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参考复习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第一专题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概述说明:本专题的知识点均为识记,一般只作为选择题考核,加“*”为重点掌握。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个体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主要是人脑),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主要是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气质:个人在心理活动与行为中表现出来的(外在)动力性特征,及在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方面的个性特征。气质受生理素质影响较大。典型的气质类型有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性格: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性格则有。性格居于核心地位,影响和制约着能力与气质的表现和发展。3、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和观点应知道各流派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研究方法(1)构造主义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意识。研究意识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认为一切心理现象(经验)可以分解为感觉、意象、激情三种元素。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经内省而得到的经验即为意识)(2)机能主义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和杜威(JohnDewey,1859-1952)在本世纪初创立。基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而不像结构主义那样,只研究意识的组成元素。研究方法:除了内省法以外,还引入观察、测验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2(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Watson),代表人物还有斯金纳(B.F.Skinner)。主要观点: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研究行为就是研究心理。行为就是客观的、可测得的“刺激——反应”及其关系,探索“刺激——反应”的规律就可以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4)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ology完形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墨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创立,代表人物有考夫卡(K.Koffka)、苛勒(W,Kuhler)等人。主要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是一个整体,整体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各部分或者元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5)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注重分析人类的异常行为、动机和无意识现象。提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强调性本能的作用。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潜意识,并特别强调潜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潜意识虽然通常是不可觉知的,但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揭示潜意识内容,使病人回复童年期的记忆和情绪状态;释梦:揭露无意识的伪装,了解象征符号的真实含义;(6)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主张:心理学应直接研究知觉、表象、思维、记忆和语言等内部认知过程方法:应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较客观的研究方法。(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有马斯洛(A.Maslow)、罗杰斯(C.R.Rogers).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后,而且在心理学界的影响也比这两派的势力小,故而称为第三势力。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研究方法:主张采用整体分析法*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5、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史上的两个重要标志(1)1879年,威廉·冯特(W.Wundt)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学实验室,开设了实验心理学,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独立,也意味着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历史的开始。(2)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桑代克,他于1903年著《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第二专题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师能力素质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教师职业生涯(P5)1、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成就、职位、事业等随时间轨迹而发生的变化过程太相应的心理体验与心理发展历程。(受时间与经验的影响)2、特点:(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距离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3、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识记)(1)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外在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具体包括:工作内容目标、职务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经济收入目标、工作地点。(2)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经验、心理素质、能力、内心感受等因素的组合及3其变化过程。具体包括:知识、经验、能力、观念、内心感受。*4、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1)生存关注阶段(2)任务关注阶段(3)发展关注阶段二、教师的专业成长*1、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P10(识记与领会)(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2)能够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具体体现在做计划、监督自己的进步、评价自己的表现的倾向性和能力上(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3、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重点掌握)(1)系统学习理论(2)进行教学观察(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三、教师成长中常见的心理问题(重点掌握)(一)高原现象及其消除1、教师职业的高原现象: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进一步增加工作责任所引发的有关职业进步如晋升、流动等暂时停顿的心理与行为状态。2、教师职业的高原现象的消除——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3、辨析: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增强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答:正确。理由如下:首先,要提高社会对教师的关注程度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使教师职业成为人们向往的职业。其次,在学校里,必须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规章,为促进教师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良好的条件。再次,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一方面,教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坚持不懈地观摩学习和自觉反思,通过观摩和学习优秀教师的教育先进经验,加强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审视和分析,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增强自信心。*(二)职业倦怠及其预防(识记与领会)1、职业倦怠(burnout):指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2、职业倦怠的成分(1)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2)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3)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3、A型人格与B型人格的特征比较(识记)A型人格:个性强,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讲究效率,追求完美,行动匆忙,时间观念强,含有敌意。典型的“急性子”,没事时闲得难受,总爱把工作安排的很紧,常常考虑两种不同的事,对别人做的事总是不放心。好胜心强,雄心勃勃,爱占上风,时间观念强,说话、走路、吃饭、办事都是快节奏,说话坦率,爱指手画脚,给人以咄咄逼人之感。总之,A型性格的反应为:易恼火,发怒,不耐烦。B型人格:表现为情绪心理倾向比较稳定平衡,社会适应性强,为人处事比较温和、乐观、竞争性低,进取心和主动性不强,能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喜欢娱乐,没有敌意,不具攻击性,知足常乐。4、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2)做好几个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4第二讲教师的素养与人格一、教师的角色和职业角色意识*(一)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P22(亦可采用教材说法)(1)教员——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角色;这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这一角色特征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体现的。(2)父母形象角色、朋友角色、管理员角色;(3)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社会活动家角色;(4)榜样、模范公民角色;(5)学生灵魂塑造者角色;(6)教育科学研究者角色。(二)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识记)(P182)李比特(R·Lippit)和怀特(R·K·White)的经典性实验(1939)说明:在教师的四种领导方式(强制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中,相比较而言,民主型的领导方式是最理想的。*(三)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重点掌握)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寄以期待,学生就会发生相应于这种期待的效应。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人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self-fulfillingprophecy)。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因素。*2、应用:教师期望效应对教育的启示及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启示:(1)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人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2)在教育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教育培养对象心理愿景导引和培育,要靠受教育者自身对美好事物的内在追求来驱动教育培养过程,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在内心深处得到自我确认;(3)要坚持表扬为主、肯定为主、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方式,避免教育行为中受教育者无法得到自我确认而灰心放弃的消极现象。应注意的问题:(1)对学生的期望要以学生能够承受为底线,因为完全脱离学生实际的期待有时也会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因此要适时给予学生适应性的情感与技术支持。(2)作为教师,要认真分析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优点、闪光点,对每一个学生都抱有积极的期待。(3)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作为教师,不要对任何一个学生存有偏见,不要让自己的不公正延误了学生发展的前途。(4)教师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应具有同理心。(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与培育1、教师角色的形成(识记)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2、教师角色的培育(重点掌握)加强角色学习,全面认识教师职业加强角色训练,熟练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榜样示范,掌握角色技巧5积极参与教育实践,强化教师角色信念二、教师的能力素质(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P15-16)教学效能感来自班杜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感理论。1、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信念。班杜拉区分了功效期待(或称效能预期)与结果期待.结果期待指一个人对某一特定的行为将造成某种结果的估计;功效期待指一个人能成功地执行某种可以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信念.个体的行为主要受功效期待的控制,功效期待不仅影响个体处理问题时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以及在面对挫折、失败和痛苦经验时,能够坚持多久。*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识记)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1)一般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相当于班杜拉所说的“结果期待”。(2)个人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相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力。相当于班杜拉所说的“功效期待”。(3)研究表明,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随着教学时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