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的:1.体会自然朴素的语言风格。2.感受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怀念之情。3.认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二、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回忆散文的写法和谋篇布局的精巧。三、教学难点:对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知道有名的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是谁的作品吗?对了,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20世纪著名的现代作家,他的作品曾被译为二十多国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舍先生讲述的他的母亲的故事。请同学们先浏览一遍课文,把生字词找出来,查字典解决,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练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能说出其意思):殷勤揣在怀中撮土挨打掂量丧事二、整体感知殷红揣摩一撮子挨家挨户惦念廿位1、读课文,讲出文中叙述了母亲的哪些事,理清思路,学生概括,老师归纳总结。参考:母亲的身世;母亲的出嫁、生“我”;母亲的勤俭持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保护儿女;爱子情深;母对儿的理解、牵挂;儿对母的想念;儿对母的哀悼、感激和怀念。齐读最后一段一起感受一下作者的感情。加深对这种感情的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及对母的感激、怀念。2、文中所叙述的事例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参考:反映了母亲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勤俭、爱清洁、热情好客、乐于助人、能忍让、不怕吃亏、坚强、勇敢(软而硬的性格)爱子情深、无私第二课时三、探究研读1、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母亲身世的叙述在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母亲既非大家闺秀,又非小家碧玉,而是出生在穷苦农家,所以她从小就能吃苦,她的出生和小时候艰苦的生活也培养了她热爱劳动的习惯,造就了她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所以这些叙述为下文写母亲的勤劳、“软而硬的性格”埋下了伏笔,。2、文中“母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母亲的呢?谁来说一说,这位母亲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母亲形象的?比如这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这是通过什么来写母亲?对母亲的手的描写反映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参考:母亲的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的手,通过这些细节来表现母亲热爱劳动,勤劳能干,不怕吃苦的优良品德,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妇女优良的传统美德。3、再看还有哪些细节表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的?又分别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刻画母亲形象的?学生举例并说明其所用的描写方法。如第十一段有这样一段描写:“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这里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笑”、“愣”、“叹”、“递”等字写出了母亲神态的变化及感情的变化,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疼爱——虽依依不舍却不曾挽留的深沉、内敛而含蓄的爱。这些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的手法,都细致地刻画了人物形象,从某些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此外,还有心理活动描写,外貌描写,这些也是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法,也叫做细节描写。4、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感人的笔墨刻画了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像一部纪录片一样记录了这位母亲感人的人生历程。同时,在这位母亲的人生路上也有作者的足迹。因为其中也穿插了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感想,即在写法上有叙述,也有议论、抒情。作者不仅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还写了母亲的性格对“我”的深刻影响。再次读一读课文,找一找,有哪些语句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深刻影响?“从这里,我学会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样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5、作者在文中写道:“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母亲对我进行的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参考: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6、谈一谈你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何感想。引导和结语:母亲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她辛辛苦苦地抚养我们长大,默默地奉献着无私的母爱,温暧着我们的心,教我们学习做人,学会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母爱,感谢母亲、尊敬母亲、关心母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母亲!不仅要尊敬自己的母亲,也要尊敬天下所有的母亲!四、扩展延伸找一些有关母爱的文章进行朗读并比较写法异同。++++++++++++++++++++++++++++++++++++++++++++++++++++++++++++++++教学目的:1.精读能力的训练。2.分析方法的训练。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3.了解中国妇女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与坚韧精神。教学重点:学习老舍先生精心的谋篇布局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突出的“软中硬”性格的理解。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同学:是老舍吧?老师:对,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吗?一样地道优美的北京话,一样平实朴素的语言,一样浓厚纯朴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叙事散文《我的母亲》。二、请同学们先初读一遍课文1.认识文章中比较生疏的字词;2.结合阅读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三、落实字词1.肥美:意指肥沃丰美2.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3.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4.出阁:地方语,出嫁5.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6.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7.绞脸: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8.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9.撑持:支撑维持之意四、请同学再次精读课文。理清课文每段的内容,找出叙事脉络,老师与同学在阅读的基础上小结。第1~2段:母亲的家庭背景第3~6段:母亲出生、出嫁、生“我”第7~10段:母亲的勤俭、朴实、为人热情第11~12段:母亲“最会吃亏”,却“并不软弱”第13~14段: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和理解第15~16段:儿子对母亲的思念第17段:表哀痛之情,呼应前后: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五、再读重点段落(第12,13,15段)体会老舍先生语言运用的妙处。六、布置作业:可到图书馆查找一下老舍记述母亲的其他散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后记第二课时一、班上同学轮流分段朗读课文。二、老师与同学组块问答式来分析课文(可参考教学设计•问答组块教学中表格)1.作者对母亲家世的叙述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参考:通过文章中介绍母亲娘家的情况,说明母亲从小生在农家,知道日子的艰苦,劳动的可贵,为她“勤俭诚实,身体也好”,以及“软而硬”的个性等都埋下了伏笔。2.文章中用第8、9、10段介绍父亲去世后母亲独立撑持一家生活的情况,目的是什么,有哪些描写具体体现了母亲的优良品质,对作者的影响怎样?参考:对父亲去世后的叙述描写,是为了突出母亲勤俭、耐劳、朴实、善良的优秀品质。体现母亲勤俭的描述——“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体现母亲执着——“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体现母亲朴实——“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颂扬母亲为人热情——“给亲友邻居帮忙,他总走在前面……”母亲的一言一行在作者幼小心灵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爱花,爱清洁,守秩序”以及“好客的习性”。3.作者在文章中重笔浓墨地写的母亲“软而硬”的个性,给作者一生带来了什么影响?参考:作者之所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重点写母亲“软而硬”的性格,是因为母亲这种形象和性格既平凡又伟大,既有中国最普通女性的共性,又有着自身的个性特征。这种性格给了作者以终生的影响。“对一切人和事物取和平的态度”在作人上“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这种“软而硬”的性格使老舍在人生几大关键之处都做出了不同常人的选择,就是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他也“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完完全全继承了母亲的性格。4.文中写母亲对儿女的舐犊之情处处可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面,即儿女对母亲的思念与热爱,请从课文中找出来,谈谈你的感受?参考:最动情的是第13段结尾处,“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我了,她已入了土。”14段中写“我”两次违背母亲的意愿,她都深深理解,默许了,表示出作者对母亲的愧疾和感激,还有第15~17段几乎都是对远方母亲的惦念之情。结尾“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让人一下子感爱到作者痛失老母后撕心裂肺的痛苦。课文读后感受: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教师,是母亲用血汗和毕生精力养育了我们,是母亲把个性、品质传给了我们,我们也要用真心去爱母亲,敬母亲,呵护母亲,关怀母亲,用最大的努力去回报母亲。三、作业:1.学习参考作品《回忆我的母亲》(朱德)《我的母亲》(丰子恺)2.完成书中练习题一题、五题第三课时这节课重点是研究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一、学习运用语言的基本知识1、在运用词汇上要注意什么?在选词、用词上要具有分寸感,即精确感。老舍先生用词精确、微妙。“大家都种点不十分肥美的地”“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大大地打个折扣”“遮迷了我的眼”“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等等,都是据客观情况十分有分寸地用词,恰到好处并有“立体感”我们要学习老舍先生精确微妙的用词技巧。2.在句子的表情达意上要注意什么?一是句子要合“规矩”即文通字顺,合乎造句的法则;二是句子要合“事理”就是不仅语法要通,还要符合逻辑;三是句子要有“情味”,即语气,色彩要和内容相称,传神,有个性化;四是句子要有“声音”读起来即顺嘴又悦耳。老舍先生工于语言,娴熟此道。“北京话”在他的笔下是那样的地道、纯正,那样地优美,动听,真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被尊为语言大师是当之无愧的。3、句式的“形式美”表现在哪几方面?(1)句式的整齐之美。即对偶成文或排比成文,“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读之上口,听之有力,极富表现力。(例句略)(2)句式的抑扬之美,即一句话内要注意词与词平仄相交,而几句话连用则要注意尾句平仄的互相呼应。(如课文中: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平仄交替。十分好听。(3)句式的错落之美。整段文字中或骈散结合,或用语上的雅俗结合,参差有变,就显出一种错落之美来。(老舍先生在课文第11段中用了一些俗语,也有并列句,交错变化,却有哲理,有韵味,有错落之美。二、揣摩品味老舍先生运用语言的功夫和技巧1.再次精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老舍的语言风格,是以下哪种?①自然朴素②清新恬谈③酣畅隽永④生动明快⑤粗犷豪放⑥魂丽绚烂。(第一种)2.在精读课文基础上,做课堂练习。书中第二、三、四题。学习揣摩作者运用简朴语言,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丰富内心世界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手法;学习作者娴熟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方法增强作品感染力的经验。3.老师找出一些典型句式,让学生做仿句练习。三、教学后记你曾落过的泪,最终都会变成阳光,照亮脚下的路。(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我不去想悠悠别后的相逢是否在梦中,我只求此刻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