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诗歌语言特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仓央嘉措诗歌语言特色仓央嘉措——他,是谁?他,由何而来?他,往何而去?他是凡尘间最美的莲花。到人世来,被世人悟。他不是普度众生的佛,他是来寻今生的情。藏族诗人仓央嘉措情歌研究是目前藏族文学、乃至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仓央嘉措情歌有藏族特有的民族民间风格,且能反映藏民族的文化特征,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他创作的诗歌驰名中外。一位在西藏历史上生平迷离,又极具才华,也最受争议的一届达赖喇嘛。他是一个僧人,又是一个浪子。他的作品和他本人一样充满传奇色彩。所谓“食色,性也。”他虽然是教徒,本应该皈依佛门,但是却留恋于红尘。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最为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仓央嘉措情歌》,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广为人知的作品就有《十诫诗》、1.生平他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1697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巴·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转世灵童,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后被西藏政教斗争殃及,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滨时,坐下打坐,因此圆寂。后有说到五台山弘法,直到乾隆年间才圆寂。关于他的去向,有着各种各样的版本。遭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途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于夜色中遁去,不知所终,时年24岁。①仓央嘉措把佛教的禅机与爱情感悟融合在一起。诗歌具有强烈的佛学色彩。仓央嘉措的诗歌写的大多数是情诗。他是一个“情僧”,他的活佛身份宗教领袖的地位,让他无法抛弃佛学思想。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为达赖,但生性自由,关于他的爱情故事传说有许多种。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曾经担忧多情会耽误修行,想躲避尘世专修又不忍与佳人别离。但世界上哪里有这样两全其美的方法呢。既不辜负佛的厚恩,也不负于心上人。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的街头,我是世上最美的情郎。表现了诗歌文字在禅机和爱情里的幻变。佛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即为离于爱者。伽叶:释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诗歌语言将爱与佛学相融合。神王比常人更多地体验到怨憎会、爱别离的人生苦难和求不得、恨不能的无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加凸显示出人间情爱的珍贵美好。②具有藏族诗歌特色,在艺术形式上,又有和谐的音乐美。格律上采用“四句六言三顿”。在西藏雪域高原那种粗犷冷酷的环境中能蕴育出婉约细腻的诗歌。诗人所处的时代,文人多崇尚典雅深奥、讲求辞藻堆砌之风盛行,而诗人仓央嘉措却坚持将通俗语言写入诗篇,使《情歌》语言活泼生动,清新明快乐,通俗易懂,独树一帜,一新当时文坛耳目,在藏族诗歌中别具一格,富有艺术魅力。仓央嘉措的诗歌采用了“谐”体民歌创作的诗歌体式。藏族“谐”体民歌的特点是:每首诗歌通常由四句构成,每一句包括藏语的六个音节,构成三次停顿,节奏感强。仓央嘉措的诗歌在格律结构上,《情歌》采取了谐体民歌的形式,除个别六句、八句外,基本上都是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两个音节一停顿,分为三拍。即“四句六言三顿”,节奏响亮,琅琅上口。“谐”体民歌体式成为了一大形式特征。《问佛》被配上曲子,随着优美的旋律和起伏的节奏,这些诗歌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3.写实性强,具有真实感。他敢于写出自己的现实行动,被宗教和政治双重压迫的他。突破了宗教对人性的束缚,大胆写出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大胆地向封建传统势力挑战。端居巴达拉宫时,仓央嘉措称上师。夜醉酒楼美女侧,衲本人间一浪子。佛教中禁忌的情爱,他毫不掩饰地写出。仓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淡然视之。达官贵人的千金她那艳丽的面庞看似高高桃树尖上熟透了的果儿一样语言写实,将千金艳丽的脸庞比作桃树上熟透的果儿。简单易懂,容易引发人们的想象。4.具有非常强的哲理性诗歌中对世间万象做出分析,言简意赅,句句禅机,看后如醍醐灌顶,令人心明神清。仓央嘉措在人生的历练中更好地洞察社会,观照本心,叩问本心,得到参悟,普及众人。我觉得最为经典的是《问佛》。上初中无意中读到这篇作品,便感觉自己心胸澄净,想通了许多道理。仓央嘉措的诗歌中,总是能一语道破玄机,解除人们心中难以消除的郁结。佛门说;一个人的悟性有三个阶段;勘破、放下、自在。一个人必须要放下,才能自在。生活中有舍才有得,做人也要拿得起,放得下。不去一直纠结于过去,打开心结,才能自在生活。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说:“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的事。别问是劫是缘。人世间有许多身不由己,有时我们只是沧海一粟。但爱是不能犹豫和迟疑的。因为有时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只要做自己快乐的事,抓住想爱的人就够了3.诗歌中情景交融,运用了明喻暗喻象征、拟人比兴等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了大量比兴的修辞手法比兴是诗歌创作艺术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是早期文学创作中最广泛的表现手法,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仅在汉语言文学作品中大量出现,而且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也在其他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得到了体现,《情歌》也正是运用这一表现手法。“比兴”的思维和手法必须建立在对外部事物观察、感触的基础之上:一是要观察事物外在特征,二是要感知事物内在的情感,从而完成审美意象的塑造。因此,抓住事物特征,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方式。比和兴,都是要紧紧抓住两种事物所共同具有的相似性特征,展开比喻、联想、象征等手法,从而揭示出事物的特征,达到塑造鲜明艺术形象的目的。花开季节过了玉锋可别惆怅相恋缘分尽了我也并不悲伤,诗人用玉蜂比喻渴求爱情的男子,用花朵比喻被追求的女子,而最为关键的则是,用季节的流变来表示时间的迁移,同时比喻相恋的缘分终尽。全诗既有比又有兴,在一种淡淡的惆怅中也流露出一种恋爱的理性,由此更显男子对爱情追求的高洁。这是诗人运用比兴手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从而塑造了一个理性的青年男子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抓住玉蜂对花的依恋和青年人对爱情的依恋两者的相似性,从而塑造出一个完美的青年形象,这就是比兴手法在此达到的艺术效果。4.诗歌语言直抒胸臆,自然流畅、通俗易懂。仓央嘉措的《情歌》语言简洁清新,平淡质朴,自然流畅。柔美委婉。将通俗的语言写入诗篇。有些篇章采用白描的手法,自然流畅,通俗易懂。如:一个把帽子戴在头,一个把辫子甩背后,一个说请你慢慢走,一个说请把步儿留,一个说心儿莫难受,一个说很快会聚首。短短六句诗,写动作,男女有别;写对话,言短意长;景中有情,诗中有画。诗情,画意,真切,细腻,充满生活气息。诗人仓央嘉措却坚持将通俗语言写入诗篇,使《情歌》语言活泼生动,清新明快乐,通俗易懂,独树一帜,一新当时文坛耳目,在藏族诗歌中别具一格,富有艺术魅力,所以二百多年来一直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5、诗歌意像丰富自然环境中的意向成为仓央嘉措诗歌意向的主体,因为诗人生活在雪域高原,自然环境特殊诗歌中对月亮这一意向情有独钟,诗歌中意向丰富,有大量的动物意向和植物意向。从东边的山间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全诗以月亮起兴,引出了诗人心上人的出现。初六和十五的明月,倒是有些相似。月亮成为叙述的对象。在时光飞逝的时空中,你可曾找到一位活佛,如他这般,权重、多情,富有传说。他轻盈地穿梭于“活佛”和“情郎”之间,他桀骜地写下流传于世的作品。他的诗歌,每一言,每一句,都似在轻轻地敲打着读者的心,诗歌中的语言魅力也是经久不衰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