尝试一些当地出产的奶酪。可这就是全部了吗?去教堂时仍然不懂礼拜的要义,晚会上也不会跳舞。对于适应一种外国文化来讲,大半年的时光还是不够。如文化冰山模式所说,建筑、艺术、烹饪、音乐、语言等文化中显性的部分容易察觉,但是文化中更为重要的基础部分则不易被察觉,例如:代表某一群体文化的历史、习俗、价值观以及对于空间、自然和时间的态度等。了解不同文化,要深入到精神层面,远远需要更长的时间。三、文化适应的策略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有利于文化适应的策略:1.学好目的地语言学好当地语言就像是拿到了一把钥匙,能打开很多新世界的大门。否则,便少了很多建立在沟通之上的相互理解。2.多参加各种活动,和当地人交流从建筑、艺术、烹饪、音乐、语言等文化中显性的部分开始,逐渐了解历史、习俗、价值观以及对于空间、自然和时间的态度等这些文化里隐性的部分。破除刻板印象。3.对自己本国的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只有对自身的文化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才能更清楚地感受到到另一种文化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