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基础检验学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血浆:于血液中加入抗凝剂,阻止血液凝固,经离心后分离出的上层液体即为血浆。血清:是血液离体凝固后分离出来的液体。血浆与血清的区别:离体血液凝固后的血清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失去活性。2、常用添加剂的主要用途与特点添加剂作用主要用途注意事项乙二胺四乙酸盐与血液中Ca2+结合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全血细胞计数、离心法HCT测定抗凝剂用量与血液的比例要准确,采血后立即混匀枸橼酸盐与血液中Ca2+结合,阻止血液凝固血沉、凝血试验、血液保养液抗凝能力相对较弱,抗凝剂浓度、体积和血液的比例非常重要肝素加强抗凝血酶灭活丝氨酸蛋白酶,阻止凝血酶形成快速生化检验、血气分析、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电极法测血钾与血清结果有差异;不适合血常规检查草酸盐与血液中Ca2+形成草酸钙沉淀草酸钾干粉常用于血浆标本抗凝容易造成钾离子污染;现已少用促凝剂激活凝血过程,加速血液凝固缩短血清分离时间,特别适用于急诊生化检验常用促凝剂有凝血酶、蛇毒、硅石粉、硅碳素等分离胶高黏度凝胶在血清和血块间形成隔层,达到分离血细胞和血清目的快速分离出血清标本;有利于标本冷藏保存分离胶的质量影响分离效果和检验质量3、良好血涂片的“标准”①血膜至少长25mm,至玻片两侧边缘的距离约为5mm。②血膜边缘要比玻片边缘窄,且边缘光滑,适用于油镜检查。③血细胞从厚区到薄区逐步均匀分布,末端呈方形或羽毛状。④血膜末端无粒状、划线或裂隙。⑤在镜检区域内,白细胞形态应无人为异常改变。⑥无人为污染。4、瑞氏染色法细胞受色原理:1物理吸附与化学亲和作用2PH的影响3甲醇的作用4甘油的作用5、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称为技术误差。这类误差通过主观努力可以避免或显著减小,属系统误差。固有误差(inherenterror):包括计数域误差、计数室误差和吸管误差。...6、7、生理性变化红细胞数量受到许多生理因素影响,但与相同年龄、性别人群的参考区间相比,一般在±20%以内。红细胞生理性变化与临床意义8、病理性变化:病理性减少:按病因不同可将贫血分为3大类。此外,药物也可引起贫血。1)红细胞生成减少:①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②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铁缺乏)、铁粒幼细胞贫血(铁利用障碍)、巨幼细胞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等。2)红细胞破坏过多3)红细胞丢失(失血):如急性、慢性失血性贫血。9、原理HiCN法检测原理: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除外)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离子(Fe3+),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Hi与氰化钾(KCN)中的氰离子反应生成HiCN。HiCN最大吸收波峰为540nm,波谷为504nm。在特定条件下,HiCN毫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mol•cm)。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10.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11.血细胞比容(Hct,HCT,PCV)是指一定体积的全血中红细胞所占体积的相对比例。12、网织红细胞(Ret,RET)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略大于成熟红细胞,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4型。丝球型,网织型,破网型,点粒型)13.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14.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15.红细胞形状异常的临床意义...16.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异常的临床意义17.红细胞结构异常及其排列异常的临床意义...18.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19.临床意义:血沉主要用于观察病情的动态变化、区别功能性与器质性病变、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等。20.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形状异常的临床意义红细胞结构异常和排列异常的临床意义21.白细胞数/L=N/4×10×20×106=N/20×109成人:(3.5~9.5)×109/L儿童(5-12)、6-2岁(11-12)新生儿(15-20)2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①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最常见。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的烧伤、大手术后、心肌梗死、急性溶血③急性大出血:内脏破裂、宫外孕破裂④急性中毒:化学药物、代谢性中毒⑤恶性肿瘤⑥白血病(粒细胞性)中性粒细胞减少:①某些感染:伤寒、副伤寒、流感②某些血液病:再障③慢性理化损伤:X射线、氯霉素④自身免疫性疾病:SLE⑤脾功能亢进⑥药物23.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区间中性分叶核粒细胞:40-75%(1.8-6.3)*10^9嗜酸性粒细胞:0.4-8.0%(0.02-0.52)*10^9嗜碱性粒细胞:0-1%(0-0.06)*10^9淋巴细胞:20-50%(1.1-3.2)*10^9单核细胞:3-10%(0.1-0.6)*10^924.淋巴细胞增多:婴幼儿期较成人高①绝对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某些传染病的恢复期肾移植排异反应前期急淋、慢淋...②相对增多:再障、粒缺淋巴细胞减少:放射线损伤;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缺陷粒细胞↑可导致淋巴细胞↓(相对)。25.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核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等毒性变化。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核右移:外周血中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常伴有WBC减少,造血功能衰退表现。主要见于巨幼贫、恶性贫血。26.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形态变化:(1)大小不均(anisocytosis)(2)中毒颗粒(toxicgranulations)(3)空泡(vacuoles)(4)杜勒体(Döhlebodies)(5)退行性变(degeneration)27.棒状小体(Auerbodies):急性白血病(粒细胞、单核细胞可见,淋巴细胞无)28.血小板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午后稍高于早晨;春季低于冬季平原居民低于高原居民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的比毛细血管血高10%2)病理变化:PLT20~50×109/L轻度出血PLT20×109/L较严重出血PLT5×109/L严重出血PLT400×109/L血小板增多血小板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血小板原因临床意义减少生成障碍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肿瘤、放射性损伤、巨幼细胞性贫血等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消耗过多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分布异常脾大、血液被稀释等先天性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增多原发性慢粒、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反应性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急性溶血、肿瘤等其他外科手术后、脾切除等29.异常的血小板形态:1.大小异常:1)大血小板:直径为4~7μm。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同征和脾切除后等。2)小血小板:直径1.5μm,主要见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2.形态异常:血小板可以出现杆状、逗点状、蝌蚪状、蛇形和丝状突起等异常形态,健康人偶见(少于2%),不规则和畸形的血小板比值超过10%时才有临床意义。3.聚集性和分布异常...正常的血小板在非抗凝的外周血涂片中常可见3~5个聚集成簇或者成团,聚集与散在的血小板之比为20:1。在某些EDTA抗凝血的血涂片中,可见血小板不聚集而呈散在分布状态或出现诱发的血小板聚集现象。(1)血小板卫星现象(plateletsatellitism):血小板黏附、围绕与中性粒细胞周围(或偶尔黏附于单核细胞)的现象,有时可见血小板吞噬现象(plateletphagocytosis)。此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均正常。血小板卫星现象是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之一(血小板被误计为白细胞)。(2)血小板片状聚集: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血小板增多的慢性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可呈大片聚集。(3)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血小板数量少,血小板聚集成团的情况明显减少。(4)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时血小板无聚集功能,且散在分布,不出现聚集成团的现象。30.电阻抗原理(库尔特原理)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相对于电解质溶液是非导电的颗粒,当体积不同的血细胞(或类似颗粒)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小孔内外电流或电压的变化,形成与血细胞数量相当、体积大小相应的脉冲电压,从而间接区分出血细胞群,并分别进行计数。31.VCS技术:VCS分别是体积(volume)、传导性(conductivity)和光散射(scatter)的缩写,是五分群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之一,它采用三个独立的能量来源在流动池内检测白细胞,将这三者结合,可以将白细胞分为五群(三种粒细胞和淋巴、单核细胞)。32.直方图:横坐标为血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散点图:散点图上的每一个点代表被测定的一个细胞或某种颗粒,此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代表细胞或某种颗粒的两项特性。3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有助于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34.尿液采集容器要求...指标要求材料①透明、不渗漏、不与尿液发生反应的惰性环保材料②儿科病人使用专用的洁净柔软的聚乙烯塑料袋规格①容积50~100ml,圆形开口且直径至少4~5cm②底座宽而能直立、安全且易于启闭的密闭装置③采集计时尿时,容器的容积应大于计时期内尿液的总量的体积,且能避光清洁度容器洁净、干燥、无污染(菌落计数104CFU/L)标识容器要标有患者姓名、病历号或门诊号、检验联号(条形码)其他①用于细菌培养的尿液标本容器采用特制的无菌容器②对于必须保存2小时以上的尿液标本,建议使用无菌容器35.随机尿:是指患者无须任何准备、不受时间限制、随时排出的尿液标本。但易受饮食、运动、药物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状况。计时尿:是指采集规定时段内的尿液标本。准确的计时和规范操作是确保计时尿检验结果可靠的重要前提。计时尿常用于化学成分的定量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和细胞学检查。36.尿三杯试验:1一次连续排尿,分别采集前、中、末段尿液,分别装于三个尿杯中2多用于泌尿系统出血部位的定位和尿道炎的诊断导管尿:1以无菌术采集2主要适用于尿潴留和排尿困难患者3采集前需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37.防腐尿液常规筛查尽量不要使用防腐剂。对于计时尿标本和在标本采集后2小时内无法进行尿液检查,或被检查的成分不稳定时,可加入特定的化学防腐剂,同时,需冷藏保存。化学防腐剂:甲醛甲苯麝香草酚浓盐酸硼酸碳酸钠防腐剂作用甲醛对尿液中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有固定作用。不适用于尿液中的葡萄糖检查甲苯常用于尿糖、尿蛋白等定性或定量检查麝香草酚可用于尿液显微镜检查,尤其结核分枝杆菌检查,以及化学成分的检查的标本保存浓盐酸常用于定量测定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儿茶酚胺、草酸盐、钙、磷等的尿液防腐;不能用于常规筛查硼酸用于蛋白质、尿酸、5-羟吲哚乙酸、羟脯氨酸、皮质醇、雌激素、类固醇等检查;不适于pH检查碳酸钠用于卟啉、尿胆原检查;不能用于常规筛查项目血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假性血尿原因泌尿生殖系统出血血管内溶血肌肉组织损伤卟啉、药物、食物颜色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暗红色、棕红色、酱油色粉红色或暗红色红葡萄酒色、红色...显微镜检查大量红细胞无红细胞无红细胞无红细胞离心上清液颜色清或微红色红色红色红色上清液隐血试验弱阳性或阴性阳性阳性阴性尿蛋白定性试验弱阳性或阴性阳性阳性阴性38.尿量(urinevolume)是指24小时内排出体外的尿液总量。39.多尿(polyuria)是指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ml,儿童24小时尿量超过3000ml。(生理性多尿:当肾脏功能正常时,由于外源性或生理性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