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资料妥善保存洋教研发[2011]02号洋县教研室关于全县小学2010-2011-Ⅰ期末水平测试成绩及质量分析的通报各小学、实验学校、文武学校、四0五学校:2010-2011-Ⅰ期末水平测试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各校报回的答卷情况分析表、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报告,我室认真进行了质量分析,提出了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体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思想,对考试成绩按乡镇分科分类进行了汇总统计,并对五、六年级进行了质量跟踪对比。现将质量分析、成绩统计表和质量跟踪表下发给你们。望各校认真研究分析,进行校内和校际间纵横比较,全面了解我县小学教学达成情况,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和差距,制订具体措施,切实加强教学工作。各校要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与指导,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出新的努力。附:1、2010-2011-Ⅰ小学期末水平测试质量分析(在洋县教研联系群共享中下载)2、2010-2011-Ⅰ小学期末水平测试成绩统计表3、2010-2011-Ⅰ五、六年级期末水平测试质量跟踪表洋县教研室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主题词:考试成绩质量分析通报抄送:县教体局、督导室;档(二)。附:1、2010-2011-Ⅰ小学期末水平测试质量分析语文质量分析一、命题说明这次考试命题,依“标”扣“本”,着眼于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突出各学段的教学重点和特点,全面考查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命题意图:一是考查各年级学生必须具备的识字写字、学词学句、语言积累与运用的基本功;二是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三是引导师生进一步明确认识和正确把握各学段语文教学学生应该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应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发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功能。二、答卷情况分析1、一年级学生经过学前教育,进入小学又系统学习了汉语拼音,并且把它作为识字的工具,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练习,汉语拼音基本过关。2、师生在随文识字、写字上下了很大功夫,字词书写正确率较高。但是书写潦草、错别字多的语文痼疾依然难改,且有随着年级升高而严重之势。这种状况反映出识字写字的巩固练习不够,特别是随着年级增高、学科增多,而忽略了学生的写字训练。3、学词学句题中,学生重视词语积累,答题情况好。低段学生看图写句子、连词成句,中段学生把句子意思写具体、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完成句子较好。而中段学生选择近义词完成句子、照样子把事情写具体,高段学生按语境写出积累的句子、加标点、变换句式等准确率不高。反映出学生重视词句的积累,而灵活运用词句表情达意的能力还欠缺。4、语言积累方面,学生重视重点课文、古诗文、名言警句的背诵积累。但课本非背诵内容学生掌握不扎实,课外积累较少;学生眼高手低,能背不能写,填空、默写的正确率不高,灵活运用能力更弱。5、阅读题中,学生完成课内阅读好于课外阅读。这说明教材中的精读课文阅读,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视的。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阅读不能深入到文中去以题为纲、潜心会文,只是草草读文,甚而不读就对题目随意做答;二是把握了答题方向,但不能很好地组织语言,心明口不明,口明手不灵,言而无序或言不达意。6、习作上,学生有话可说,取材也较为宽泛,有自己情感流露的愿望。但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典型问题:一是学生习作习惯较差,不讲格式,不写题目,出现错误不用修改符号,随意涂改,造成卷面不整洁现象普通存在;二是学生缺乏组织素材、布局谋篇的能力,致使语言干瘪、结构混乱,好文美文犹如凤毛麟角。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1、广大语文教师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研究教材教参,吃透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教学意图,以教材为凭借,用心备课、精心组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2、语文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强化和感染学生自觉加强基本功训练。识字写字要贯穿于每一堂课,教师要示范、课课要过关、阶段要回顾、学期要有机拓展,严格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学词学句要渗透于阅读及习作教学中,在正确读写、理解意思、灵活运用上下功夫,要以应用为重点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语言积累运用要把教材安排的规定性和弹性的背诵内容都列入背诵范围,并鼓励学生以此为引子,扩大范围,多读多背,同时设计适度的默写、听写、抄写和综合运用练习,引导学生将平时积累的丰富鲜活的语言运用到实际语境口头或书面表达中来。3、整合资源,凸显“三主”,拓展阅读空间,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充分运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方式方法,整合资源,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关键。因此,一是要准确把握学段的侧重点,强化课内阅读教学。加强课文的朗读背诵、感悟理解和语言积累,在科学有效实施精读、略读和选读课文中,采用导、扶、放的步骤,使学生养成“字要认认真真地识和写、书要认认真真地读和背、话要认认真真地听和说”的良好习惯,逐步丰富学生阅读积累,培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强化课外阅读积累。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提示,完善各学段、各年级、各学期必读书目,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家庭书屋、班级图书角等指导学生落实课外阅读,并适时组织读书汇报、交流展示、测试评估等阅读实践活动,验收学生读书效果,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保证课外阅读量足质优;三是要积极开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研究工作,总结适合校情、学情和自己教学风格的阅读教学模式。4、习作上,一是要按照课堂习作和课外练笔两条线安排,激励学生每周写一次作文,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为课堂习作和课外练笔积累素材。各年级都要养成学生课内完成习作的习惯,并坚持上好习作评改课,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做出评改示范后,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使学生在这样的训练过程中,深化对习作的认识和体验、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二是要指导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积累素材,学习和借鉴表情达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式方法。数学质量分析一、命题意图本次数学命题立足“双基”,考查能力,注重应用。突出三个特点:一是试题内容紧扣课本,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知识点原型大多都来源于教材,又拓宽了教材,力求覆盖面广,同时有意考查各年级教学中的重点和弱点问题。其目的在于引导教师钻研教材编写意图,挖掘教材资源,注重课堂教学效果。二是试题形式上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充满趣味性和激励性,关注人文性,充满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具有新颖感、亲切感。让学生在考试中,体验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侧重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及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达到以考促教的目的。二、答题分析1.主要成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从1—6年的试卷质量分析表的统计可以看出,填空题和计算题的得分率较高。学生对记忆、理解、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扎实。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一步得到加强,较复杂试题的得分率得到提高。各年级应用问题的得分率均得到提高。很多教师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关注了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发展”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拓展和提升。2.存在问题:(1)数与代数方面:少数中段、高段学生的计算基本功不过关。具体表现在中段学生混合运算的顺序易错,有的不会使用数学规律简算,例如:不会使用“商不变的规律”简算800÷25。高段学生则是在计算应用中,会列式,却计算错误多。(2)空间与图形方面:一是少数学生的空间观念差。如低段二年级学生不能正确填出“操场上的四个方向”,四年级学生不能正确画出“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二是少数学生不能灵活应用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如五年级学生不会正确分割组合图形计算面积。(3)统计与概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只会从统计图中,观察现有数据,却不会整理、加工数据而获得新的信息。学生只会回答已有问题,而不会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如有的一年级学生还不会看统计图。四年级学生不会利用折线统计图估计变化趋势。六年级学生不能准确观察图像信息。(4)综合实践与应用方面:这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学习的弱点,尤其对高段学生来说,这也是提高数学能力的关键,对今后数学学习影响至关重要,是学生考试易失分之处,是教学应着力加强的地方。部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分析、判断的能力较差。具体反映在:一是学生缺乏慎重思考、独立分析、触类旁通的能力。其本质是对应用问题中数量关系未真正搞清。如一年级学生看图列式计算的得分率相对较低;二年级有的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出错较多;三年级学生对于“房费最少”等数学优化问题颇感困难。二是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应用数学的自觉性还不够。这样就难免对生活背景丰富的实际问题,在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上存在困难。如低段学生对图一的理解、算式表示的意义、数量间的关系混淆不清;中高段学生对生活情境图出示的数学问题,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出错较多。这说明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还相对薄弱。三、思考与建议1、认真研读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对自己所教教材的理解把握,是用好教材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这次测试有意考查了课堂教学的部分内容,有的学校学生的出错率还很高,纵观这次试卷的总体情况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加强对教材的研读。研读“课标”和教材应该是目前教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教师只有把握住教学的基本要求,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掌握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才能更好驾驭教材,用好教材。2、改进教学方法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在概念教学时,要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分析——抽象——概括——理解——联想”的探究过程,从具体事物中得出反映数学概念本质的要素,才能使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公式、法则教学,重在推导过程的探究。在公式、法则教学时,要紧紧抓住推导过程,让学生经历“分析——假设——推断——归纳——检验——演绎”的探究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在推导公式、法则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避免死记硬背。数的计算教学,重在算理、算法的探究。计算包括口算、估算、竖式计算、简便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计算内容要遵循“对比——说理——训练”的原则,最后落脚点仍定位在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上。体现算法多样化,把握算法优化的标准。一是从心理学维度看,多数学生喜欢的方法;二是从教育学维度看,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方法;三是从学科维度看,对后续知识的掌握有价值的方法。代数知识的教学,要把握两个“转折”:一是从算术的学习转向代数的学习;二是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对“关系”的探究。教学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探索、研究、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即把日常语言抽象成数学语言(数量关系),进而转换成符号语言(方程式)。在经历多次的活动后,学生将逐步感受到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领会数学建模的思想和基本过程。几何知识的教学,要采取“感知——探究——归纳”的途径,遵循“探索中初建模型——应用中提升思考”的整体教学思路。要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在探索过程中初步建立数学模型;在计算长度、面积及体积的技能练习与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提升数学思考能力。统计知识的教学,重视统计过程的体验。数据统计的全过程有数据收集、数据整理、统计制图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五个环节,其中分析数据是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标准强调的内容。学生不仅会将统计图表补充完整,而且能根据统计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图表中的信息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实现“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的要求,建立统计观念。应用题教学,要抓住“描述——建模——说理”的过程。应用题要过关,必须抓审题的教学策略。在解应用题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