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区北辰区学校华辰学校姓名张学强电话:13920576182二○○五年十二月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内容摘要: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质量在当今人类社会已跨入科技大发展、知识经济大崛起、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高素质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日益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方面改革的力度与培养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要求却有相当大的差距。众所周知,教学中注入式、填鸭式的现象至今没有大的改变,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妨碍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方法过死,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定优劣等等弊病,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兴趣,从而推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转变教学观念江泽民同志曾把新世纪形势概括为三个特征: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三点归结为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一切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要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必须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课改的成败。一是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处于“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地位,树立的是“师道尊严”的形象;学生多任教师摆布,受教师灌输,对教师的观点不敢疑异,总认为教师的都对。那种在教师心灵深处积淀起来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观念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极大地压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发散,堵塞了其回旋喷涌的思辩力。同时,这种教师为主,学生服从的不平等的人格关系,使师生不能平等地进行交流,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失去交流兴趣,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惟师是从”的师生观,将“为考试而教”转变到“为创造而教”,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益于创造性发展的环境,与学生平等地研讨问题,自由地双向交流,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执着精神和探求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或特长。同时,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朋友”。学习中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应把学生当成工作中的合作伙伴、同事。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关爱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把学生当朋友。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合作得更好。教师的劳动成果最终要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有互相尊重平等融洽的“教师+朋友”的师生关系,才能把新课标的要求落到实处;有良好的情感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师的劳动成果得以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培养出更多合格学生。特别是教学,内容抽象,思维活动容量大,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学不好的。二是教师能力系统的更新。改变传统的“大纲-教材-学生”的固定程序和模式,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注重别具匠心地“理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从传统教育偏重于知识积累的Teaching(传授)到现代教育注重能力培养的Education(启育)。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教育教学方案设计能力,良好的教育科研能力,现代信息处理能力,改变过去那种视教师贮藏知识为“一桶水”与传授学生的知识为“一碗水”的落后观念。教师要不断更新现有知识,使自己的大脑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教师教学不再是“按教案进行表演”,传统僵化的、机械讲道式的教学观摩不宜过多提倡,那只会抹杀教师的个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三是教师由过去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传统的教学是依纲据本,照本宣科,把课本的内容按要求掌握就行了。把课本的知识满堂灌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的题海中反复训练得到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的能力根本得不到全面发展,学生得到的仅是知识,没有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也没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有创新社会才会不断进步。学生最怕面对生题,没做过的题目就束手无策。过去教师总是担心学生没有掌握,反复讲,拼命灌。现在应该转变为更多地思考如何促使学生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组织好课堂活动,促使学生能积极思考,配合。不要担心学生不会而要担心学生不学。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加强学法的指导。学生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课堂上教师少讲、精讲,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求知、探索,与他人合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更不能对学生放任自由,要引导。象数学课,可在引入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去分析、归纳、总结课本内容,分析不同类型的题目,掌握解题方法;师生共同探讨有关问题,学生之间互相检查学习效果或统一检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指导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正确评价;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四是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教学。数学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努力提升数学教学的理论层次,并用于指导教学设计,以加强数学教学活动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这是数学教学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运用方面,比较突出的是对学生学习规律、数学思维规律的分析和把握的水平。不仅要对教材、教法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对学法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类型、数学思维的闪光点、思维障碍、数学理解上的偏差及其原因等,都要有一定的分析。这样,既有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分析和高水平的把握,又有对学生现有数学认识结构、数学学习规律的分析和把握,从而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和教学措施的高效得力。二、创新教学思路影响数学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学思路就是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教师平时的授课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及对学生思维的启迪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为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思路。1.统览全局,理清思路。开始讲授数学课程前,首先应将该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作个总体介绍,使学生对这门数学课程有个整体印象,然后将它与已学过的数学课程从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联系、比较,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连贯性,接受新知识不觉得突然,最后给学生介绍一点学习该数学课程的方法。2.教学任务分析条理清晰,有启发性。心理学家认为,教学任务分析可分为四类,即过程分析、能力构成成分分析、专家与新手差异分析和综合分析。另外,从教学水平上又可分为记忆水平、解释性理解水平和探究性理解水平三大类。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采用过程分析和综合分析,有过硬的过程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技术和能力,这是数学教学设计保持高水平的保证。同时,教师要具有针对具体数学教学内容的能力构成成分分析的能力,防止表述的数学能力目标“大而空”,没有体现具体内容的实质。3.全面、准确地理解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深刻理解大纲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教学中,理解数学教材的地位、作用,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选择教学内容,明确相应的技能、能力要求等,都要以大纲为依据。大纲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及态度等方面规定的教学目的是数学教学的总任务,也是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养。就一节数学课来说,教学目的应具体化,即应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内容的特点提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应体现教学的具体要求,有可操作性、可观测性,对数学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分析和理解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4.注重把握课堂调控能力,给学生自由思维空间。要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意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有机结合,并把对学生思维活动的点拨与恰当评价结合起来,使两者相辅相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恰当掌握时机,不要急于做出评价,从而给学生留出更大的自主思维时空。同时,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迅速激发,使他们的思维兴奋点更快地集中于问题的本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习惯,并进行必要的启发、引导,在使学生的思想经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教师先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思想去行动,遇到挫折后再进行调节、纠正,是训练学生数学技能的有效方法,因为数学技能主要是在数学活动的执行控制环节中进行。三、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弊端很多,无法适应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下面就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几点建议。一是改变逐课讲授制,采用按知识单元组织教学的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采取逐课讲授的方式,无形中将有机统一的知识系统割裂开来,这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内在联系的掌握,从而影响到知识的概括水平和思维逻辑性的发展。鉴于这种情形我们建议按知识单元来组织教学,知识单元可多可少,但不能将知识结构分裂割断,要反映出知识的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一个大单元,按实际情况可分成几个小单元,教师按每个单元来安排教学活动。这样传授知识,既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同时也可使学生的整体思维结构得到发展。二是改变学生无准备听课的状态,采用自学存疑的方法。学生的思维活动来源于认识需要和求知欲望,而认识需要和求知欲又常来之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当学生碰到似乎熟悉但又说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时他们才会产生思维的需要,进行积极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听课前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听课时常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也就不易引起积极的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建议,在教师讲课之前安排一个自学存疑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学存疑,就能产生认识的需要,带着问题去听课,思维活动就会得到积极的开展。例如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单元的教学,可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经过自学存疑,学生就会带着自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去听课,此时无论是注意力的集中方面,还是思维活动的展开方面都较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为强。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经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这里方是长进。”这精辟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仍很有参考价值。三是改变教师细嚼细喂、一讲到底的做法,采取教师重点讲授,引导学生“自得”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满足于“讲细讲透”,学生致力于“听懂听会”。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这样批评过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没有高级的心理活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他提倡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国古代的教育家也早就提出要让学生“自得”。孟子说:“君子深造之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我们要培养出有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人,就必须采取教师重点讲授,引导学生“自得”的教学方法。四是改变只重结论、不重过程,只重演绎结构、不重合情推理的倾向。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前人探索数学真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数学方法的揭示,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想数学”。然而传统的数学方法只重结论不重过程,不注意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揭示,这就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许多数学的真知都是人们通过对大量特殊事例的观察、分析、归纳、联想抽象概括出结论,然后经过严格的数学证明,使之成为严谨的数学理论。这种严谨性掩盖了数学学科生动形象的一面。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揭开严谨性的面纱,将其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反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