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的区别高州师范学院历史课程标准的涵义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的基础。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背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需要。•初中历史课存在难、繁、偏、旧。历史课程标准的设计原理1、明确历史课程的特殊性质2、确立可具操作的课程目标3、改革传统的课程内容4、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5、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6、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一)•体现义务教育具有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原则,坚持“两个方面”:——面向所有学生;——面向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各类学生。历史课程标准的理念(二)•体现了时代精神,提倡——人文精神——科学态度——民主与法制观念——国际意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研制历史课程标准的原则•革新课程内容,构建新的历史课程体系。•明确初中历史课程目标。•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倡导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具有可操作性。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一)•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构建了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学习主题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注意历史发展的时序和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强调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贯彻少而精和探究式学习的原则;——注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二)•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对历史内容提出了三种层次的学习要求:——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简述”等行为动词的,为识记层次要求;——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为理解层次要求;——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等行为动词,为运用层次要求。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三)通过若干学习主题构建新的历史课程体系,淡化编年史,大幅度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鼓励学生根据历史资料,探索历史问题,发展历史思维;发展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四)●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的探究新的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学习内容只提目标,对具体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从而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大纲的知识目标: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标准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等。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大纲的能力目标: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到历史学习是一个感知力世道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等。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大纲的思想教育目标: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形成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基础。•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了解国情,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不断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等。标准与大纲在课程目标上的比较标准在课程目标上的突破:•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在思想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目标明确,比大纲更具操作性。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大纲的内容体系:较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把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仍是王朝史体系;课程内容仍显繁琐。标准的内容体系:构建了学习主题式的课程体系,把课程内容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标准在内容体系上的突破: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力求改变“难、繁、偏、旧”的现象。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案例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突破一、原始时代1、我国最早的人类。2、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遗存。3、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3”为阅读内容,不属于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内容标准】(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2)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教学活动建议】1)利用板报建立“历史学习园地”。(2)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1、学习主题明确;2、学生不仅明白要学习什么,而且明白要学会什么;3、具体内容标准的提出,有利于教学评价;4、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建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二十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二战以后的社会主义国家;2、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美国的霸权政策;4、美苏争霸。二十八、第三世界的兴起:1、亚洲民族国家的兴起;2、非洲独立浪潮;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4、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二十九、世界格局的新变化: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世界经济的新变化;4、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内容标准】1、简述杜鲁门主义等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2、概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向,理解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复杂性。3、以科索沃战争等历史事件为例,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学活动建议】1、就某一国际热点问题,举办“时事溯源”专栏。2、通过查阅报刊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等,写出调查报告,学习从事社会调查的方法。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案例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标准的突破中国史部分:《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国历史2个学习板块共设计52个学习专题、包含185条学习范围、292个知识点(涉及22个带星号的学习专题、25条带星号的学习范围、42个带星号的知识点)。世界史部分:《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世界史部分只有1个学习板块,共设计30个学习专题,包含100条学习范围,127个知识点,(涉及2个带星号的学习专题,8条带星号的学习范围)。中国史部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3个学习板块共设计23个学习主题、107条学习范围、227个知识点。世界史部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世界史部分共有3个学习板块,共设计21个学习专题,69个学习范围,124个知识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新增了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社会史内容,如:“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尊祖敬宗的传统习俗和古代宗法社会的概貌”、“描述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了解古代的重要节令和民间生活习俗”等,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方便了学生的认知,还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初中历史教学大纲》的差异还在于课程标准新设计了“教学活动建议”。如中国历史3个学习版块的23个学习主题共设计了53条教学活动建议。标准与大纲在内容体系上的比较(案例三)标准在课程实施上的突破1、标准要求应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拓宽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2、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3、标准倡导教学方法的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建议,推广新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4、标准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空间,与大纲相比,对历史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教科书编写均留有发挥的空间。尤其“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考虑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又考虑了各地实际情况及不同地区存在的差异。课程评价的比较教学大纲:教学评估应有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估力求全面、客观、合理。对教师的评估,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态度、价值观形成的培养上。评估要重视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学生对教学的需求与反映。通过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评估,要在考查理解知识的同时,注重其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的形式和手段要多样化,应将日常评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查相结合。课程标准:1、评价的性质与功能。评价要根据《标准》,运用科学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2、评价的主要对象、内容和依据。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评价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要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其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评价内容。评价以《标准》为依据。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挡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以改进学生学习。4、评价方法建议:根据历史教学阶段性特点,可把评价分为:课堂评价、单元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等。不同阶段的评价,有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常用的评价方法:1、个人代表作品挡案法。2、观察法。3、活动法。4、学生自我评价法5、测验法。标准的突破:1、以“教学评价”代替“教学评估”,反映历史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评价具有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对改进教学、提高质量有重要意义。2、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同时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3、评价要考察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是否达到要求,还要考察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4、评价方法强调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避免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1、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最低要求),凡是达到标准基本要求的,都是合格的初中学生(毕业生);而教学大纲往往是理想化的要求(最高要求),大部分初中学生达不到;所以课程标准隐含的教育理念是受教育的学生都是发展的、成功的、合格的,这就比教学大纲的教育理念要先进的多。2、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段的学习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描述,它既有学习内容的规定,也有学生学习程度的具体规定;而教学大纲则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知识点有具体规定,没有学习程度的要求。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根本区别谢谢!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