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优化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研究作者:杨婷婷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03期摘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背景下,为取得科技和人才优势,我国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以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但在引进人才的群体选择、平台载体和软环境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这三方面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优化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建议。关键词:人才海外人才人才引进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人才资源在提升我国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要“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方式”。近些年来,为应对全球范围内的人才资源竞争,我国实施了更加积极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为国际人才来中国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但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一、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现状(一)现有海外人才引进政策(1)“千人计划”。200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简称“千人计划”。根据此计划,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规定所引进的人员能享受如“可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一定的领导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可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等,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科学研究或生产经营活动”等待遇。(2)“外专千人计划”。2011年在实施“千人计划”的基础上,国家又提出了“外专千人计划”。此计划属于“千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吸引非华裔外国专家。在工作条件方面,中央财政给予长期项目专家每人人民币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并根据工作需要,经用人单位向外国专家提供总计300万至500万元科研经费补助。(3)“人才签证”。2013年我国修订了《出境入境管理法》,将“人才引进”规定为普通签证的申请事由,专设R字(人才)签证,发给国家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龙源期刊网才。自此,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确定引进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可以申请R字(人才)签证,并享受相应的入境出境便利。(4)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中国“绿卡”制度正式实施源自于2004颁布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201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等25部门联合发布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享有相关待遇的办法》,规定持有中国“绿卡”的外籍人员除政治权利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外,原则上和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承担相同义务。(二)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成效从2008年“千人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全面铺开,中央和地方整体推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创业。到2015年底,“千人计划”已经引进了11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共计5208名。其中已有313位专家入选“外专千人计划”。大力实施吸引海外人才政策以来,我国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由海外引进的专家发现了世界首个“光驱动”新材料;攻克了电动汽车的“大脑和心脏”等等。他们分别在各自领域为我国科研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二、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存在的问题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工作的积极推进,虽然为我国吸引了一批海外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但我国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需要克服。(一)海外人才引进群体选择的问题人才引进的首要工作是要做好引进人才群体的选择,即引进什么样的海外人才。目前我国海外人才引进工作中关于引进群体选择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个人引进,轻团队引进。现代科学的研究特点就是团队式合作,只是引进个人就不能发挥科研团队的整体优势;二是引进群体的专业较为专一。目前我国集中引进的为科技人才这个类别,国家的发展不仅需要科技助推,还需要人文社科各专业全面发展;三是引进群体层次认定范围较窄。我国R字(人才)签证的适用对象是国家需要的外国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这仅仅是便捷了入选“千人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对于潜在人才和正在就业市场成长的人才吸引力并不大。(二)海外人才引进平台载体问题世界各国为在更高层次上、更广范围内吸引人才,纷纷积极实施平台政策,打造事业平台载体,以此形成“以才聚才”的化学反应。虽然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流大学、高新科技园区等方面工作,建立了一些聚才平台。但放眼全球来看,这些平台的国际化程度、科研活跃度显得有所不足。具体表现在我国发起并主持的国际大型合作项目较少,缺少世界级的实验室,缺少跨国公司的全球性研发中心等方面。龙源期刊网(三)海外人才引进软环境建设问题当前我国的人才吸引政策中对于引进的海外人才主要是给予一次性补助、科研基金奖励的奖励性政策为主。这样做确实是吸引到了一批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但科研软环境建设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海外人才的需求。香港科技大学中国跨国关系中心主任大卫?茨威格的研究显示,中国目前从海外吸引来的还不是最优秀的人才,最优秀的人才仍未来华工作。他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部分校园及实验室中存在官僚主义作风,行政拥有太多的权力,研究发展会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有所束缚。出于这种考量,仍有大量顶尖人才不愿来华工作。在吸引人才的初期的确需要用优厚的待遇来吸引人才,但工作的主要方向必须是软环境建设,提供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而不是仅限于“待遇”层面。三、海外人才引进政策的优化(一)关注人才信息动态,按需引进人才建议我国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关注人才信息动态,以市场需求和雇主为核心,按需引进人才。政府可以大力支持和扶植猎头公司做大做强,在海外设立国家猎头“联络点”,以便最大限度地从世界各地招揽人才。同时国内的人力资源部要协同引进人才的相关部门共同审视经济发展动态方向,根据此方向决定国家需要引进人才的方向,按需引进。而“联络点”要根据国内提供的人才需求方向,实时关注人才信息动态,汇聚世界范围内的人才数据信息,建立国际人才信息库,有针对性地引进。(二)海外人才引进群体选择的优化(1)在继续引进单个优秀人才的同时,注重团队引进。在海外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将科研团队全部一次性吸引进来,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轻因环境变化而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且研发团队往往能带动一个领域的高端人才,有更强的可持续性。同时以研发团队为单位引进,能更好地发挥人才队伍的整体优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推进海外人才引进的工作中,要注重科研团队的引进,发挥整体效应。(2)多专业引进人才,统筹专业布局。目前我国集中引进的为海外科技人才这个类别,我国不仅要吸引科技人才,还应注意到整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文学科和交叉学科、理工科技学科协同并进。英国政府于2011年开通了杰出人才签证,此签证的适用人群涵盖了科学、人文、工程和艺术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可见其引进人才非常注重专业布局。今后我国应积极引进教育型、科研型、高级管理型、专业技术型、创业型等各种类型多元化以及复合型人才,让其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助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分层次引进人才,保证人才供给。我国在海外人才引进过程中,要考虑到各层次人才的统筹兼顾,扩展人才认定的范围,分别在潜在人才、中层人才、高层人才、顶尖人才入手,形成可持续的人才供给。龙源期刊网潜在人才的群体便是留学生,世界各国分别采取宽松的签证政策、多样化的奖学金、实习就业许可等政策吸引留学生,为国家发展储备潜在人才。建议我国可以简化优秀留学生签证手续,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学金激励,吸引留学生来华留学。与此同时应为留学生打通在国内就业创业的渠道,并与接受我国奖学金资助的留学生签署工作协议,以此防止人才流失。在中层、高层、顶尖人才分层次吸引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1990年颁布的《移民与国籍法案》,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设置了不同的签证类别,其中包括:杰出人才(EB1)、优秀人才(EB2)、高技能人才(EB3)、特殊职业人才(EB4)、投资创业人才(EB5)。建议我国可以修订《出境入境管理法》,将“人才签证”扩充范围,根据不同层次人才来分别设置其签证类别,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人才签证”。(三)打造吸引人才的平台载体,以才聚才(1)积极参加、发起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交流。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将共同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了全球,集聚全球人才共同攻克研究难题。例如,2008年9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起了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项目,这个国际合作项目由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科学家共同参与研究。我国应在提升自身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发起世界级的科研合作项目,以项目为平台开展国际合作交流,集中世界的一流人才。(2)以大学国际化为重点,依托高校优势学科领域,建设顶尖研究基地。与学术领先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双边或多边合作,离不开自身科研学术平台的建设。高校是国家科研人员的聚集地,我国政府应通过加大对高校优势重点学科支持,促进大学制定国际战略,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并加强对外宣传,吸引顶尖外籍研究人员。同时高校研究基地可以在国外设立分点,或者对当地研究机构投资合作,就地吸引人才为我国研究机构服务。(3)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在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的今天,各国跨国公司纷纷在海外直接设立研发中心,以人才本土化的形式实现对当地优秀人才的使用。我国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以来,在海外建立了一些研发中心,获取了部分海外创新人才资源。但我国企业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整体上还面临着相对综合实力较弱、高端人才匮乏的难题。政府应继续鼓励和引导中国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产生平台集聚效应,更好地利用国际顶尖人力资源。(四)弱化奖励性政策,注重软环境建设我国目前主要是以给予海外人才一次性的奖励政策为主,忽视了真正能使海外高层次人才“留下来”的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软环境建设。建议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设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软环境:一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引进海外人才的合法权益。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使海外人才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维护。二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引进人才提供便利的配套设施。例如,为符合条件的引进人才的子女解决教育问题,为其解决医疗保健问题,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便捷的投资融资创龙源期刊网新创业环境等,以此来消除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注重国家政策、制度建设,为引进人才提供包容性强廉洁高效的政治环境。参考文献:[1]王挺.日本吸引海外人才的政策与措施[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5):28-36.[2]李恩平,杨丽.发达国家引进高科技人才政策的比较及启示[J].经济论坛,2010(6):50-52.[3]吴帅.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梳理及分类比较[J].第一资源,2013(2):31-40.[4]王振.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吸引政策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3):35-39.[5]易丽丽.发达国家人才吸引政策新趋势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3):45-49.[6]吴兆丽,王艳红.新加坡和印度延揽人才的做法及启示[J].中国国情国力,2016(5):65-68.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