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实施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施方案(2010年--2015年)当前,宝应经济开发区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战略部署精神,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根据江苏省经信委《关于申报江苏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区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一、背景意义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发展,是提升工业化的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十七大提出的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一重大举措,不仅拓展和丰富了工业化的内涵,更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区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已具备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融合的基础,也存在两者互相促进和融合的强烈内在需求。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有利于加快促进两者融合,有利于提升我区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二、“两化”融合的基础条件(一)工业实力逐步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区坚持“工业强区”方针不动摇,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以招商选资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做强龙头、强化配套、推进创新、提升质量,全面推进工业经济集群发展,初步形成了智能电网、泵阀管件和压力容器为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了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一批新兴产业。2009年,全市4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52.6亿元、利税74.1亿元、利润43.4亿元、工业增加值19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19.21%、19.76%和15.74%,四项主要经济指标在济南市10个县(区市)及高新区中均列前两位。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11.8亿元、利税56.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05%和14.3%,占全市的比重均达到了76%以上。全市151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61.8亿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到38.06%。(二)信息产业崭露头角,带动作用初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区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继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产业之后的第五大产业。截至目前,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6家,其中过15亿元企业1家,过亿元企业3家。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4%。电子信息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已发展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应用信息技术步伐明显加快,企业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全面提升,新产品开发周期明显缩短,库存资金占用率降低10%以上。明水大化集团、华明水泥公司、海尔电机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走上科技创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发展道路。明水大化集团被命名为山东省优秀信息化示范企业,华明水泥公司、山东百脉泉酒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被推荐为济南市优秀信息化示范企业。(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名牌产品日益增多。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拥有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1个省级技术中心,山东科芯电子有限公司、宝应经济开发区海尔电机有限公司2个济南市级技术中心,宝应经济开发区海尔电机有限公司小功率电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山东华凌电缆有限公司“华凌及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控制电缆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KVV等型聚氯乙烯绝缘控制电缆、数字监控综合电缆被评为济南市名牌产品。(五)信息化应用范围广泛,应用水平逐步提高。目前,我区50%以上的市属及以上企业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部分企业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网上业务的开展。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广泛应用于电厂、化工企业、水泥企业,优化了设备运行参数,简化了控制程序;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数字控制机床(CNC)等系统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制造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辅助企业管理方面应用普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已在部分企业产生效益,成为企业管理和文化的一部分。我区党政办公专网实现了所有市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的互联,25%以上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了网上办理,工业系统、统计系统实现了企业运行信息网上直报,金卡、金税等“金”字工程和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库陆续建成应用,财税征收、网上审批、网上结算、电子监察等跨部门信息共享应用项目取得明显成效,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领域的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六)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我区高度重视“两化”及其融合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激励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支持信息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在全市营造了“两化”融合的良好外部环境。自“十一五”以来,全市工业企业完成信息化投入超过50亿元,极大地提高了我区工业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今后两年是我区向新型工业化推进的关键时期,这为“两化”融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区“两化”融合工作还有不少亟待完善的地方:在企业发展方面,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没能通过信息技术融合实现生产经营模式的转变,更多的还处于网站建设、财务、仓储管理的初级阶段;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的资源整合作用,实现全市工业体系和发展模式的优化再造;在政策支持方面,虽然我区目前有支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企业创新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但还没有完善的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配套性的政策措施。下一步,我们将在“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产品融合、技术融合、业务融合和产业衍生四个层次,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示范项目为抓手,实施五大工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内涵、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企业管理决策等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工业经济结构,走出一条具有宝应经济开发区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二)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加强政府引导,强化政策指引和公共服务,努力营造“两化”融合的良好环境。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进企业建立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长效机制。2、融合创新,产业优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催化创新作用,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管理决策和供应链等领域的应用层次,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融合,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面向产业,强化应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产业升级、企业信息化、节能降耗等重大领域,加强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催生新技术新市场,形成覆盖现代产业体系各领域各环节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体系。4、突出重点,培植特色。结合行业和地域特色,选择高增长性产业和优势产业,选择产业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找准发展突破口,实行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培植特色,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三)发展目标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着力,以示范带动为手段,以点带面,逐步深入,带动各行业、各领域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力争到2015年,“两化”融合工作对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关键性作用,全市“两化”融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规模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比重达到80%以上。重点骨干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自给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3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工业信息化应用产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建立完善的政企协同办公平台,中小企业普遍开展电子商务应用。到2015年,创建3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实施30个信息化应用示范项目,建成30个以上的网络创新公共支撑平台,定期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实现上网。——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在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在深度上,由单项应用发展到综合应用,由以提高效率为目标到以提高效益为目标;在广度上,从生产过程控制和辅助管理为主扩展到从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在过程控制系统(DCS、FC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等重点系统推广应用上,获得突破性进展。工业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高,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普及应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以建设宝应经济开发区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为契机,加快招商选资步伐,突出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力争到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以上,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0%。(四)主要任务1、全面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对信息化基础较弱的小型企业,重点引导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信息化应用。对处于单项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动业务集成与应用集成,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和监控,建立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等。对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以优化价值链为核心,开展协同设计与制造和支付型电子商务应用,实现商务运营的电子化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对处于信息融合阶段的骨干企业,鼓励企业以自身为龙头,实现价值链全面优化,建立基于标准化的信息开放系统,实现产业链的信息流通和共享,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2、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以华凌电缆、蓝孚电子等企业为龙头,以科芯电子、三新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加大工控软件开发力度,打造纵向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链,积极引进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印刷电路板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加快专用电子设备开发生产,大力发展电子加速器、核电电缆、半导体芯片等高新技术产品,培植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协作体系,努力建设宝应经济开发区市电子信息产业园。突出抓好蓝孚电子投资1.2亿元的辐照基地建设和高能电子加速器的研制及产业化,科芯电子投资8000万元的单晶硅片、巨阳科技投资1.8亿元的LCD大屏幕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3、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应用。一是把机械制造业数字化作为我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突破口,带动我区支柱产业工业产品设计、开发、制造过程数字化、自动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二是重点支持交通装备、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推进嵌入式软件的共性平台建设,为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应用提供支撑,加快实现支柱产业生产现代化、智能化。三是引导、支持大中型制造企业全面建立以企业资源规划(ERP)为主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充分集成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