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命教育课程实施之成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幼兒生命教育課程實施之成效TheEffectsofYoungChildren’sLifeEducation第一作者林楚欣朝陽科技大學第二作者廖彗茹樂業國小附設幼稚園連絡人林楚欣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Tel:04-23323000轉4431Fax:04-22581357手機:09531360082幼兒生命教育課程實施之成效摘要本研究採主題式和融入式兩種課程設計方式,應用多元教學方法,針對一個幼稚園4-6歲的混齡班級,實施長達一學年的生命教育課程,期能檢視此等課程之實施對幼兒產生之成效。研究者透過不同時空、人物、事件,以及觀察、訪談、文件蒐集等方式,持續的為幼兒的變化和成長留下具體的資料紀錄,一方面做為教師的省思與課程發展的依據,另一方面也可以交叉檢證做為回答本研究問題的佐證資料。研究結果發現:整體和個體幼兒在「人與自己」和「人與他人」兩方面有非常明顯的正向發展,幼兒建立了許多正向的自我概念,也增加了對週遭友伴的關心、包容與照顧。在「人與環境」方面,幼兒拓展了對其他生物的認識與情感,也積極做到資源回收,對環境保護的熱忱明顯提升。在「人與宇宙」上,幼兒對死亡的情緒從害怕擔心轉為平靜接受,並試著窺探生命存在的意義,產生更珍惜生命的積極態度。關鍵字:生命教育;幼兒生命教育;主題式生命教育課程;融入式生命教育課程3TheEffectsofYoungChildren’sLifeEducationAbstractThestudyimplementedboththematicandintegratedmethodstodesignoneacademicyearlifeeducationcurriculumforamixedageclassof4-6ysolds.Furthermore,variousteachingstrategieswereinvolved.Thegoaloftheeffortabovewastoexaminetheeffectsoflifeeducationcurriculum.Inordertocollectvaliddata,observation,interview,andrelateddocumentswereallcollectedthroughdifferenttime,space,people,andeventsduringtheperiodofresearch.Thesedatawereusedasteachers’reflectionforteachinganddecisionmakingforcurriculumdevelopmentononehand.Ontheotherhand,theywereimportantproofsforansweringtheresearchquestion.Theresearchhadthefollowingfindings:For“humanandself”and“humanandothers”,childrenbecamemoreconfident,hadhigherself-concept,andbeingwillingtocareaboutandacceptothers.For“humanandenvironment”,children’sknowledgeandfeelingsaboutotherspecieswereenhanced.Theyalsobecameveryenthusiasticfortheissuesonenvironmentprotection.Furthermore,in“humanandtheuniverse“,childrenadjustedtheiremotionaboutdeathfromfeartoacceptsmoothly.Theyevencherishedlifemoreandtriedtoexplorethemeaningfulnessoflife.Keywords:lifeeducation;youngchildren’slifeeducation;thematiclifeeducationcurriculum;integratedlifeeducationcurriculum4幼兒生命教育課程實施之成效研究背景與動機幼兒生命教育的重視從民國九十四學年度教育部對外公開招標「九年一貫及幼稚園生命教育教學大綱與示例計畫」的專案計畫中可見開端,此時正式將幼稚園納入研究與實施範圍之內,明示依高中課程向下落實至幼稚園,可說是「K至12」一以貫之的前瞻性作法(銘傳大學,2006)。其在研究成果中提到:沒有第一線教師的認可,九年一貫及幼稚園生命教育將無以為繼,尤其是幼兒教育,過去鮮見將生命教育融入的考量,建議各級學校教師參考「九年一貫及幼稚園生命教育教學大綱與示例計畫」所提供的教學示例,自行發展教案。生命教育具體的內涵包括「人與自己」、「人與別人」、「人與環境」、「人與自然和宇宙」,終極而言生命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全人教育(教育部,2000),其主要目的在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與尊重他人的生命,進而珍惜人類所共存的環境,更能主動去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定位,而能進一步回饋社會,造福更多生命(黃德祥,2000)。。生命中的覺知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經過適當的引導與磨練,這是一種生命價值與意義的傳遞,小孩必須儘早在大人的協助下啟動這種感知能力,才不會在成長過程中以囫圇吞棗的態度混沌度日(劉清彥,2003)。張湘君(2000)表示:國小及幼稚園階段正值孩童學習態度與人格發展奠基的重要階段,在此時實施生命教育最能發揮實質的功效,並產生長遠的影響,處於目前價值觀如此混亂、生命如此不保的時代,實施生命教育的腳步必須加快。由此可知在幼兒階段實施生命教育是迫切且必須的。學前階段的幼兒,一方面既無課業與成績的壓力,一方面又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可以說是生命教育推展紮根的最佳時機。研究者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深刻體認生命教育課程適足以滿足幼兒在發展與成長上的需要:有的幼兒需要更有自信,而非一直退怯或盲從、羨慕;有的需要學習尊重接納,而非一味以自我為中心;有的需要學習人際溝通的技巧,化解紛爭;有的需要學習分享、學會施比受更有福;有的需要知道感恩父母、感恩天地的厚愛;有的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學習那一個個堅強而樂觀的生命,學習在逆境中找到正向的意義,在挫折中仍有接受及努力的勇氣;成人的錯誤已經造成大自然的怒吼與反撲,幼兒需要學習與自然、天地萬物共融共存,甚至多一分虔敬與敬仰的心;更甚者,幼兒也需了解生命由生至死乃是自然歷程,並從死亡教育中為存在的價值與生命的美好建立信念。96學年度研究者和欣欣老師(化名)是愛心幼稚園太陽班(化名)的老師,剛開學,班上情況就接連發生。就家庭背景而言,班上的隔代教養的有c29、c10,媽媽都要工作到很晚,一切由七、八十歲的老奶奶照顧;從中班即就讀本校,卻完全不參與學校活動的c18父母;未婚卻育有兩子的c24媽媽;父母離婚的c25、c7;老來得子寵愛有加的c1、c21、c27;兩個家族中唯一女金孫,集寵愛於一5身的c6;大家庭住一起,家族中倍受期望的長孫c14;在家中是獨子的c6、c1、c19、c9;加上後來檢測才發現中度過動兼輕度發展遲緩的c28。就幼兒的行為而言,從搭檔的欣欣老師到其他班級教師的感受,以及研究者自己的觀察,都足以說明這群孩子的起點行為:「一開始,大班孩子不但不會照顧中班的孩子,而且常常爭執、搶東西、吵架,每個人都很自我,不能和別人一起玩,..c15常常打人,c6和c2的爭執也很大,常常在我們沒注意的時候,兩個人是會動手打起來的,爭執很大。吃飯時很吵、掃地的時候地上都是飯粒…。」(訪071107,欣欣老師)。「以前進去你們班吃東西很恐怖,會不太想進去,覺得小朋友很浮躁,很吵鬧、問題很多,很會爭吵」(訪071107,L師)。開學初,研究者從觀察中也發現幼兒的諸多行為問題:c28經常在與別的幼兒互動之時,發生對別人吐口水或動手打人的行為,走路常會碰撞到別人,引起別人的抗議聲,後來於學期中方透過醫師鑑定c28為中度過動兒;c15在害怕c13、c14會插隊的原因下,會先動手打人;c29不與人分享玩具且也會動手推打,上課若未請他發表,便會生氣的大哭大叫,完全無法等待;大班的c6打中班的c26,理由是因為c26一直看他;在裝扮區中,大班與中班的女生更是會為了玩具娃娃、皮包、衣服等扮演配件而爭搶不休,尤其對於扮演角色的選擇更是互不相讓;會動手打人的尚有c6、c13、c11、c24、c30……,每天老師盡是聽到一些爭吵聲,老師也忙於了解與解決幼兒間的爭執,研究者發現幼兒的自我意識強烈,較難產生同理心,對他人的「愛與尊重」更是缺乏。c10的分離焦慮特別嚴重,天天哭泣且不敢離開位置半步,畏縮缺乏自信的情形還包括:c5、c20、c14、c11和c27,遇到事情多半會馬上說著「我不會」;讀了一年幼稚園卻仍不會找同伴的大班幼兒c8、c18,這些幼兒都呈現出缺乏自尊和自信。每個幼兒都帶著不同的背景和特質來到太陽班,彼此的生命就要在學校的這個起點上開始交錯,儘管看來問題不少,但這些問題的解決與生命教育所欲達成的教育意義是相同的,因此,研究者更能體認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與教師引領生命成長的責任,也換來研究者對生命教育信念的堅持。所以,研究者希望藉由自己的班級,透過有計畫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省思,將生命教育傳遞給幼兒,並檢視此課程之成效。故,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為: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對幼兒在「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宇宙」的關係上,可以產生哪些成效?文獻探討壹、生命教育的目的與內涵曾志朗(1999)提出生命教育的目的在強調情意教育、人際關係的建立、了解生命的意義、對人的尊重、對死亡的正確認知,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孫效智6(2000)認為生命教育應從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著手,幫助青少年從小開始探索與認識生命的意義、尊重與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並發展每個人獨特的生命,並將自己的生命與天地人之間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關係。黃德祥(2000)歸納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學生主動去認識自我,進而尊重自己、熱愛自己;培養社會能力,提昇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認識生存環境,瞭解人與環境生命共同體的關係;協助學生探索生命的意義,提升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吳庶深(2002)進一步指出:生命教育是開啟人文關懷之鑰,其目標在於使人認識生命(包括自己和他人),進而肯定、愛惜並尊重生命;以虔敬、愛護之心與自然共存共融,並尋得與天(宇宙)的脈絡關係,增進生活的智慧,自我超越,展現生命意義與永恆的價值。總而言之,生命教育的目的在於協助個人認識生命,進而珍惜生命,產生樂觀積極的人生觀,覺知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重視培養學生對自己、對他人、對自然環境的尊重、欣賞、關懷與愛護的態度,進而對宇宙產生虔敬的心,與自然萬物達到共存共融的生活。生命教育提供學生哲學反思的機會,由認知開始,在情意中發生,在行動中完成,整合知情意行,建立與實踐正確的人生觀。黃德祥(2000)指出,推動生命教育的人士常依照其原本之生命立場、價值觀或宗教立場詮釋生命教育的內涵,因此現有文獻當中也經常出現各說各話的情形。本研究選擇中原大學(2000)的觀點:生命教育的本質就是一種全人教育,並認同教育部與諸多學者對其內涵的劃分方式:包括「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人與宇宙」的關係(教育部,2000;黎建球,2000;黃德祥,2000;吳榮鎮,2002;劉清彥,2003)。上述學者也都對此四項內涵逐一說明,其說法均極為類似,本研究認為劉清彥(2003)的說法最為完整,茲簡述如下:「人與我」:認識自己、欣賞自己、接納自己、建造自己「人與人」:尊重他人、愛與關懷、接納異己、群體生活「人與環境」:愛護環境、尊重自然、社會關懷「人與天」:生命之美、了解死亡、人生信仰貳、幼兒生命教育課程之實施一、幼兒生命教育課程設計原則課程因為目的導向的不同而產生許多不同的定義,每一種定義背後都代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