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第一节会计及其目标一、会计的涵义及其分类(一)会计的涵义会计就其本质而言:是记录一个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过程,将记录结果转变为会计数据,编写成会计报告,并将其传达给决策者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到目前为止,会计尚无统一而完整的定义。会计界对会计定义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会计管理工具论和管理活动论。(二)会计的分类1.按照会计人员服务的机构及业务性质分类(1)企业会计或称私用会计(Privateaccounting)。(2)公共会计(Publicaccounting)或称会计师职业会计。(3)政府会计(Governmentaccounting)。2.按信息使用者不同分类(1)财务会计(Financialaccounting)。指主要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各种定期财务报表的一种会计。(2)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或Managerialaccounting)。指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上所需要的信息,利用专门的统计及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累积、处理和传送的会计。本书专门介绍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二、会计的职能及会计对象(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会计所具有的功能或作用,会计的基本职能有两个,即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1.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运用会计所特有的方法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使它们转变为能在会计报告中进行概括和汇总的信息资料,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2.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的监督职能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保护性监督作用:运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核算方法,使会计成为一个严密的信息系统。(2)前馈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必要程序之一是进行确认,即运用一定标准,明确哪些数据可以并在什么时候进入该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以监督经济活动合法性与合理性。(3)反馈监督:可以运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揭示实际与计划或预算的偏差,使经营管理者明确应如何完成计划,并便于修订计划或预算。(二)会计对象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对象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其资金运动包括:⑴资金的投入;⑵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段);⑶资金的退出。三、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工作预计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目的。按照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目前的环境下,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目标是:(1)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2)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3)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三个方面反映了我国企业会计目标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是满足2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要,第三个层次是满足企业自身进行经营管理的需要。第二节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会计要素对会计所要核算的经济活动内容的基本分类项目,称为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简称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同时也是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②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③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即资产是可望给企业带来现金流入的经济资源。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负债是企业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②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具体表现为交付资产、提供劳务、将一部分股权转给债权人等。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它具有如下特征: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②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③所有者凭借所有权能够参与利润的分配。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4.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它具有如下特征:①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③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5.费用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它具有如下特征: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②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③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6.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它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昀终要素。利润总额既包括由企业经营产生的净资产增加,也包括企业非经营的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二)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1.会计确认确认是财务会计的一项重要程序。会计确认的一般准则是:首先,符合某项要素的定义;3其次,能够可靠地计量;昀后,具有相关性。计量也是财务会计的一项程序,它指的是用数量(主要是用金额)对财务报表要素进行的描述方式。计量是一个模式。它由两个要素构成:(1)计量的单位:计量的单位通常采用名义货币,即不考虑货币的币值(也称购买力)的变动,一律按不同时期同种货币的面值为计量单位。(2)计量的属性:计量的属性指要素(主要为资产)可用货币计量的各种特征,如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等。把计量单位(设为分母)与计量属性(设为分子)相组合(分数式表示),便构成各种计量模式。例如:(1)历史成本/名义货币(2)现行成本/名义货币(3)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4)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第(1)种模式为当前通用的计量模式,(2)(3)(4)则是在物价变动时,由会计准则特别规定必须采用或允许采用的计量模式。二、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1)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按其对三大要素的影响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这些业务的发生都不会导致会计衡等式衡等关系的存在。⑴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⑵负债内部的一增一减:⑶所有者权益内部的一增一减:⑷资产与负债的同增同减:⑸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同增同减:⑹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一增一减:(二)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间的平衡关系收入-费用=利润(1-2)(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资产+(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分配前)(1-3)在某时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平衡的基础上,经过某一期间的经营,发生了收入和费用并得到了利润。收入可视为增加了企业的资产,而费用可视为减少了企业的资产,利润则可视为增加了投资者的权益。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又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关系:Δ资产=Δ负债+Δ所有者权益(Δ表示与期初的数量不同)不论在什么时候观察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量总是保持平衡关系。因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称为会计恒等式,它既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又是资金运动的终点。第三节财务会计的规范一、财务会计规范的意义和分类财务会计规范是指在财务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时用来作为标准,要求会计人员和报表提供者自觉遵守的规则(Rules)。会计规范的作用如下:1.作为财务会计和报表的技术规范。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3.促进证券(资本)市场、商品市场、会计人才市场等的繁荣。4.对经济违法行为起约束、制止、处罚的作用。5.体现我国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协调过程。二、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法规体系我国企业会计核算法律法规体系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母法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分为三个层次:4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企业会计准则3.企业会计制度三个层次的关系是:会计法统驭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统驭具体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以上三个国家统一会计规范统驭内部会计制度。三、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也称为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会计假设,它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1.会计主体首先,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其次,明确会计主体,才能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昀后,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和待摊等会计处理方法。4.货币计量①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②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③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四、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举例:融资租赁。3.相关性原则4.一贯性原则:同一企业前后会计期间可比。5.可比性原则: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横向可比。6.及时性原则7.明晰性原则8.权责发生制原则9.配比原则:一是因果配比,将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一定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10.历史成本原则1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在利润表中列示为当期费用。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资产列示。12.谨慎性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并不得设置秘密准备。13.重要性原则第四节财务会计的基本方法及会计循环一、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财务会计核算方法是对财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连续、系统地反映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下列七种专门方法。具体如图1-1所示:经济业务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填制会计报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成本核算5图1-1二、会计循环会计循环的基本步骤为:第一,初次确认。以是否可定义以及能否用货币计量为标准分析发生的经济业务,将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纳入会计核算系统,并确定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影响。第二,入账。通过审核原始凭证分析具体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将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记录到会计信息的载体上。第三,过账。根据已编制的记账凭证登记到分类账簿中,以便分类反映各会计要素。第四,结账。将各种收入账户和费用账户转到有关账户中,结清收入和费用账户,以便结出本期的经营成果。第五,编制期末调整分录并过账。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分类账户中的有关记录进行调整,以便正确计算当期损益。第六,编制试算平衡表。根据账簿中记载的余额及发生额编制试算平衡表,以检验账簿记录的正确性。第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根据试算平衡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6第二章货币资金及应收项目第一节库存现金一、现金的概念及种类1.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处仅指狭义现金2.种类: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二、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本小节主要讲解包括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和日常收支管理。(一)库存现金的使用范围: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结算起点(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等(二)现金的日常收支管理企业收入现金应于当日送存开户银行;不得从本企业的现金收入中直接支付(即坐支);写明用途,由本单位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不得“白条顶库”;不得设置“小金库”等。三、库存现金的核算库存现金的核算包括序时核算和分类核算。(一)库存现金的序时核算(二)库存现金的分类核算1.账户设置:企业应设置“现金”账户,其借方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