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提高《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吴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4)摘要:本文对如何提高《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质量提出了三个观点:一是加强《教育评价》课程教材建设;二是优化《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三是开发《教育评价》课程操关键词: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质量中图分类号:G423.04文献标识码:AReflectionsonHowtoImprovetheCoursein“EducationEvaluation”WUGang(Shanghai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234)Abstract:Threerecommendationsarepresentedforimprovingthequalityofthecoursein“educationevaluation”.1)Improvetheteachingmaterialandtextbookforthecourse;2)optimizetheteachingprocess;and3)developaneffectiveplatformfortheteachingofthecourse.Keywords:educationevaluation;course;qualityofteaching素质教育实践的成功与否需要运用教育评价手段进行判断、反馈和调控,这就好比工厂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对产品的检测来调整生产工艺或策略,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要。我认为,只是运用传统的考试方法来评价素质教育质量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要搞好素质教育质量评价主要还是要依靠教师,这是因为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最了解受教育的学生,他们熟知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和提高的程度,如果态度端正、诚信度高、评价理念新、评价技术好,那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为此,在教育过程中,提高《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变得尤为重要。一、加强《教育评价》课程教材建设我国教育评价活动的恢复和兴起始于1977年。起初我国由于教育评价研究成果缺乏,《教育评价》课程在高等学校没有独立的教材,只是把相关内容穿插在《教育测量学》或《教育统计学》课程的教材中。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对教育进行评价的问题。在这一决定的影响下,我国学者在教育评价研究方面逐步有了一些成果,出版了一些著作,如陈玉琨编著的《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广东高教出版社1987年版)、张玉田等编著的《学校教育评价》(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陈谟开主编的《高等教育评估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等。当时我国有一些高等学校就是用这些著作作为教材给学生讲授《教育评价》课程的。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分析,这些教材在体系上是不完善的,无论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还是逻辑性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1990年以后,我国教育评价走上了正规化开展的新阶段,由于社会呼唤教育评价,这就使得教育评价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版了许多著作。如林昌华编著的《学校教育评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钱在森等主编的《普通教育评价原理与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王汉澜主编的《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吴钢著的《现代教育评价基础》(学林出版社1996年版)、陈玉琨著的《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等,这些著作作为教材,其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逻辑性和科学性方面均有很大提高。笔者于1990年在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开始给本科生讲授《教育评价》课程,在边教学边研究的交融过程中,自觉地建立起由研究成果指导和充实教学内容,再从教学过程中发现、把握和提出研究课题,以此循环不止的机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经过五年多的教学实践,完成了著作《现代教育评价基础》,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该著作在结构体系上有独到的创新之处,其特色是:(1)体系合理,结构严谨。它按评价工作的一般程序分块叙述,前后逻辑关系较强,并系统讨论了评价过程中的有关重要问题;(2)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在不影响学科规范的前提下,照顾到一般读者,特别是实际工作者的具体情况,论述通俗易懂、重点突出;(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研究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力求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的出版为我讲授《教育评价》课程提供了一本较好的教材,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评价理论趋于陈旧,特别是在教育评价领域较有影响的泰勒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需要;(2)评价方法实用性、层次性缺乏,过多地追求运用起来较“难”或“繁”的评价方法;(3)评价理论和方法应用的案例不多。基于这些不足,首先笔者在原有教育评价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切合我国实际的教育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果,突破了泰勒评价模式以教育目标作为评价教育活动唯一依据的局限,由对学生学习质量和发展水平评价,发展到对整个教育过程其他方面的评价,如:教师评价、校长评价、办学水平评价等等。在汲取中外教育评价主要模式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了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开展教育活动的现实条件,确定和检验教育目标;依照教育目标、评价对象和条件、与教育活动有关人员的愿望和需要以及现有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科学理论,设计出以评价标准为核心的评价方案;遵照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活动。在评价活动中,注重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及多种评价类型的结合,重视反对意见和非预期性效果,有效运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和反馈教育评价报告;用教育评价制度控制和制约整个评价过程,以确保评价质量。其次,开发、补充和完善了评价方法体系,这个方法体系不仅与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相配套,而且还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层次性,方法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使学生较易掌握和运用。第三,书中叙述了较多的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及与之相配套的方法体系运用的案例,以一个主要案例作为主线贯穿于书的始终,让读者对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有一个全面、详尽的了解和认识,此外还穿插着较多的分枝案例,体现着评价理论和方法应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在作了上述修订后,笔者又于2004年出版了著作《现代教育评价基础(修订版)》,使教材质量进一步提高。二、优化《教育评价》课程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由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日趋成熟,高等学校许多本科专业都开设《教育评价》课程,如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专业、教育学类专业等。因此,首先要了解和认识授课对象所属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领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次,要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背景。这样做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教育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习本课程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学科的知识;二是避开已经上过的其他学科的内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教学,以提高本课程教学的效率。第三,精心备课。根据不同的专业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基础和背景,精选和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参考书和资料,选编教学案例和练习题。第四,编写课程教学提纲,打印后分发给学生。这种课程教学提纲一般包括课程简介、课程类型、预修课程、教学目的、课程要求、成绩评定等内容,此外,还应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e-mail地址等。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本课程的整体信息和要求,而且还知道了授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便于学好本课程,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第五,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运用计算机语言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在一定的课堂学习时间里能获取较多的信息,教师也能节省许多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二)教学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又要注意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其次,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从四个层次上对学生提出要求,即基本了解、要求理解、必须掌握、能够运用。“基本了解”是指对教材、教学参考书和资料上的部分内容,指点学生去了解,以拓展学科视野,为未来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储备信息和资料,其教学方式是“点”,即“点到为止”;“要求理解”是指要求学生要理解本课程的概念、原则、模式、原理等理论知识,其教学方式是“透”,即“讲清讲透”;“必须掌握”是指规定学生要掌握教育评价的方法,熟知它们运用的条件和范围,其教学方式是“练”,即“有效练习”;“能够运用”分为初步运用和综合运用两个层面:“初步运用”要求学生能直接运用单一的评价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形成学科技能;“综合运用”则规定学生能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或在评价理论的指导下,以现有评价方法为基础,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形成学科技能,其教学方式是“行”,即“实践运用”。只有采用“点、透、练、行”的教学方式,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才能较好地达到。第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认为,教学论书中阐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均有它的长处和不足,我们在具体运用时,要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性地加以选择和运用。另外,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学生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自觉运用所学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重视教学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教学反馈信息:(1)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提问、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课堂气氛、学生表情等了解教学情况;(2)从每一教学内容结束后,学生完成练习题和测验题的质量来把握教学效果;(3)根据平时学校领导和同行听课的评价信息反馈来获取教学质量信息;(4)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活动来掌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程度。三、开发《教育评价》课程操作平台教育评价是在系统地、科学地和全面地搜集、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①可见,在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运用过程中搜集和处理评价信息是一个一定要遇到的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开发一个与本课程内容相配套的计算机操作平台,让学生多练习、多模拟、多实践,以落实“能够运用”的教学要求,那么就能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经过初步探索,运用ASP(ActiveServerPage)网络开发技术,建立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下教育评价计算机操作平台不妨是一种可行的尝试。就拿我们建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系统”来说,在一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计算机机房内,开发一个软件,使每台计算机(具有评价标准或数据输入界面)与主机联接,评价主体或评价人员只要在界面上点击符号或输入文字或数据,提交后主机的数据库内就会保存这些数据或文字,通过计算机运算或人工文字处理就能得到课堂教学评价结果或学生学习成绩分析、诊断和评价结果,这些评价结果均按既定表格打印输出。其工作模型②如图1。图1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系统工作模型这种计算机操作平台具有以下特点:(1)学生可以把自己制定的评价标准放入平台,进行评价实践,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的信心;(2)能较有效地根据评价标准,运用计算机网络搜集评价信息,使得学生感到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实际运用有了操作方便的技术支持,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实践的决心;(3)能对搜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数据或文字处理,迅速和及时地得到评价结果,使学生能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评价结果,得到评价结论,这能增强学生有的放矢地运用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的雄心。“三心”合一必将能较好地达到“能够运用”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参考文献:[1]吴钢.现代教育评价基础(修订版)(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2.[2]李春黎.基于B/S架构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5.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